《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是2015年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
- 作者: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出版社:廣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1日
- ISBN:9787546221663
《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是2015年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是2015年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容簡介《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是一本系統介紹清代民國廣州傳統建築壁畫的文物圖錄,是對廣州清明時期壁畫的一次...
《西漢南越國考古與漢文化》《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16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與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合著的《南越宮苑遺址—1995、1997年發掘報告》,獲2008—2009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在《考古》《文物》等各級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有價值的考古簡報和學術論文。
、《廣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等書。近年來專注於清代民國廣府傳統建築壁畫的研究,在《中國文物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文化遺產》等國家刊物上發表關於廣府傳統建築壁畫的研究論文和文章,受廣東省文物局、廣州市文廣新局邀請主編《廣府傳統建築壁畫》、《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等圖書。
練溪村古建築群,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原練溪村練溪大街(現嶺南印象園內),建築主要建於清朝。練溪村古建築群整體為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山丘,村落主要街道練溪大街則位於兩山中間最平坦的地區,並且在街道中間有條明渠穿街而過;練溪村古建築群體現了廣府傳統村落聚族而居的一般特點,並且也反映了...
蓮塘村,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九佛街道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村域面積6.5087平方千米。蓮塘村圍繞圓帽山而建,自然環境優美,擁有蓮塘公園、白玉蘭公園、圓帽山等多種原生態資源,具有典型的“山—村—水—田”的廣府傳統村落格局,傳統街巷“梳式”布局的肌理清晰、完整,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建築群,體現...
廣州地區的灰塑因地制宜,將美學藝術與生活細節相結合。朗頭村的建築灰塑主要分布在建築各進和側廊的屋脊、兩邊的山牆上,灰塑代表如谷詒書室、雲涯公祠正脊灰塑群獅獻瑞圖;景徽公祠正脊灰塑雀鳥、梅花、牡丹、山水;以湘公祠正脊灰塑獅子、麒麟、花鳥等。這些灰塑圖案均生動活潑、色彩鮮明、立體感強,...
西關大屋(外文名SaiKwanMansion),是清代時期豪門富商在廣州西關地區(今荔灣區)營建的大型住宅。是廣府民居之一。西關大屋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通常占地面積大,富有西關特色,建築樣式多為中式...
改革開放後,黃埔古港由於河道衝擊逐漸被荒棄,新居住建築在古聚落的北面迅速建立,新建道路架構織起了北部的居住區,逐步發展成現存規模。1999年,海珠區文化部門開始對黃埔村的文物建築進行摸底調查。2002年7月,黃埔古港遺蹟和黃埔村早期建築被定為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海珠區人民政府啟動了黃埔古港...
牆體上曾有文化大革命時期壁畫,現已不能辨認。小洲人民禮堂 小洲人民禮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小洲村拱北大街20號。建於1959年,當時正是“大躍進”時期,全村男女老少總動員,一磚一瓦把禮堂建設起來,是海珠區為數不多的蘇式禮堂,見證小洲村工業發展歷史。2011年10月,被公布為海珠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存理李公祠位於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象新下塘村,始建於清朝1728年,占地面積約567平方米,建築坐北向南,採用磚、木、石結構。2005年9月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2008年12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存理李公祠正門右側牆壁上的3幅壁畫則景觀圖,描繪清末上海風雲路景象,大圖兩側各有幅小圖,分別畫的是...
2022年10月25日起,廣州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築、歷史陳列館暫停對外開放。2023年7月,廣州中山紀念堂將啟動25年來最大規模的修繕工作,旨在徹底解決中山紀念堂的屋面存在的“種種症狀”,對症治療,保障文物建築安全。2024年7月26日,中山紀念堂屋面修繕工程竣工 。歷史沿革 歷史發展 中山紀念堂原是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
天河區原是廣州市郊區的農村,百姓們都信神佛,天河區廟宇水月宮,除建築價值外,皆因其靈氣而著名,從而保留。為古代志書志所記載的是棠下村水月宮,天河區最有靈氣的寺廟水月宮,說水月宮最有靈氣,皆因其有兩個傳奇的故事。一是古代志書記載和舉人題聯。二是信賴水月宮的靈氣,協助國軍平定軍閥叛亂。故事一古代志書...
在會議後期的分組討論中代表們暢所欲言,就當代壁畫的範疇,壁畫在當代建築中的發展空間,壁畫與公共藝術的關係等議題充分發表意見,對壁畫藝委會未來的工作獻計獻策,一致認為要共同促進壁畫創作,力爭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壁畫展上使壁畫整體水平有進一步提高。在會議期間,還召開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擴大會議,對第...
台山市的碉樓,具有僑鄉特色建築,它熔中西建築藝術於一爐,集防衛居住功能於一體,既深涵中國的傳統底蘊,又飽載濃郁的歐美氣息,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多元文化碰撞交匯而成的歷史景觀,是一幅數量眾多,風格獨異。千姿百態的建築藝術畫廊灰雕壁畫 台山碉樓主要由海外華僑捐資興建,這些洋樓.樓仔,以西式為主,因為僑鄉...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
研究人員作為專家組成員參編有《廣州傳統建築壁畫選錄》等著作。4.在民間文化生態研究領域,涉獵嶺南清代文獻及清代布衣詩人群體研究,取得較豐富成果,出版《回望故鄉:嶺南地域文化探究》《清代布衣詩人研究——以嶺南布衣詩人為例》等專著 5.專家組成員出版專著4部,編著教材10部;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
《抬閣》的來歷,還有一種傳說:隋唐時期花花公子隋煬帝,極盡聲色之樂,在宮庭內建築了不少亭台樓閣,驅使歌伎舞女在台上、閣前為他表演取樂,久而成習,但他又不安於宮庭生活,常常出外遊山玩水,凡一出門,必須攜帶歌伎舞女。為適應流動的需要,逼迫勞動人民為他創造了流動舞台,就是今日的抬閣。那時,只是抬閣...
圓玄道觀(Yuen Yuen Taoist Temple),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迎賓大道西38號,是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和遊客遊覽觀光的勝地。圓玄道觀,最初是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為非牟利慈善福利機構,以“發展道教學術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祇,發揚孝親敬祖,慎宗追遠的美德;興扶老攜幼,興學育才”為...
大型剪紙壁畫《紅樓夢》就是佛山剪紙登上“大雅之堂”的典型。 1984年興建的廣州花園酒店是當時國內中外合資最大型的酒店,來自香港的總設計師司徒惠先生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決定以剪紙作為酒店主要內部裝飾。其中裝飾在大堂正中的《紅樓夢》巨型壁畫最引人注目,這幅剪紙長22米高6米,以大觀園為中心內容,以...
清光緒廣東廣州陳家祠大門鬥神 清北京故宮保和殿椽頭彩畫 清北京故宮保和殿三寶珠拱眼壁 清北京故宮寧壽門和璽彩畫 清北京故宮太和殿龜背紋貼面磚 清北京故宮太和殿檐椽彩繪 清北京故宮中和殿中右門門釘 清北京故宮乾清官彩繪天花 清北京頤和園邀月門蘇式彩畫 清北京故宮貞度門建築牆體氣孔磚 清北京國子監牌坊旋子...
乾隆四年,從廣州招來琺瑯藝人梁紹文,邀揚州藝人王世雄進宮製作琺瑯器。這一時期,景泰藍製品在皇宮內處處可見。小到床上使用的帳鉤,大到屏風,甚至高與樓齊的佛塔(故宮珍寶館乾隆花園內,承德外八廟小布拉宮內的大殿都有陳設),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硯、匣、筆架、建築裝飾、宗教用品等等,無所不備...
進士第位於隆慶巷中段,坐北向南,是清嘉靖時上任為廣西布政的龍湖人劉子興的宅第,其建築風格以中式為主,採用中西結合的方式。府內的裝飾由於融匯了西式建築的韻味,顯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嵌瓷屋脊有飛禽走獸,各類水族,四季花卉,水果等。壁畫以人物戲屏,動植物,山景,樹石等,門窗上則有荷花,山羊,西洋摩登...
黃埔村和黃埔古港,來自遙遠歐洲的“哥德堡號”曾經在這裡停泊。珠江如玉帶般在琶洲塔和一望無垠的萬畝果園旁緩緩流過。不遠處,一座超大型的現代化建築——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悄然崛起,根據可靠訊息,廣交會未來將遷到這裡舉行。歷史走了一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現代國際貿易盛會又在黃埔古港一帶找到了交匯點。...
作為“五四”以來投身於新文化運動的先鋒戰士,他運用水墨、粉彩,深刻地描繪勞動人民生活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如《小乞與巨賈》《地獄》《受訓者》《花花世界》《消化》等。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省軍管會文化組軍代表、廣州市政協委員、華南工學院建築系教授、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代表。他的畫筆,亦轉而熱烈...
建築風格 林氏家廟與廣州陳家祠是同時期建築,為典型的清光緒年間建築風格。主要建築材料為坤甸木、花崗石、青磚、大階磚,局部磚雕檐口使用大理石。裝飾有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鐵鑄件等。各進屋面為傳統禾草灰轆筒瓦面,硬山式屋面,綠色琉璃滴水剪邊。中路建築屋面為龍船灰塑正脊和垂脊,脊頭樣式變化豐富;...
灰塑是流行於廣東省廣州地區的一種傳統雕塑藝術,由於海南跟廣東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接近,在歷史上有相當緊密的文化淵源,文昌的廟宇和民居的建築裝飾風格上也延續了灰塑文化的套用。據史書記載,最早的文昌灰塑是為供廟宇祭祀而製作的,如文昌孔廟、騎樓老街、文昌符家宅、韓家宅、林家宅等都有灰塑文化的裝飾風格。隨...
( 文翹李公祠 )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天河區最典型的蚝殼屋 位於棠下街棠東龍門大街(棠下村東北社)的蚝殼屋不僅建築年代久遠,而且規模宏大,牆基就有4米,故稱“石樓”,而且還有一段故事。據史書記載,“廣州自唐以前,皆以竹茅為屋。”(民國《番禺縣續志》)。又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
舊廣州家居展 中國"清式家具"三大派系之一的廣式家具在這裡得到展示,《舊廣州家居展》嚴格按照舊廣州傳統家居格局形式陳列出來。主人房、會客室、書齋、拜神屋直至自梳女(即終生不嫁常三五群居的女子)屋,都在這裡得到歷史的再現。那凳、那椅、那桌、那床、那幾、那台直至那痰盂,都各就各位,讓人仿佛一腳踏...
這樣一種萬舸爭流、千帆滿江的場景,在早期的外銷畫中是較為常見的題材,當年來廣州的外國人留下了一幅幅生動的寫生,這幅壁畫正是在此基礎上的再現,生動地反映出黃埔古港曾經的繁華景象。因為是以黃埔古港為主題的陳列館,位於2樓的展館中心區自然是必看之處。展覽陳列的布置頗有特色,以清朝古建築風格,按照...
明代時,廣東共出了6355名舉人、889名進士,其中出自廣州府者就占據了半壁江山,有舉人3090人、進士457人。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的廣府人極力修譜建祠,廣府地區也由此出現了建祠堂的高峰,後來鑊耳山牆也開始大量出現。鑊耳屋是嶺南傳統建築的一道綺麗風景。如果說圍龍屋承載了客家人堅韌的文化心脈和生存意志,鑊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