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是廣州中醫藥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
- 所屬機構: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之一,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建設,以廣州中醫藥大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臨床基礎)為建設主體,通過資源整合、協同創新,瞄準重大科學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以嶺南中醫藥防治優勢疾病和傳染病的療效和機理為切入點開展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設立專家顧問組,圍繞中心研究方向和建設內容開展工作。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科研平台,面向海內外招聘人才、引進高水平研究團隊,共同開展中醫藥防治優勢疾病、重大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依託現有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臨床基礎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及學科實驗室、第一附屬醫院實驗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臨床研究病房,並新建“嶺南醫學研究中心公共實驗室”,通過創新機制改革與人才引進等方式組建。中心工作場所分布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里校區重點學科實驗樓、第一附屬醫院內科樓27樓、綜合樓8樓,其中實驗場地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6300多萬。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開展嶺南中醫藥防治優勢疾病、重大傳染病、嶺南濕熱證相關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並制定相關行業診療標準;2、探討嶺南道地藥材防治以上疾病的作用機制與物質基礎,開展針對上述疾病的中藥製劑和新藥創製研究;3、開展嶺南名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的挖掘與傳承研究;4、完善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技術平台及新藥臨床試驗平台;5、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創新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以嶺南中醫藥為特色,涵蓋了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各相關實驗室圍繞工作重點運行,實驗室包括中醫女性生殖與安全性研究重點實驗室,股骨頭壞死中醫藥防治實驗室、中醫疑難病症研究重點實驗室,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嶺南醫學研究中心公共實驗室及相關配套設施。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6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23項,各級科研項目經費1億多元,尤其在針對優勢疾病的新藥研究方面獲得省部級重大項目6項(經費1800萬),發表SCI論文180餘篇,獲得專利授權45項,出版專著、主編、副主編教材80多本,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醫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新增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中醫藥創新研究平台建設單位、廣州市慢性心力衰竭中醫院防治重點實驗室、廣州市中醫藥防治復發性流產臨床醫學研究與轉化中心等重點科研平台。中心重視臨床研究和藥物開發,中心依託單位成為第二批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中心每年開展臨床研究項目近40項,腸激安膠囊和溫膽片在2016年獲得了新藥臨床試驗批件,其中溫膽片已經完成成果轉讓。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2014年開始設立中醫腫瘤學方向卓越班,2015年開始設立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鐵濤”班。中心注重編寫嶺南特色教材,繼2011年獲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十二五”教材主編單位11個,副主編單位15個後,2015年又再獲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十三五”教材主編單位10個,研究生規劃教材主編單位4個。近兩年來,中心培養碩士研究生302人、博士研究生116 人,獲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冼紹祥教授獲廣東省第十三屆丁穎科技獎,羅頌平、冼紹祥教授分獲2016年、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林麗珠教授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大代表,李賽美教授被評為2016年廣東省特支計畫教學名師。2015年啟動創新強院系列工程以來,中心對嶺南醫學從流派、技術、人才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醫學研究中心圍繞主要研究方向,心採用協同創新、開放的運行機制,引進科研團隊,實行PI負責制。目前已組建創新團隊7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0餘名,選拔進駐中心科研平台開展創新研究的團隊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