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寨

廣寒寨

廣寒寨,古稱甘棠山,攸縣境內內一處久負盛名的山水勝地,與東鄉鸞山鳳嶺齊名。縣籍前清進士禮部主事康劉鍠在其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削職回籍後,曾撰文回憶:“歲戊戌(1898)以憂回籍讀禮山居,素慕東北鄉山水之勝,欲一游鸞山、鳳嶺、甘棠諸勝景,藉悉掌故。乃備肩輿從小溪朔金水、銀坑而直上,登鸞山,履鳳嶺,窮甘棠之巔,群山萬壑悉奔足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寒寨
  • 外文名稱:Of the village
  • 地理位置:東北攸縣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甘棠山
風景簡介,著名景觀,

風景簡介

廣寒寨,古稱甘棠山,縣內一處久負盛名的山水勝地,與東鄉鸞山鳳嶺齊名。縣籍前清進士禮部主事康劉鍠在其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削職回籍後,曾撰文回憶:“歲戊戌(1898)以憂回籍讀禮山居,素慕東北鄉山水之勝,欲一游鸞山、鳳嶺、甘棠諸勝景,藉悉掌故。乃備肩輿從小溪朔金水、銀坑而直上,登鸞山,履鳳嶺,窮甘棠之巔,群山萬壑悉奔足下。”
廣寒寨成為縣境名山,不僅因為山勢磅礴,更因地勢險要,位踞攸東攸北咽喉。東聯羅霄,抱湘贛之要衝;西接衡岳,轄東楚之門戶。雙峰崛起,好似直聳廣寒之月宮;層巒迤邐,有如拱衛攸邑之屏障。清道光年間,縣籍著名詩人賀德宗曾為甘棠山賦寫長篇古風,起筆即禮讚“攸東山讓甘棠尊,騰挪躑躅來吉袁”,“巍然獨為邑之祖,培螻重疊如兒孫”。
同治版縣誌“山川”卷載:“甘棠山,在東鄉,縣東北一百二十里,萍鄉界。俗名廣寒寨。雙峰插天,一為大寨,一為小寨。寨下為甘棠坪,亦曰廣寒坪。有田數百畝,居民數十家,茂林修竹,天然勝境。相傳元人避兵於此。山之東麓,有天蓬岩;其西麓連梓木嶺。形家謂甘棠山系分龍之所,故諸水出甘棠山之東南者,皆入攸合洣由雷家市入於湘;出甘棠山之西北者,循梓嶺西北行,至醴陵鐵河口合淥水由淥口入於湘。”廣寒寨,堪稱縣北眾山之祖,分水之所,地脈所系之區。
近人所修縣誌“山川”卷,對廣寒寨的自然地理作了補充:“面積802平方公里,屬砂頁岩、石英砂岩。主峰大寨,海拔10885米;山腰小寨822米,古稱‘雙峰插天’。下為狹谷廣寒坪,海拔687米。四周崇山峻岭,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大小兩寨昂首屹立,巍峨雄偉,遠觀如兩把尖刀直插雲霄,傲視蒼穹;仰觀似一對鵾鵬翹首展翅,俯瞰大地。層巒疊嶂之中,危岩聳立,古樹參天。因其地勢高峻,即便晴天麗日,也常現霧漫山谷、雲纏秀峰的壯觀。
大寨南北兩面,均有一條小道直上寨頂。登上大寨峰頂,只見天連地接,幾可摘星攬月;頓覺天風振衣,涼透身心。頂端是一塊約三畝面積的平地,其間還有一口不規則的水井。如今地面很少見到乾隆版縣誌所載“山上多甘棠樹”,倒是灌木叢中長出許多茅栗樹。在物質生活困難的年代,山下許多農家女常結伴去峰頂撿拾茅栗。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峰頂視野開闊,方圓數十里的風物盡收眼底。環望四野,往北泗汾街道乃至醴陵城區都隱約可見,往東萍鄉境內山山嶺嶺匍匐腳下,往南酒埠江水庫似千丈深淵波光閃灼,往西皇圖嶺境內江河如帶,公路如線,田疇如網,幢幢民居掩映在綠樹翠竹之中。
廣寒寨

著名景觀

“廣寒夜月”是古今傳誦的當地一大勝景。傍晚,繁星滿天,一輪明月從大寨小寨之間的山巒緩緩升起,大小二寨如兩位巨人張開雙手將月亮捧上夜空。到夜闌人靜,明月當頂,銀輝瀉地,雙峰隱現,樹影婆娑,山風徐來。置身此時此地,頓覺神遊天外,飄然若仙,超脫了世俗的種種羈絆。“廣寒觀日”也是爭相稱道的一道勝景。清晨,雄雞報曉之際,太陽從魚白色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道道陽光先將大小二寨抹上一層金黃色,然後將千山萬壑濃抹重彩,似寫意油畫分外妖嬈。而日落時,晚霞滿天,大地一片沉寂,突兀雲天的寨頂仍被霞光返照,似成金碧輝煌的蓬萊仙閣,讓人感慨宇宙之浩瀚,大地之蒼茫,韶華之易逝,人生之渺小。
明代縣籍進士兵部右待郎王偉,被奸臣誣陷解職回家,曾作一首七律《留題甘棠寨》:“甘棠山上甘棠寨,峭石懸岩長薜蘿。離亂昔年勞戍守,太平今日息干戈。落花啼鳥光陰促,流水浮雲感慨多。世事悠悠何足問,不如對酒且高歌。”王偉從高官一下子貶為平民,或許正是通過遍游廣寒寨等縣內名山勝水找到精神的依偎,心中的塊壘得以舒解。民國三十五年(1946)丁德隆中將抗戰勝利後回攸葬父,曾邀友人同游廣寒寨等境內名山,留下《游甘棠山》一詩,表達了“他日結廬娛晚景,佛經易理原長參”的願景,這都是廣寒寨魅力吸引所至。
廣寒寨地居湘贛邊境要衝,自古只有兩條小道攀沿可上,舍此插翅難飛,世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清代各版縣誌均載“相傳元人曾避兵於此”,至今當地仍有“洪武派兵血洗廣寒寨”的傳說。聯繫縣內廣為流傳的朱元璋“血洗攸醴、帶殺湘潭”的傳聞,廣寒寨當為元末明初改朝換代的一處鏖戰之地。
上世紀20年代,廣寒寨成為縣境一片紅色的熱土,攸縣蘇維埃第六區區政府在這裡成立。1931年農曆十月初一日,攸、醴、萍三縣反革命武裝保全團,三面合圍竄上了山寨,6名革命民眾慘遭殺害,人們帶著血海深仇出外逃難,兩年後才陸續上山重建家園。1940年5月,中共湘贛特委指派張興旺等6位同志潛入廣寒小寨腳下山關板坑,建立中共攸縣委員會和中共攸縣中心縣委,從事秘密串聯,不幸被國民黨中統特務察覺,黨組織被破壞,縣委書記張興旺慘遭殺害。1949年6月,中共攸縣地下工委再次在廣寒寨建立游擊隊根據地,並策動國民黨“雄獅”部隊易幟起義,將游擊隊改建為攸縣人民警衛大隊,在攸、醴、萍邊界一帶作戰迎接解放。同年7月,國民黨攸縣地方殘餘武裝1200多條人槍由鄧戈糾合上寨負隅頑抗。9月15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某團,配合攸縣人民警衛大隊,從山關、萍鄉、廣黃三路合圍清剿,一舉殲滅鄧戈殘部。廣寒寨剿匪的勝利,標誌著攸縣全境的解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