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生物醫學科學家和發明家)

廖鴻,女,北京人,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任美國Everest Biosciences公司創始人和總裁、北京浩瑞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是資深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還是藥物研發、醫療保健品開發和行銷的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鴻
  • 籍貫::北京
  • 性別::女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職業::商業 CEO
    科學 生物醫學科學家
  • 畢業院校::中國農業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簡介,人生經歷,在北京的成長,做科學研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矽谷精神”成為創業動力,對創業北京充滿希望,

簡介

廖鴻廖鴻,女,北京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任美國EverestBiosciences公司創始人和總裁、北京浩瑞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廖鴻博士從事癌症等方面的生物醫學研究20餘年,是資深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還是藥物研發、醫療保健品開發和行銷的企業家。
廖鴻廖鴻
1999年,廖鴻博士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後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做神經發育和腦癌的博士後研究,是著名的Damon Runyon癌症基金會獎學金獲得者。其研究領域包括癌症分子生物學、癌細胞繁殖分子機制、新型抗癌藥物篩選和研發、候選藥物臨床前研究、藥物臨床實驗、老年痴呆症分子機制等。在研究過程中,她發明了多種抗癌小分子候選新藥和多個新型癌症分子診斷試劑;還發明了有效又安全的治療糖尿病、前列腺腫大、心血管病、高膽固醇、高血脂、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的創新醫療保健品,這些產品已在美國銷售. 並正在加拿大和中國註冊。曾創辦過數家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品開發公司,並領導這些公司進行新藥研發和產品銷售。
2012年11月,入選北京“海聚工程”,被聘為北京市特聘專家。

人生經歷

在北京的成長

廖鴻的父母均是非常有成就的科學家。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對科學研究的極大熱忱以及認真嚴謹的學術作風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在廖鴻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暑期是她最快樂的日子。有幾年的暑假,她參加了父親所在的測繪學會組織的科技夏令營活動。在夏令營里,廖鴻接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領域和知識,也對科學研究和探索未知產生了濃厚興趣。她從小就讀了各種科普書和許多科學家傳記, 立志成為像父母一樣的科學家,但又不想成為父母的同行,因為成為同行的話,別人會覺得你是靠父母的“栽培”才有所作為的。她對生物學的興趣源於小時看的很多有關恐龍的科幻小說,還有中學生物課老師對各種生命奧秘和未知的描述,尤其是生物實驗課和化學課的各種有趣實驗,使她對通過實驗探索生命奧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考大學時她選擇了與生物有關的專業。
1986年,廖鴻考入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成為動物生理生化專業的一名大學生。在大學時,她最喜歡的就是做各種生化和生理實驗,象生化實驗中用各種分離柱純化酶和各種分子,生理實驗時用電擊刺激小香豬大腦的各個部位以找到大腦控制全身的神經通路,給牛搭胃橋以研究食物消化和代謝循環。尤其是上動物手術技術課,那是她最快樂的時候,本應兩人一組輪流動手,但她的搭檔怕動物,所以她總是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手術,與其它組的同學比賽看哪組手術做得最漂亮,哪組做得最快,哪組手術後動物能活過來,而她的組幾乎總是贏!
但這些課程並不能滿足廖鴻的求知慾望,那時她第一次藉助父母的幫助,找到父母在中科員遺傳所的朋友,利用暑假在他們的實驗室跟著做實驗。這時她才真正接觸到了生物研究,學到了許多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和實驗技術。做大學畢業論文時她在動物所找到了一個實驗室,負責人是剛從美國回來研究脂肪細胞分化機制的科學家陸老師,他允許廖鴻自己選擇獨立地做一個小的課題。
大學畢業後,廖鴻進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在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貝時璋院士的實驗室工作。一畢業就能進入中國最高級別的科研院所工作,這對很多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夢寐以求的。那時,她主要從事有關白血病細胞生長發育和控制細胞生長調控因子方面的研究, 以驗證貝老提出的細胞發育理論。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廖鴻很喜歡這份工作,並努力的實現著自己的“科學家”之夢。當時正是分子生物學作為生物學研究前沿在國外蓬勃發展時期,在工作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閱讀文獻,她對分子生物學產生了很大興趣, 而美國正是分子生物學研究水平最高的國家。於是,她決定赴美深造。

做科學研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廖鴻在簽字儀式上1992年,廖鴻來到美國。由於當年的博士生錄取工作已經結束,廖鴻只能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附近的Fox Chase癌症中心的一個實驗室里工作,等待來年的博士生招生。FoxChase癌症中心是美國有名的癌症治療和研究中心, 對生物學基礎研究有很好的條件和支持。面對陌生的環境,廖鴻不僅要完成實驗室正常的研究任務,而且還需要準備博士生申請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她覺得幸運的是,她工作的實驗室是剛建立的,實驗室負責人Tim Yen博士那時還是助理研究員,他沒有許多已成名科學家的架子和經常不在實驗室,而是每天都來實驗室與她一起做實驗。
廖鴻在簽字儀式上廖鴻在簽字儀式上
廖鴻對科學研究的極大熱情感動了Tim,雖然她還沒有開始博士學習,Tim已經把她作為博士生在培養,要求她獨立地選擇研究方向和課題,獨立地設計和完成實驗,並幫助她養成了嚴謹和追求完美的習慣。在這段時間,廖鴻發現了有絲分裂調控因子CENP-E對細胞分裂和癌細胞生長的作用。這是對癌症生長機制研究的重要發現,多年後美國的一個生物公司用CENP-E做為抗癌靶點研發了抑制CENP-E的抗癌候選藥。1993年,廖鴻順利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博士生。除了要上繁重的博士生課程,她還繼續在Tim的實驗室里做博士生研究課題。利用晚上和周末節假日的時間做實驗,雖然很累,但她甘之如飴。在賓夕法尼亞的那段時間裡,廖鴻繼續從事CENP-E對癌細胞分裂調節的控制和分子通路的深入研究,還發現了一個新的有絲分裂調控因子CENP-F對蛋白降解、細胞死亡和癌細胞生長的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對了解癌細胞生長繁殖分子機制和研製抗癌藥有很大幫助。
1995年,廖鴻轉學到了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繼續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生的學習,並於1999年拿到了博士學位。在博士生研讀期間,她發現了磷酸酶PP2對腦細胞骨架形成的調控和維持腦細胞與神經系統活性的重要作用;發現了磷酸酶PP2變異對促進腦細胞死亡、腦萎縮和產生老年痴呆症病變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老年痴呆症產生的新機制,為研製有效的治療老年痴呆症新藥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基礎。
1999年,帶著對矽谷和史丹福大學的嚮往,廖鴻來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博士後研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神經發育生物學。在Matthew Scott 教授的實驗室,她主要從事控制小腦神經系統發育和腦髓母細胞瘤生成信號途徑的發現和研究。廖鴻說,在科研的道路上,她感謝很多導師的悉心指導。Matthew Scott教授是她的恩師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員。Matthew Scott教授是發育和分子生物學上非常重要的Homeobox基因的發現者之一,既聰明能幹又多才多藝,還擅於將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融合貫通。工作時,他努力,嚴謹,又富有創新精神;工作之餘,他風趣、幽默,興趣廣泛,勇於冒險, 還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廖鴻介紹道:“在傳統印象中,我們認為,科學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從許多導師身上和我自己的親身體驗,我覺得做研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在科學的領域裡,你能自由探索並發現很多新現象,新機制,創造新理論,新思想,新產品。”這也成為廖鴻以後研究和創業時的一種學術態度。在博士後時,廖鴻獲得了美國Damon Runyon癌症基金會博士後獎金。Damon Runyon癌症研究基金會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科學研究基金會之一,該基金會從1946年開始總共投入了超過2.4億美金,主要用於資助世界上最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從事癌症相關研究。
作為美國名校的博士和博士後,廖鴻在《科學》等世界著名的科學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研究領域包括癌症分子生物學、癌細胞繁殖分子機制、神經系統發育與腫瘤形成機制、老年痴呆症分子機制……豐厚的學術積澱已經為廖鴻以後的研究鋪好了道路。如果按照常規的發展軌跡,廖鴻可能會進入一家學術機構建立自己的實驗室, 繼續進行研究,也可能選擇一所大學教書育人,但是,廖鴻卻選擇了自己創業。

“矽谷精神”成為創業動力

廖鴻不想在學術機構的實驗室做基礎研究,“因為我認為將科學研究轉化為產品,特別是將醫學生物學研究的發現和成果轉化為治療疾病的新藥、新技術和診斷疾病的新方法、新技術,才是最有價值,最有挑戰性,也是最令人興奮的!”因此她做完博士後就選擇了創業,並把新藥研發作為創業的主要方向。
當時正是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創業的興盛期,也是許多生物技術公司成功創業並上市的繁榮時期,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裡很容易就感受到許多創業者從無到有,成功創業的興奮和和氣氛。雖然沒有以往經商和創業的經驗,但廖鴻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從選修史丹福大學為創業者開辦的課程和培訓,幫助斯坦福商學院學生舉辦創業活動,到參加矽谷各種與經商和創業有關的創業組織、培訓和會議,結交投資人、成功的創業者和剛開始的創業者。她逐漸熟悉了創業和經商的各個環節,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世上無難事,只要是我想學的,就沒有我學不會的。”這就是廖鴻的堅定信念,也是一個創業者應具備的自信。
但創業是非常艱難的,很快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了,很多企業都倒閉了,上市通道關閉,使得大部分投資人都減少或停止風險投資。在這種融資環境下,尤其是新藥研發這樣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獲得初始風險投資的機會微乎其微,創業之艱難可想而知。然而廖鴻並沒有退縮,而是像許多矽谷的創業者一樣,迎著困難上,執著而堅定。
她一邊與大學的實驗室合作,研發新型抗癌小分子候選藥,研發抗癌新靶點和新機制;一邊另闢蹊徑,從植物中提取有藥物活性的分子,試驗植物活性分子和植物活性分子組合的藥物活性。經過多年的努力,經過無數挫折和失敗,花費了無數時間和心血,廖鴻創立的生物技術公司終於獲得了很有潛力的新型抗癌候選藥,並對這些候選藥進行體外和體內的抗癌活性的廣泛研究和抗癌分子機制的研究,並發現了新的抗癌分子靶點和機制。目前,正在對這些抗癌候選藥進行全面的臨床前實驗。
同時,廖鴻還與合作的實驗室發現了一組癌症特異性表達基因,這些基因在幾種癌症患者的組織和游離癌症細胞中具有非常高的表達水平,但在未癌變的組織中則不表達或有非常低的表達水平,而且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也隨癌症的惡化不斷增加並在癌症惡化擴散後達到最高值,並且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與癌症治療的預後和病人生存率有極強的關聯。根據這些發現,廖鴻現正在研發多個獨家和領先的癌症早期診斷試劑盒、癌症確診試劑盒、癌症進展和癌症預後試劑盒,從而達到對幾種重要癌症的早期診斷,確診,癌症進展和癌症預後預測。
此外,她從植物中提取有藥物活性分子的努力也獲得了成功。2008年,廖鴻在美國加州創建了另一家公司——TITAN BIOSCIENCES公司。根據她的發明,這家公司研發出了了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療糖尿病、前列腺腫大、心血管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醫療保健品。一系列的臨床實驗和基礎研究證明,這些產品具有很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目前正在美國銷售,並計畫推向加拿大和中國市場。
創立公司,將其發展壯大,儘可能多地為投資人和創業團隊帶來豐厚的回報,是廖鴻創業努力的方向。她說,成為成功的發明家,研發出世界上最先進,最有效,又最安全的新藥是她最大的夢想,尤其是研發出抗癌新藥和癌症診斷試劑。全世界每年都有無數的病人死於癌症,她希望自己的發明能夠挽救癌症病人的生命,造福於人類,而這也是她不斷努力,不畏失敗和挫折的動力。
作為在癌症領域奮鬥了多年的人,廖鴻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生物醫學科學家,而且是一名優秀的藥物研發、醫療保健品開發和行銷的企業家。她掌握著創新的癌症候選藥研發篩選技術,領導過多種新型抗癌候選藥的研發,對這些藥進行體外和體內的抗癌活性研究和抗癌分子機制研究;她精通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具有豐富的臨床前實驗經驗;她成功地進行過臨床實驗;她熟悉癌症新藥在美國和歐洲進行臨床實驗和註冊的方法和運作;她具有豐富的企業運營和管理、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經驗。

對創業北京充滿希望

北京成為廖鴻開拓中國市場的首站和根據地。在談到落戶北京的原因時,廖鴻介紹道,首先是因為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回國創業人才很多的優惠政策和支持。回國之前,就入選北京“海聚工程”這也是廖鴻本人都沒有想到的。其次是因為優秀的學術氛圍, 眾多潛在的合作對象和人才。北京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高水平的醫院和腫瘤專科, 眾多生物和醫藥公司,這些正是創新和創業所依賴的根本。就像“矽谷”發展依賴史丹福大學等高校資源和一大批成功的和新興的高科技公司一樣,廖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國內的科研機構,醫院和生物醫藥公司進行合作;再次是因為北京是廖鴻的故鄉,離家久了的孩子總是想回到家鄉。
廖鴻對在北京創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對中國醫藥產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她希望在中國也能產生象美國的“Genentech”和”Amgen”那樣成功的製藥公司,研發出象“Avastin”那樣成功的抗癌新藥。這是不可能的嗎?不,廖鴻認為:“創新發明和創業都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如果中國的科學家、創業者和海歸人才都一起努力,又有政府和投資人的支持,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她願意為中國醫藥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變不可能為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