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苾光 ,曾用筆名璧光、碧光、觀古等。 廣東梅縣人,先後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日本法政大學。回國後,先後在廣西桂林師專、廣東梅縣東山中學任教,1949年11月參加接管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工作,任該院臨時院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主任委員。此後三十多年,先後任華南財經委員會財經幹部訓練班主任、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廣州市人民代表、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教育工會副主席等職。在大學主要講授文藝理論課,致力於《聊齋志異》研究,出版專著《聊話聊齋》。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人物經歷
廖苾光(1902—1983),廣東梅縣石扇鎮人。幼年在鄉讀書,1916年高小畢業後,由於家貧無力升學,在家勞動。1920年到縣城由一位舉人開辦的國文補習學校補習,主要學習古文和古、近體詩,為他後來從事學問打下基礎。1921年,他離鄉到當時是荷蘭殖民地的爪哇務工,因不習慣殖民地的生活,憤於帝國主義者對當地人民和廣大華僑的欺壓,於1922年回到石扇。1923年到鄰村的新民國小教書。2年後轉到白渡詒協戀棵燕國小任教。1925年辭去教職到上海,考進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讀書,師從陳望道甩埋套地、夏丏尊等。在這裡,他看了《共產主義ABC》,開始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了解到社會上的一些基本問題。1927年春節前回鄉度寒假,春節後準備回校,適北伐軍進入上海,汕頭往滬的船停開,無法回復旦上課,只得中途折返。不久,上海“四一二”事變發生,梅縣的政治形勢極為緊張。5月12日,梅縣工人、學生在中共梅縣部委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占領縣城,成立人民政府,7天后,因受國民黨軍的鎮壓而失敗,一部分參加暴動人員撤退到石扇,其中有2名學生侯蕙芬、楊凡住在他家中,晨夕與共,共論天下國家大事。鍵捆紙這時他的思想有急劇的轉變,在他們的勸告下,回白渡詒燕學校教書,校長蔡旭是中共黨員,不久,經侯蕙芬、蔡旭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2月,石扇新辦的村東國小被惡霸地主張某糾眾燒毀,茅乘朽歸組織上決定他回去家鄉開展反霸鬥爭。為了重建國小,1929年2月經組織同意到南洋募款。是年11月動身回國前,接到侯蕙芬在豐順縣犧牲的訊息;回來後,蔡旭亦下落不明,因而失去與組織的聯繫,不得已離開梅縣,於1930年春到上海,1931年4月進入日本法政大學讀書。1935年畢業後,接桂林師專教務主任陳此生來信,到廣西桂林師專中文系任教。半年後,桂林師專改為廣西大學法學院,黃旭初任校長,陳此生任教務長。教師有陳望道、夏征農、楊潮、鄧初民、千家駒等。1937年秋,陳望道等一批被認為有反蔣和共黨嫌疑的教師被迫離開廣西大學。他是其中之一。
1938年春,廖苾光回到梅縣,到東山中學任教。這時,梅縣在地下黨的領導下,成立有“梅縣中等學校學生抗敵同志會”(簡稱“學抗會”),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廖苾光積極支持和參與,鼓勵學生閱讀進步書刊,召開時事座談會、演講會,出版黑板報、牆報;“東山劇社”上演大型多幕話劇《鳳凰城》,他帶頭參加,並扮演主角苗可秀,有次在梅城高樂戲院演出,轟動了梅城。1938年夏,東山中學組織戰時工作隊,廖苾光任隊長,帶領學生到銅鼓嶂、大埔銀江一帶進行宣傳,動員民眾參加抗戰。由於東山中學的學生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得極為活躍,引起了國民黨梅縣當局的注意,廖苾光被列入黑名單。為避免受害,他只得離開東中,經時在吳奇偉所屬第九集團軍任政工總隊長的楊凡介紹,到駐梅縣南口的第二挺進縱隊抹邀祝司令部任司令黃國俊的秘書。
1940年5月,梅縣發生國民黨當局逮捕學抗會請願代表的“七君子”事件,中共梅縣地方黨組織多方營救,並派出學抗會代表到南口去找廖苾光。他得知情況後,即與楊凡商量,請黃國俊、吳奇偉出面,要梅縣國民黨當局立轎危即放人。梅縣國民黨當局在地方駐軍的干預下,只得將“七君子”無條件釋放。
1942年廖苾光到國民黨六十二軍任軍長黃濤的私人秘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黃濤到台灣,接管文教。1946年秋回到梅縣,又去汕頭、廣州、香港,見到著名的民主人士張文、李濟深、郭殼朵灑冠傑等人,對全國政治形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1948年清明節,在梅縣,有一姓曾的人倉皇通知他,要他立即離開梅縣,否則有禍。他當即離梅去廣州,到廣東省立法商學院任教授。1949年11月參加接管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工作。此後,他歷任文理學院臨時院務委員會代主任委員、華南財經委員會財經幹部訓練班主任、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省教育工會副主席等職。
1983年在廣州病逝,終年81歲。
1940年5月,梅縣發生國民黨當局逮捕學抗會請願代表的“七君子”事件,中共梅縣地方黨組織多方營救,並派出學抗會代表到南口去找廖苾光。他得知情況後,即與楊凡商量,請黃國俊、吳奇偉出面,要梅縣國民黨當局立即放人。梅縣國民黨當局在地方駐軍的干預下,只得將“七君子”無條件釋放。
1942年廖苾光到國民黨六十二軍任軍長黃濤的私人秘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黃濤到台灣,接管文教。1946年秋回到梅縣,又去汕頭、廣州、香港,見到著名的民主人士張文、李濟深、郭冠傑等人,對全國政治形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1948年清明節,在梅縣,有一姓曾的人倉皇通知他,要他立即離開梅縣,否則有禍。他當即離梅去廣州,到廣東省立法商學院任教授。1949年11月參加接管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工作。此後,他歷任文理學院臨時院務委員會代主任委員、華南財經委員會財經幹部訓練班主任、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省教育工會副主席等職。
1983年在廣州病逝,終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