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廖源芳(1880-1931)字萱城(後改先行)。廣西鳳山縣長洲鄉百樂村人。早年隨韋拔群赴黔從軍討袁(袁世凱),後同進貴州講武堂學習。1921年加入韋拔群組織的“改進東蘭同志會”,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鳳山縣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歷任區、縣農民協會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三縱隊61團、21師63團團長等職。1931年在戰鬥中犧牲。少年時曾在本屯私塾和鳳山高等國小堂念書,後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回家務農。父親廖訓成有四個兒子,廖源芳是老大,其餘三個弟弟在紅七軍和赤衛隊中為革命先後獻出了寶貴生命。
人物生平
1901年,鳳山縣縣官李彈壓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無理將農民廖源苛抓到縣衙門關押拷打,折磨得死去活來。廖源芳知道此事後,召集長里鄉的農友衝進縣衙門與李彈壓論理。縣官迫於人多勢眾,眾怒難犯,被迫放了廖源苛。廖源芳第一次嘗到了依靠民眾的力量取得鬥爭勝利的喜悅。
從1910年起,廖源芳為了謀生,先後在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做小生意,接觸了外地風土人情,逐步傾向革命,1914年,他回到家鄉,開始組織農民武裝。1915年他在鳳山與韋拔群相識,兩人意向和情趣相同。1916年,蔡鍔將軍在滇、黔組織討袁護國軍,廣西韋拔群招募了100多名同鄉開赴貴州,加入護國軍熊克誠旅,廖源芳也隨韋拔群一同參加討袁護國戰爭,後來又與韋拔群同進貴州講武堂學習軍事。1918年畢業後回到家鄉後,廖源芳參加了鳳山瑤民首領鄧卜才組織的“合大團”起義,在鄧卜才手下當軍師,為鄧出謀劃策。1920年,廖源芳又與其他青年人投奔東蘭廣西自治軍第十一支隊,擔任副官。數月後,又擔任鳳山團務總局副局長。不久辭職。
1921年9月,廖源芳到東蘭,參加了韋拔群組織的“改造東蘭同志會”,向武篆大土豪杜瑤甫進行清算的鬥爭。1922年10月28日(農曆九月初九),廖源芳參加了韋拔群在銀海洲組織的革命同盟大會,回到鳳山長里區秘密組織“革命同盟會”,並組織了一支二三十人的農民自衛軍隊伍。次年,廖源芳率隊與韋拔群領導的隊伍清算了土豪地主韋龍甫,三次攻打東蘭縣城,趕走了縣知事蒙元良和大土豪韋龍甫。
1925年9月15日,廖源芳入韋拔群在東蘭武篆巴學村的北帝岩(後改稱列寧岩)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回鳳山。1926年初,他在長里區八達鄉成立了第一個鄉農民協會,並成立了農民協會辦事處。同年8月,他任鳳山縣農協會籌備處主任,統一領導全縣七個區農民運動。區鄉農會組織達80多個,農民會員發展到2萬餘人。1927年該縣的農民自衛軍已發展到2000多人。鳳山地痞“五虎”韋文稻橫行鄉里,民眾尤為憎恨,民眾寫信告到農會,廖源芳將情況匯報韋拔群。1927年3月,廖源芳指揮鳳山上、下段農軍,攻打“五虎”盤踞的板牙屯,活捉了韋文韜並召開公判大會,將其處決,民眾拍手稱快。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鳳山地主土豪反攻倒算。廖源芳率領500多農民軍攻打坡心鄉地主武裝,經過兩天激戰,殲敵10人,繳獲步槍10支和一批財物。7月中旬,廖源芳還指揮農民軍先後襲擊霞里、上林的反動武裝,繳獲大量槍枝財物,使地主還鄉團不敢輕舉妄動。
12月,廣西反動當局懸賞通緝韋拔群、廖源芳等23名農民運動領導人。面對敵人的瘋狂搜捕,根據韋拔群指示,農軍改變了鬥爭策略,組織了精幹暗殺隊,伏擊敵人。廖源芳等農民領導人也轉移到南丹縣羅富的央哨村和更五屯辦起了一所國民國小,自任校長。廖源芳白天教學,晚上走村串戶,一面輔導學生,宣傳革命。在羅富一帶,部分鄉建立了農民協會,並開展了反對苛捐雜稅的鬥爭。
1929年初,廖源芳、黃文通、黃明春、黃伯堯等人先後整頓和恢復了長里、中區、本農、盤陽、鳳凰、賜福、平樂、巴軒八個區的農民協會,新建立了芝山區和牙里區農民協會,很多民眾紛紛加入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廖源芳先後在南會、凡星、楊州,極德等地成立了區鄉農民協會。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了百色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東蘭、鳳山兩縣的農軍主力整編為紅七軍第三縱隊,韋拔群任縱隊長、廖源芳任縱隊副官處處長。
百色起義後,廖源芳根據韋拔群的指示,率領部分紅軍與鳳山縣赤衛軍繼續肅清根據地里的殘餘反動勢力。1930年1月,廖源芳、黃文通、李植華分別指揮三路革命武裝連日圍剿康里一帶的反動武裝,殲敵30多名。在這次戰鬥中,縣長李植華犧牲。為了給李植華報仇,廖源芳、黃文通和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黃明春指揮紅軍和縣赤衛軍及各區鄉赤衛隊800多人對敵人展開了全面圍攻。經數日激戰,殲滅了龍達尊部,接著又攻打駐紮在懷能屯的桂軍羅頌綱營和大同鄉土豪包良璋、霞里村慣匪羅寶生、羅寶璜,使蘇維埃政權武裝不斷擴大,很快建立了一支二三百人的赤衛軍隊伍。
1930年8月,廖源芳奉命轉戰南丹、那地(今屬南丹縣),並建立了那地縣蘇維埃政府。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鍊和考驗的廖源芳,經韋拔群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0年11月上旬,紅七軍奉命北上,廖源芳被留下任第二十一師六十三團團長。
主力部隊北上後,廖源芳在紅二十一師副師長黃松堅的領導下,日夜在鳳山、凌雲等地組建六十三團工作。經一段時間的努力,組建工作順利完成,全團轄一、二、三營和一個獨立營。1931年1月中旬,廖源芳率六十三團第一、二營趕赴東蘭龍峒圍攻當地土匪頭目韋肇科,擊斃韋肇科,匪眾紛紛投降,為民除了一大禍害,當地民眾無比歡欣。
1931年3月,桂系軍閥向右江革命根據地大肆進攻。為了保存實力,廖源芳下令部隊往久文、巴暮撤退,牙里、巴軒、平樂先後被敵占領。敵人圍困了三門洞,製造“海亭慘案”,民眾遭受重大災難。在敵軍糾集地方民團2000餘人“血洗八龍寨”戰鬥中,紅軍副營長廖熙英帶領60多名戰士,掩護300多名民眾入八龍寨固守。廖源芳接到報信後率部增援,戰士們英勇善戰,越打越勇,敵軍扔下了37具屍體,敗逃回城。
1931年夏,環境變得更加險惡,六十三團雖有三個營的編制,但已不滿員。廖源芳帶領部分人員從鳳山轉戰到東蘭的巴奧、砦浪一帶山區打游擊。同年6月,廖源芳在鳳山縣隆維峒開展工作。他與警衛員廖熙文、號兵小何及兩名戰士到隆維峒的一座大山腳下三戶人家走訪,可是屋裡空無一人。當走出門口時,廖源芳抬頭看見背後山坳上聚集著100多人。他便向人們喊道:“我是廖源芳,父老兄弟們別害怕,我們是除暴安良、為民除害的。請大家趕快下來……”話音未落,對面溪邊樹林裡突然響起槍聲,廖源芳應聲倒下,右大腿動脈中彈出血不止,傷勢很重。原來,曾參加過紅軍的鄧鵬和韋榜科已叛變,當他們得知廖源芳行蹤後,便通知敵人派兩名土匪到樹林埋伏。槍響後,山坳上的土匪蜂湧而下。廖熙文抱著廖源芳走出30多米的竹叢,廖源芳流血多難以說話,只解下彈袋和手槍交給廖熙文。廖熙文匍匐在田坎邊還擊。敵人狂喊著“不用開槍,活捉廖源芳”衝過來。廖熙文瞄準開槍,把一個匪徒打死,另一個被打成重傷。敵人見勢不妙,不敢前進。廖熙文趁機背起廖源芳速滑下河溝,一口氣跑了十四五里路,才與營救隊伍相遇。當到砦桂屯時,廖源芳因流血過多而犧牲,終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