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兆暄

廖兆暄,原名廖兆賢。筆名麓楓,孺子牛,駱鴕。祖籍湖南衡陽。

基本介紹

  • 本名:廖兆暄
  • 別稱:廖兆賢
  • 出生時間:1932年
  • 祖籍:湖南衡陽
生平介紹
祖父隨曾國藩湘軍打太平天國。落戶於金陵。廖兆暄出生1932年臘月。父親畢業東吳大學,受西學影響,參加孫中山的革命運動。1929年孫中山靈柩運往南京安葬,父親任奉安大典司儀。家中珍藏一尊孫中山銅像,是他兒孩時代最難忘,常隨家人去中山陵瞻仰水晶棺材中的偉人。上國小就會通背總理遺囑和唱總理紀念歌。七七抗戰,在大後方重慶鄉村讀了國小和國中,不忘巴山蜀水,多受抗日文化活動的影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隨國立社教附中回南京,開始在開明少年雜誌和報紙發表文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48年秋隨姐到台彎,考入台灣大學預科。翌年春,攜弟回大陸西北尋父,父為甘肅老百姓盡知的清官縣長。喜迎解放。父子仨人參軍,隨西北野戰軍開赴新疆,在酒泉的一個破戲院里,看到布衣大司令彭德懷,樸素平民形象,終身難忘。 工作在新疆軍區文工團創作組,風雪天山南北,墨灑大漠,謳歌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英雄軍隊和各族兒女。作品連連獲西北軍區獎。
1950年,一次深入起義部隊採訪。突發反革命叛亂。叛匪綁架了老幹部.兩天兩夜,生命危在旦夕。他以驚人的膽識。智慧和誠心,感動了士兵,終於隻身當擔風險,將部隊安全帶回。受到軍區首長表彰,時年18歲。(見 “西部歷險記”中篇報告文學,)。
1953年調入新疆軍區文化部創作組,與作曲家石夫合作“蘋果花開的時候”與田歌合作的“啊,親愛的伊犁河”,分別獲中央廣播電台每周一歌獎和新歌獎。唱遍大江北,先後編入幾十個版本的歌曲集中,列為經典歌曲,灌制大唱片全國發行,選為出國演唱歌曲。為新疆“綠洲文學“創刊人之一,曾任新疆軍區副司今員,生產建設兵團陶峙岳上將秘書。不幸每次政治運動皆遭批判。被譏為“老運動員”。反右“派運動,定為中右,降薪開除團級,下放勞動。在零下30度的雪原上挖大渠,一晝夜挖土一百方放“衛星“,同伴有被炸死者。在藶改農場,九死一生,脫胎換骨15年。否極泰來。
1979年平反,改正。調石河子文聯,先後任“綠風“編輯,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新疆編委,石河子卷總編輯,成績卓著,榮獲中國國務院科技文化小組頒發的全國民間文學先進工作者證書。
1987年獲副編審職稱。創作反映軍墾第一代英雄業績的電視連續劇“大地的銅像”,為新疆電視台慶祝建國40周年獻禮作品,廣獲好評。
1993年探親訪美歸來,激動不已,身為一個中國文化人,任重道遠。以文化為橋樑,促進中美人民之間的了解。乃吾人歷史重任。不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遠方的白蘭花”,在南方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報刊,網上好評多多。“一個中國老百姓眼中的美國”海內外大網路紛紛轉載。退休以後,自費奔走天山南北,創作民族團結的記實報告文學“千山萬水情不忘”(蘇州晚報連載)。
為此,江蘇電視台和石河子電視台為他作了專題採訪電視片。10年間出版發表作品百萬字.21世伊始,常飛跨太平洋兩岸,筆耕不輟,“喋血野狼號”電影劇本,獲專家好評,上海電影劇本評獎終評入圍。目前任美國羅格斯出版社總編輯,報紙副刊主編,將許多大陸作品介紹給北美讀者,將美國當代優秀作品翻譯出版,介紹給中國讀者。常忙錄於電台,社區,報告,演講,中國的方方面面。前不久,幫甘肅文化代表團在洛杉礬展映電影“月園涼州”。邀請美國教授訪問中國。等.等。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為了人類和平友誼,不亦樂乎,正道也。
廖兆暄先生在北京廖兆暄先生在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