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乾五

廖乾五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1930年9月3日),原名正元,又名華龍,化名劉省三,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仙鎮龍門人。

早年曾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和反對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政府的鬥爭。1922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政治、軍事幹部。歷任中共漢口地委委員,“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第4軍政治部主任、黨代表,革命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總政治部秘書長,20軍黨代表,中共湖南省軍委書記。

廖乾五為建立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為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人民軍隊創建初期的高級政治工作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乾五
  • 別名:原名正元,又名華龍,化名劉省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省安康市漢平利縣八仙鎮龍門人
  • 出生日期:1886年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30年9月3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鐵軍政治部主任;南昌起義重要籌劃者和參與者。
生平經歷,人物活動,家族介紹,人物評價,藝術形象,

生平經歷

廖乾五出生於平利縣龍門鄉一個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乾五幼入私塾,稍長,從大哥廖翰屏(秀才)讀書;曾從鄰村教師練拳習武。
1906年冬,同農家姑娘楊富秀結婚。次年2月13日(陰曆正月初一),赴漢口欲尋秘密從事反清活動的二哥廖定三(同盟會員)謀事,由於盤費用盡,流落黃陂縣,當鄉村教師數年。後由二哥資助,1911年畢業於京師農業學堂。民國初年,在北京農事試驗場工作。
1916年,陳樹藩攝取陝西軍政大權,曾邀乾五回陝任職。乾五目睹陳樹藩所作所為,憤而離開西安回漢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乾五患上嚴重的骨髓炎,治療三年方愈。1920年,在湖北省軍政府交通部長熊晉槐(同盟會員)家當家庭教師。
五四運動使廖乾五的政治生活發生重大轉折。1921年8月,經早期共產黨人包惠僧李漢俊介紹,同施洋等人參加武漢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次年在董必武陳潭秋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2月初,他和項英、許白昊陳潭秋施洋、李之龍等領導了漢口江岸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二七慘案”中,同項英僥倖脫險。11月20日,代表武漢通報社出席湖北全省國民外交協會成立大會。12月30日,任新成立的國民黨漢口市黨部籌備處副主任。
1924年初作為漢口特別區的共產黨代表,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漢口地委委員。1924年1月,廖乾五出席了標誌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代理國民黨漢口執行部宣傳部長。4月,擔任中共漢口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委員長為包惠僧)。5月13日,設在漢口德潤里23號的地委機關遭敵破壞,廖乾五機智脫險,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中央決定包惠僧、廖乾五到廣州參加軍事工作。1924年8月,孫中山創建“大本營航空局鐵甲車隊”,中共廣東區委選派廖乾五任政治部主任包惠僧兼任政治教官。11月底,廣東革命政府接受蘇聯軍事顧問的建議,改組鐵甲車隊,易名為“建國軍大元帥鐵甲車隊”,廖乾五任黨代表(後一度兼任衛士隊黨代表),併兼任該隊中共黨小組長。在中共廣東區委的領導下,廖乾五、徐成章(隊長,中共黨員)、周士第(副隊長,經廖、徐二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等對全隊官兵進行嚴格的軍事、政治訓練,充分發揮黨小組的戰鬥堡壘作用,使鐵甲車隊成為我黨最早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
1925年10月,以鐵甲車隊為基礎,組建該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北伐前夕改稱第四軍獨立團),廖乾五升任第十二師政治部主任少將。並與羅振聲、鄺鄘、共同編寫《國民革命歌》(又名《打倒列強》)在這場反帝反封建打倒北洋軍閥的革命中,成為一首婦孺皆知的革命歌謠,在廖乾五主持下與眾多優秀的革命歌曲編訂成冊於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印刷發行成為首本國民革命軍歌集。
1926年任第4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代主任、主任,率部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豫諸省,參與指揮攻占平江、汀泗橋、賀勝橋、武昌、馬回嶺、九江等戰鬥。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引起廖乾五的極大憤慨。4月15日,廖乾五、張發奎等主持召開國民黨第四軍各級黨部執監委員會議。一致決議,“本軍全體同志,誓為先鋒”,討伐蔣介石。5月,張發奎、廖乾五督率第一縱隊,以傷亡1萬餘人的巨大代價,經過上蔡、臨穎戰役,擊潰奉軍在河南的主力,為東出潼關的馮玉祥部占領鄭州、開封鋪平了道路。1927年7月下旬奉命赴九江參加武裝起義準備工作,不久參加南昌起義,協助葉挺指揮部隊行動。起義後任革命委員會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委員會委員,第20軍黨代表。
1928年春,中共中央派廖乾五到北方工作。他到北平後,立即受到國民黨特務的注意和跟蹤,被迫一日數遷,無法開展工作。後來,在高文灝(又名高幼湘,廖乾五在武漢時教過的學生,時在北平上大學)的資助和掩護下,化妝秘密離開北平,到密雲縣暫時隱藏。當時密雲縣城駐紮著軍閥的部隊,兵多百姓少,無法活動立足,只好輾轉仍回上海,在中央軍委工作。
1929年中共中央又派廖乾五到中共湖南省委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擔任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負責對敵的兵運工作。任職不久,即不幸被國民黨湖南當局秘密逮捕,作為“要犯”羈押入獄。
1930年9月3日,在長沙市郊被秘密殺害,時年44歲。

人物活動

廖乾五一向重視工農運動。他在陝南山區長大,參加革命後即投身工人運動,對農工的疾苦有深切的體驗。早在武裝支援廣寧農民運動期間,他就同“農民大王”彭湃提出過“武裝農民”的建議,並同彭湃把繳獲的千餘件武器及彈藥用於武裝農民自衛軍。在中國共產黨內,他倆是“武裝農民”比較早的提出者和實踐者。北伐前夕,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召開了一次政治工作會議。會上,廖乾五力主趁北伐加緊農民運動工作,發動農民支持北伐戰爭。
廖乾五
廖乾五加強第四軍的政治工作,還積極組織四軍官兵參加反帝示威遊行、軍民聯歡會等社會活動。1927年1月15日,廖乾五主持召開第四軍追悼大會,武漢各界人民為感謝和表彰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屢戰屢勝的卓著功勳,特地製造一面刻有“鐵軍”兩個紅字的鐵質盾牌,背面寫著“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四軍偉績,威振邇遐。能守紀律,能毋怠夸,能愛百姓,能救國家。摧鋒陷陣,如鐵如堅,革命擔負,如鐵之肩。功用若鐵,人民倚焉,願壽如鐵,垂億萬年。”敲鑼打鼓送往會場。陳可鈺、廖乾五接受了這件有特殊意義的贈禮。從此,“鐵軍”的威名傳遍天南海北。
廖乾五在抓緊四軍政治工作的同時,還承擔總政治部交辦的其它工作。收復武昌以後,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先後主持召開兩次政治工作會議,確定廖乾五任固定標語委員會、政治教材計畫委員會、政治組織計畫起草委員會委員。鄧演達還聘任廖乾五為總政治部宣傳員訓練隊政治教官,由廖乾五講授《軍隊中政治工作》、《婦女運動》。

家族介紹

父親廖述職,當過道士,後開飯鋪兼營鹽鋪,置田產,家境逐漸小康。
廖乾五像廖乾五像
廖翰屏(1880—1945),字華國,系廖述職長子。1906年考中秀才,在縣城書院任教。後任平利南二區區長。
廖定三(1882—1922),原名正全,字華鼎,系廖述職次子。1905年在武漢求學時參加反清活動遭監禁,後越獄東渡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漢陽府知事,繼任湖北軍政府執法司司長、老河口禁菸局局長。1913—1918年投入討袁護法活動。1922年在四川奉節被軍閥袁祖銘殺害。
廖乾五 (1886—1930),原名正元,字華龍,系廖述職三子。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的開創者和奠基者。國命革命歌作詞者,周士第賀龍入黨介紹人,生平事跡已於前章介紹。
廖大朴,系廖翰屏三子,1924年生。1956年從部隊轉業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一直到退休。
廖光坤,1948年生,系廖翰屏次子廖大魁之子,曾任平利縣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
廖光平,1969年生,中國石油四川省試油工程師。廖大朴獨子!
廖明海,1974年生,系廖光坤長子,曾任安康市鴻海礦業公司總經理,擔平利縣第七屆政協委員至今。
廖敏旖(女)系廖光平獨女,1995年生,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市級運動比賽,曾獲得2011年自貢市三好杯女子籃球集體二等獎。紅十字會急救員。共青團團員。等親屬

人物評價

廖乾五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漢口地委委員,“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第4軍政治部主任、黨代表,革命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總政治部秘書長,20軍黨代表,中共湖南省軍委書記。為建立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為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人民軍隊創建初期的高級政治工作幹部。
廖乾五犧牲時未留下任何後代,他的一生,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199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在平利縣中學塑建廖乾五紀念像。在陝西省平利縣烈士陵園,也矗立著一座廖乾五的雕像,昭彰著他的豐功偉績,供後人瞻仰和緬懷,紀念他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偉大貢獻。

藝術形象

影視:《葉挺將軍》、《澎湃》、《熱血軍旗》
書籍:《廖乾五》、《廖乾五在大革命中》、《光照千秋》、《永遠的豐碑》(10冊)、《廖乾五連環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