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廊坊信息技術提高班
- 始建於:2000年
- 創建者:米新江教授
- 位置: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
提高班簡介,提高班歷史,學習環境,提高班影響,瞭望周刊報導,新華網報導,廊坊傳媒網報導,
提高班簡介
信息技術提高班在2000年正式創立,由米新江教授主持,學校與學院提供物質保障。2004年後,由米新江教授獨力承辦。
第一至四期學員學制為一年半左右。從第五期開始(米新江教授獨力辦學為轉折點)進行內部教育制度改革,利用現有物質和設備基礎,進行大規模教學理念變換,使提高班教學質量出現飛躍性進步。
2010年冬天,米新江教授經過長時間計畫和嘗試的“Short Brain 英語學習法”在提高班開始第一期試點,由第七期學員和部分第八期學員進行學習,迄今為止,效果卓著。
信息技術提高班以“為人民服務”和“把錯誤放在現在,把成功放在未來”為理念,以自主、快樂、積極的自學方法為手段,以廣大的網際網路信息和眾多優秀軟體為工具,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計算機教育教學的奇蹟。
提高班歷史
2000年 信息技術提高班正式建立
2004年 信息技術提高班進行第一次內部教育改革
2008年 信息技術提高班第六期正式開學
2008年 第五期學員全部通過中、日、韓共同認可的國家級軟體設計師考試,學員李坤奪得河北省狀元
2009年秋 信息技術提高班第七期正式開學
2010年秋 信息技術提高班第八期正式開學
2010年第六期學員全部通過中、日、韓共同認可的國家級軟體設計師考試,學員李雪歧奪得全國第19名,李卓進入河北省三甲
2010年冬 信息技術提高班進行第一次英語學習實驗
2011年 第六期學員全部畢業工作
2011年秋 信息技術提高班第九期正式開學
2012年9月1日,十期同學正式開學,學員達到300人。
學習環境
廊坊信息技術提高班學習環境
提高班影響
2012年9月1日,十期同學正式開始,學員達到300人。
瞭望周刊報導
培養像“狼”一樣的學生
作者:《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學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劇務,沒有固定的劇本。
講台上的米新江激情洋溢,他的幽默詼諧讓課堂上不時傳出笑聲,而這節課的內容其實是一般被認為枯燥乏味的信息分類匯總。
一個人創辦起這個信息技術提高班,堅持了12年;其間磕磕絆絆,遭遇經濟困難時甚至賣了自己的房子!米新江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採訪時提到辦班經歷,五味雜陳。
2000年,廊坊師範學院正式批准設立信息技術提高班,作為該學校院級教育改革的實驗項目,米新江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
提高班的創辦宗旨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持久性學習的能力”。招收的學生多數來自非計算機專業,提高班利用學生周末和寒暑假的課餘時間免費教學,學時和入學時間不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米新江作為橋樑幫學生引入不同的教材、課程和老師。
現在,米新江的學生在國家軟體工程師中級考試中的通過率是100%。“當時創班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純樸,就是想讓學生增加一些就業渠道。”米新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但是後來他慢慢發現,信息技術所提供的,遠遠不止幫助學生就業這么簡單,“它能夠改變整個的學習平台,讓學習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為你開拓一個新世界。”
培養像“狼”一樣的學生
提高班創立之初,只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第二課堂”。但一個叫王向陽的學生引起了米新江的注意。這個學生顯得很特殊,米新江稱他具有“非凡”的自學能力。與現在高校磨滅個性的教育模式相反,王向陽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讓老師都感到驚訝。於是米新江開始觀察王向陽的學習方法。
“就像青黴素一樣,一個偶然在培養皿里你發現了它,就要研究它,把這種‘特殊’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普通’。”米新江說,他就是這樣將“特殊”學生身上的特質“提取”出來,將“普通”學生創造成為這種“特殊”學生,“再造學習生命力”。
米新江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像“狼”一樣在學習上有股狠勁的學生。“他們要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充分利用所有信息資源,充分地互相學習,建立起知識網。”
“狼”這個比喻是米新江被小說《狼圖騰》激發的靈感。他希望他的學生能夠像狼一樣,有一種來自生存危機感的奮鬥意識,自己去打獵(而且特別懂得團隊合作),自己咀嚼和消化(生肉腐肉都能吃),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
“我想用這種有點過分的比喻來表達一種我們缺乏的東西。”米新江說。
教師從主角到退居幕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認為應該更進一步,授之以欲、授之以愉。”米新江說,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裡,教師、學生和高校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角色變化,“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學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劇務,沒有固定的劇本。每個人都可以演出自己的節目。”
按照米新江的設計,教師的角色有一個從主角到導演,再到謝幕的過程。這也是他在廊坊師範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上的實踐:第一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算機信息基礎等知識的教學,打開學生思維的牢籠,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調節良好的學習情緒。
第二年學生基本上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出現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教師的指導、輔導和教導,這個階段教師就從主角退到了導演的位置。
第三年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計畫,教師就開始在形式上遠離學生,培養學生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教師只是定期檢查學習效果,在巨觀和思想上給予學生有限的指導。
“我是個橋樑,只負責把最好的老師引進來,比如OCW開放課程體系,世界上很多名校的精品課程都對外開放了,我就負責把這些東西給學生引進過來。”米新江說,“當教師把國際高校共享的精品資源引進來以後,學生這張大網就開始自主消化了。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地基。”
米新江的課堂實現了無紙化。“我使用OneNote數字筆記本軟體來整理筆記和所有需要的信息,很好用,包括這個軟體都不是老師指定的。”米新江的學生曾超越告訴本刊記者。
米新江通過Rss技術“訂閱”學生部落格,隨時隨地出現在學生需要的時候。“Rss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原來是我們主動找信息,現在是網路上的信息更新主動找我。”學生王鵬說。
“每個學生是一個點,提高班把我們連在一起,成為了一張網,互相接觸交叉摩擦,互相之間的知識不斷融合進步。”曾超越說。
提高班前期的師兄師姐工作以後,會把積累的工作經驗變成下一屆學員新的學習內容,師兄弟之間也是師徒關係。
學員邊學習理論邊實踐創新。目前永和豆漿在全國範圍使用的收銀系統就是廊坊師範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六期全體學員的成果。在學院內部,評教系統以及考試系統等等都是提高班學員的研發成果。
“米老師先試水了一步”
米新江這種尖刀班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夠向全國高校推廣?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代表赴廊坊觀摩研討了米新江的教學。
“能給學生營造這種富於激情的學習環境,我挺開眼界的。”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鄭麗說,“但是學生的定位很重要,套用型人才很適合推廣這種做法,那么研究型人才的群體是否就適應這種模式呢?”
天津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立柱十分認可米新江的教育模式。他告訴本刊記者,計算機教育在當下的高校有淡化的趨勢,而這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根本不吻合,“應該強調‘計算思維’,各專業都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來提高教學水平。”
“再造學生的學習生命力,是米新江教育模式的最大亮點。現在學校擴招,學生這么多,老師又要搞科研又要教學,因此喚起學生自主的力量很有必要。”王立柱說。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鳳霞告訴本刊記者,“‘十一五’期間教育部就在力推研究型大學,現在又開始力推工程型大學,因為研究型大學並非對所有高等教育都適用。在這方面,米新江教學法為工程型大學的推進做了有益的試水。”
新華網報導
特寫:米新江老師和他的信息技術提高班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劉軍)有人說他上課荒誕不經,他的學生卻說他的課堂妙趣橫生;有人對他的教學方式嗤之以鼻,他的學生卻對他的課堂戀戀不捨。
他叫米新江,廊坊師範學院的一名普通而又有些特別的老師。
由他創建的廊坊師範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創造了高校教育的一個不小的就業“奇蹟”。米新江告訴記者,從提高班2001年創立以來,到目前為止提高班學員畢業後起薪全部5000元以上,一年後年薪平均達到10萬元。他們有的甚至被邀請到田灣核電站、IBM環宇大廈、海淀大廈、中國電力科學院等重要科研單位實習,並全部以優異成績被成功留用。
米新江的教學方法很獨特,他說他的教學理念是“授之以欲;受之已愉;漁之以漁”。他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教育理論已經完全不適合今天的現代化信息化教育。在“傳”“授”“解”的過程中,學生們是被動的,由此而產生的後果,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正是這些傳統經典的教育思想,統治並桎梏了中國的現代化教育。
米新江教授介紹,廊坊師範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主要宗旨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持久性學習的能力。提高班從2001年開辦至今,共舉辦了9期,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從第一期到第四期,是第一階段;從第五期開始,是第二階段即由“信息技術提高班”向“信息素質提高班”轉變的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是提高班人才培養的“普通到特殊的”發現階段。提高班建立之初,只是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的一個拓展活動,只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基本IT技能培訓。但有個別學生,經過提高班的IT入門教育,特別是後期的自身努力,將IT變成了“主業”,成為了職業的IT人才。通過對這些從普通提高班學生中湧現的“特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發現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非凡的自學能力,良好的品質毅力。而那些“普通”的提高班學生,他們幾乎喪失了這些特質,也就沒有了“學習生命力”。如果幫助這些普通的學生逐步恢復這些特質,他們會不會成為那些“特殊”呢?如果可以,就可以將每個“普通”的學生“創造”成為“特殊”的學生。這樣的話,“特殊”也就成了“普通”。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看到了希望,就從第五期開始,為普通的提高班學生創造條件,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到了第二個階段:“特殊到普通”的創造階段。
學校的相關領導告訴記者,信息技術提高班學員學習一般來說學制4年,他們全都是來自廊坊師範學院體育、 文學、經貿、物理、化學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一群普通學生。全都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提高班學習。4年下來平均每個學員每人要學100多門專業課程,包括(軟體工程,UML,ROSE,EA等)這樣一些專業的學科課程。信息技術提高班現有學員近200人,10年來提高班共舉辦了9期。然而這么多學生,這么多年,提高班的學員卻只有一個老師,那就是米新江。
經過10年的摸索,米新江在對提高班的學員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不斷總結後,認為通過信息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只要再造“學習生命力”就一定能使之成為出色的學生,他們一樣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顯然,米新江的教學方法受到了業內關注,2011年12月22日,在清華大學主辦的《計算機教育》雜誌社組織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鄭莉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的李鳳霞教授、北京交通大學王移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楊小平教授、中國石油大學陳明教授和天津師範大學計算機系的王立柱教授,一行來到廊坊師範學院對米新江的信息技術提高班進行觀摩。
觀摩結束後,業內的這些知名教授對米新江的新穎教學法給予積極肯定的同時,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可以大面積推廣?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值得所有高校效仿?儘管沒有最終統一的答案,但作為一次探索,米新江老師和他的信息技術提高班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廊坊傳媒網報導
《計算機教育》雜誌社及高校專家齊聚廊坊共話“狼”式教育
發布時間: 2011-12-27 07:51本網訊(記者 陳蓓蓓)12月22日,廊坊師範學院與《計算機教育》雜誌社共同舉辦廊坊師範學院計算機課程教改研討會,研討和交流該校米新江教授提出的“狼”式教育觀點以及當前在計算機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和焦點問題。廊坊師範學院相關領導、計算機教育雜誌社主編奚春雁及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相關負責人及老師參加了會議。
米新江,廊坊師範學院數信學院教授,2000年開始承擔著學院教改項目——信息技術提高班的教學工作。2010年《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列為廊坊師範學院級精品課程,2011年作為精品課程《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的研究課題《基於運架構的B/S通過試題庫系統的研究與實現》,被該校評為2011年院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米新江根據提高班的特點制定獨特的教學計畫,篩選前沿的教學內容,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著力思考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教學模式,即培養“狼”一樣的學生,第一階段通過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第二階段重新激發好奇心,學會發現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素質;第三階段真正學會使用網路和習慣使用網路;第四階段適應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再拘泥於老師,逐步轉變為主動學習;第五個階段是工程素質培養和品德素質、職業素質的培養;第六個階段是基礎理論培養,取得職業資格和職稱資格;最後一個就是使用時下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像狼一樣如饑似渴般地學習。
十多年來,提高班共招收9期學員,全部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他通過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OPEN、EYES、工程素質培養、品德素質培養等步驟,培養了一批具有以“個性化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生,培養出了剛剛工作就成為具有中級職稱、月薪8000到10000元的金領。
提高班學生就米新江教授教學方式及成果向大家進行了匯報講解。隨後,各個高校的與會人士主要就“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改的真正實踐之路在哪裡”、“計算機考研改革的利與弊”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清華大學及天津大學專家指出,個性化教學是各高校發展的基礎,米新江老師的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各大高校推廣的同時要降低成本、提高效果。
《計算機教育》雜誌社主編奚春雁表示,此次研討開拓了思維,提供了新視角,找到了新工作模式。米新江老師的計算機教程改革應走出河北,各高校加強溝通與交流,促進整體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稿源: 編輯: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