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攝影博物館

廈門攝影博物館

羅卡當代藝術館舉辦的攝影季活動為廈門本土攝影人帶來了高水平的影展盛宴、國際化的藝術視野和專業級的學術交流,如:2015年的阮義忠、2014年的薇薇安· 邁爾、2013年的羅傑.拜倫、2012年李小鏡、2011年的馬克呂布回顧展……

廈門攝影博物館位於集美的羅卡當代藝術館,這是一個集老相機陳列、老照片展覽、攝影體驗於一體的專業展館。這個公益性質的私人攝影博物館由楊景初創建。

攝影博物館陳列的300多部老相機多數是從歐美和日本收購的主流機型,基本反映了世界相機發展的軌跡,展出的300多幅廈門和集美百年風貌老照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攝影博物館內不僅可以欣賞老相機,還設有傳統攝影、暗房技術的介紹與體驗場所,通過參觀攝影博物館,學員進一步了解了攝影的“前世今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攝影博物館    
  • 地理位置:集美區銀江路132號廈門攝影博物館 
博物館簡介,執著的信念實現最初的構想,讓藝術更有價值,廈門市首家公益性質的攝影博物館,打造本土攝影交流平台,演變過程,藝術展覽及講座花絮,

博物館簡介

廈門攝影博物館的落地吸引了大批喜愛藝術、熱衷攝影的民眾前來參觀。楊景初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理念,日復一日地搞創作、做服務,他的“接地氣”不僅是他自己的藝術追求,更是通過攝影博物館這個平台讓藝術感染人心,讓百姓讀懂作品、愛上攝影,讓藝術真正服務於人民。

執著的信念實現最初的構想

2000年初北京798的出現轟動了中國藝術圈,將廠房改造成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的形式可謂獨樹一幟。在中國的另一端——廈門,一個相似的想法也浮現在楊景初的腦中,美術專業出身且善於琢磨的他不僅執著於藝術,更加熱愛家鄉福建,他立志打破人們對東南沿海是文化藝術凹地的觀念,決心在廈門大幹一番藝術事業。經過八年的醞釀,楊景初選擇他最擅長的影像藝術為切入點,於2009年創立了凹凸影像中心及羅卡當代藝術館,定位為推動本土影像藝術並服務廣大民眾。該館先後舉辦了眾多影響深遠的文化藝術展覽,如國際攝影名家馬克·呂布、羅傑·拜倫、薇薇安·邁爾、李小鏡作品展等, 這些國際大咖的作品一亮相就震撼了廈門影像界,讓本土眾多影友們足不出戶就能與當代攝影作品“面對面”,正是如此,楊景初創辦的凹凸影像中心及羅卡當代藝術館被影友們稱為“廈門影像的798”。

讓藝術更有價值

2015年,在業內已經取得不錯成績的楊景初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思考下一個五年該做什麼。“不安分”的他突然醒悟到藝術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更應該走進大眾奉獻社會。他認為,當代藝術較為深奧的概念使得多數民眾無法完全理解,必須進行“轉化”,讓藝術與生活更好地結合。於是,楊景初帶領著凹凸影像中心的員工們,轉舵揚帆,開啟了為本土攝影藝術創作服務之路。而他本人,愚公移山般的踏遍本土的各個角落,用相機譜寫著對廈門這座城市的愛。正是這份執著與敬業,2018年,楊景初被選為廈門市攝影家協會主席,在換屆大會的講話上,激動的他表示要為廈門攝影努力奉獻,為所有攝影愛好者服務。

廈門市首家公益性質的攝影博物館

2018年12月,上任廈門市攝影家協會主席不到一年的楊景初為廈門市攝影愛好者們獻出了一份“大禮”——創辦公益性質的廈門攝影博物館。館內陳列的三百多部膠片相機、廈門市老照片等都是他多年的積累與收藏,也是他的全部家當。其中包括20世紀30年代後興起的120中畫幅相機和135膠相機,有騎士、祿來、哈蘇、徠卡等國際知名品牌和海鷗、鳳凰、華夏、長城等國貨經典品牌,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生動的攝影學研場所;同時館內建設了專業五星級攝影棚,不僅為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時尚雜誌等拍攝廣告,也成為本土相關院校攝影教學實踐的基地。

打造本土攝影交流平台

影像中心創辦的初期,曾有不少人建議楊景初應該去北京或上海發展,甚至提出注資合作將藝術轉化為商業,但他都宛然謝絕了。地道閩南人的楊景初是一個非常“執拗”的創業者,他始終不忘要為家鄉做藝術的初衷。從那時起,凹凸影像中心成功舉辦了六屆“海峽攝影交流季”、五屆“羅卡當代攝影交流季”,不僅為廈門搭建了海峽兩岸以及與世界各地攝影藝術的交流平台,也為廈門與國際友城構建了友誼的橋樑。凹凸影像中心現已成為美國奧斯汀華人攝影協會創作基地、台灣高雄市攝影協會創作基地、斯里蘭卡貝魯沃勒攝影協會創作基地。

演變過程

藝術展覽及講座花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