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

廈門市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前身為2005年1月成立的同安明溪蔬菜協會, 2007年9月改型成專業合作社。兩年多來,本合作組織以“合作組織+公司+農戶”的模式,積極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組織菜農開展訂單生產,促進增加收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市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
  • 成立時間:2005年1月
  • 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同新公路
  • 農戶:近4000戶
基本情況,初步成效,幾點體會,努力方向,

基本情況

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所在的明溪片區,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同新公路以北的三秀山下,是同安區重要的蔬菜基地和精緻農業、設施農業規劃區。片區內明溪、溪西、竹山、後塘、後壠、竹壩華僑農場等村(場)有農戶近4000戶,耕地面積2萬畝,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占80%以上。片區內菜農多年來參加訂單生產,但由於種種原因履約率較低。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合作發展,本片區十位蔬菜產銷大戶發起籌備小組,於2004年10月著手籌建“明溪蔬菜協會”。2005年1月24日,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廈門市同安明溪蔬菜協會”正式成立。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後,協會根據大多數會員意願,著手向利益結合緊密型的合作社轉型,2007年9月3日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成功改制成為“廈門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成員150人(均為農民),設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1名、理事4名,監事1名。社員分布在本片區內各村以及祥平街道西湖村、西洪塘村、同安區竹壩華僑農場。合作社內部設定技術指導、機耕服務、農資購銷等技術服務小組,為社員開展優良品種引進、技術培訓推廣、機耕、農資供應、產品訂單銷售等服務。
合作社現有2500多畝耕地從事無農殘訂單蔬菜生產,以生產生鮮蔬菜為主,主要產品有結球生菜、包菜、紅紫蘇、紫甘蘭、甜玉米、毛豆、花椰菜等。合作社保持原來的家庭承包經營方式不變,主要是起橋樑作用,把社員組織起來,建立連片的生產基地,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由合作社和涉農公司簽訂供銷契約,統一組織產品銷售,形成“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社員按合作社統一標準進行生產,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合作社開展服務活動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成員認購股金,定向用於購買農業機械、建設蔬菜冷藏周轉庫和農業生態示範園等,目前有370股金額37萬元;二是政府部門補助款和社會各界贊助費;三是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契約後,公司按協約產量支付給管理費每噸20元。各項收入主要用於組織科技培訓,引進示範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申報無公害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以及擴大自我經營,開拓市場等費用。

初步成效

合作組織成立以來,針對成員個人無力或不能有效經營的薄弱環節開展合作服務,取得了一定成效:
1.提高了菜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前,幾家公司看重明溪片區蔬菜產量大、生產環境好的條件,紛紛與菜農簽訂蔬菜生產契約。但是,有的公司在蔬菜市場價格下滑時,就隨意以質量達不到要求為由拒絕收購產品,或拖欠資金等損害菜農的利益;有個別菜農在生產過程中,為增產不顧公司對農藥殘留的規範化要求,擅自使用農藥、隨意改變停藥期、採收期,導致公司訂單產品受損。企業與農戶雙方經常產生矛盾,未能健康合作。合作組織成立後,牽頭與與廈門佳盟進出口公司、益興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台日食品公司、等多家企業簽署產銷契約,外聯市場,內聯農戶,把服務滲透到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較好地解決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的對接,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2.推動了主導產業的發展。合作社針對菜農“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務,缺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的實際難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服務活動,解除了農民發展主導產業的後顧之憂。合作社經常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並不定期編印科技宣傳資料發給成員學習,同時制訂了無公害蔬菜生產規程,指導和督促成員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標準化生產。合作社購置翻耕機械、組建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小組,為成員開展菜地土壤深耕鬆土服務;統一組織農資供應,2006年統一採購供應成員地膜250餘噸,肥料1300餘噸;購置了一萬片的穴盤育苗盤,建設了鳳犁山1200平方米的鋼管大棚蔬菜育苗基地;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註冊“三秀山”蔬菜品牌,已於2005年11月18日被正式受理;已申報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爭取在2007年底前取得認定;合作社申報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已在本年度取得市政府的立項,政府扶持資金40萬元,安裝節水噴灌設施500畝。合作社與加工企業掛鈎,在成員中推廣種植結球生菜、紫甘蘭、紅紫蘇等蔬菜品種,2005年以來簽訂蔬菜訂單生產面積3000多畝、產量6000多噸,總產值近120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800餘戶。合作社承擔了蔬菜品種引進、種植、銷售等過程中的相關服務,走出了由合作組織帶動基地發展的新路子。
3.提高了菜農的科技素質。過去農業技術培訓,新技術試驗、示範主要由農技推廣機構進行,在技術力量和服務面上講都有局限性。合作社成立以來,直接與有關部門和單位聯繫、合作,聘請技術顧問,舉辦科學技術培訓,牽頭開展科技示範活動,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農業先進技術和實用技術的普及與推廣。2006年以來辦了5期的科學技術培訓班,內容包括:①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 ②農業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的結構調整;③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訂單農業知識;④蔬菜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⑤化肥的科學使用和市場行銷知識培訓,參加培訓成員達到了一千餘人次。為進一步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本組織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於2007年6月組織管理骨幹和生產大戶到浙江等地參觀考察農業發展較為規範的企業、基地。通過科技培訓和考察學習,成員增強了合作意識,科學栽培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普遍提高。
4.帶動了菜農增加收入。合作社成立後,擔當了菜農利益“保護者”職責,使菜農避免無序競爭,提高菜農在與其他市場主體談判中的地位,維護自身利益。同時,由於部分經營環節統一提供服務,菜農原來用在品種改良、病蟲防治、產品銷售等環節的精力節省下來,可以集中精力按照統一的生產技術規範要求搞好生產管理,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兩年來,通過開展各項服務,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降低了成員的種植成本。成員享受統一繁育種苗、統一蔬菜冷藏和銷售、生產資料集中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服務,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現了規模經營。據測算,每畝菜地每年可降低種植成本210元左右。二是提高了產品質量。由於服務到位,成員按統一種植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得到保證。三是增強了成員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了成員收入。與沒參與訂單生產的菜農比較,成員不愁豐年價賤,規避了市場風險,取得了穩定收入。如2006年1月,包菜市場價格每公斤才0.5元,而與公司簽訂訂單產品價格是每公斤1.2元。參與訂單生產的每畝年平均利潤在3000元左右;而不參與訂單生產的菜農每畝平均利潤只有1200元。
5.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合作社成立後,菜農在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過程中,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增強了民主意識,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農民加入合作組織後,互助精神普遍增強,誠實守信、社會責任感和關心他人的價值觀不斷養成,形成追求文明健康生活、追求良好人際關係和社會風氣的濃厚氛圍。

幾點體會

1.領導重視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重要保證。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專業合作組織高度重視,大力扶持“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合作組織享受了信貸優先、稅收優惠等政策;農業、財政等部門對合作組織申報的農業項目優先立項扶持,今年財政扶持40萬元扶持本社蔬菜基地節水設施建設;市、區農經站還對新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撥給啟動資金扶持。
2.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內部管理制度是協會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合作社制定了《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等內部規章制度。堅持成員加入自主、退出自由,以農民為主體創辦,選舉產生合作社理事會,民主管理,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真正做到“民辦、民管、民受益”。合作社從三方面加強管理:一是民主決策。合作社不定期地召開理事會,研究具體工作,協商處理有關問題;每年召開兩次成員代表大會,聽取工作情況,討論通過重大事項。二是民主監督。理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通過的事項及時向成員公開,隨時接受成員的監督,成員有權對理事會履行章程及職責、落實成員代表大會決定情況及社內事務等進行監督。三是財務公開。每年向成員公開財務收支明細情況,接受監督。
3.選好帶頭人是合作組織正常運作的關鍵。農民合作組織興衰與其班子成員素質密切相關。合作組織的帶頭人要懂經營會管理,辦事公正,不能見利忘義,要有奉獻精神,樂於為民眾辦事。
4.提供優質服務是增強合作組織凝聚力的根本。合作社以維護成員合法權益、增加成員收入為核心,把成員一家一戶難以辦到的生產經營環節和項目辦起來,通過組織統一服務,獲得規模、品牌、質量等最高效益,贏得成員的信賴,從而增強合作社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努力方向

合作社成立後,組織成員改造生產基地,按照農業標準化要求進行生產,帶動了更多的農民走向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增加了菜農收入。下一步,合作社將抓住廈門市推行農改超這一契機,註冊“三秀山”蔬菜商標,建立包裝品牌菜配送中心,打造放心菜品牌,變傳統挑蔥賣菜的坐銷方式為市場行銷方式,組織成員走向市場。原菜經過加工、包裝、流通將為菜農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由社員共同入股集資創辦的“三秀山”牌無公害蔬菜分檢包裝廠房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07年底可建成投產,到時廈門市民有望吃上本地生產的優質品牌放心菜。同時,合作社將進一步加強協會的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增強合作意識,更好地帶動菜農共同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