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廈門大學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隸屬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本中心致力於建設開放式的、多學科交叉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基地,同時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展模式識別分析與智慧型化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圖像和視頻處理,視頻跟蹤和監控,魯棒統計學和模型擬合,三維重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12年1月
2012年1月,廈門大學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隸屬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本中心致力於建設開放式的、多學科交叉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基地,同時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展模式識別分析與智慧型化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圖像和視頻處理,視頻跟蹤和監控,魯棒統計學和模型擬合,三維重構等。
2015年團隊發表國際期刊論文33篇,國際會議論文25篇,新增專利3項,年度新增經費約600萬元;年度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
研究中心的建設目標是通過模式識別與分析、機器智慧型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將本中心建設成開放式的、多學科交叉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型研究基地,同時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展模式識別分析與智慧型化的研究。目前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圖像和視頻處理,視頻跟蹤和監控,魯棒統計學和模型擬合,三維重構等。
研究中心依託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管理機制,通過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不斷營造良好的科研、學習和工作氛圍,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研究中心對國內外開放,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來研究中心進行課題研究或合作研究。
研究中心在廈門大學信息學院的指導下,實行主任負責制。研究中心主任為王菡子教授,副主任為李翠華教授、吳順祥教授、楊晨暉教授。
研究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科研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在人員管理中,除固定科研人員外,建立人才流動制度,積極引進流動科研人員、訪問學者等。實驗室現有固定編制科研人員15人(其中“閩江學者”1人),流動人員20餘人(其中客座研究人員12人),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00餘人。
為保證研究中心的管理、建設和決策等的科學性、合理性,設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是研究中心的學術權威和指導機構,主要負責審議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決定學術方面的重大事宜,審定開放基金項目和其它課題,定期評估檢查課題進展情況,組織學術交流、成果評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