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

《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的規劃,共分為9個部分。

《規劃》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廈漳泉都市圈建設發展的指導性檔案,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
  • 印發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發展歷史,地理位置,內容解讀,

發展歷史

2024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

地理位置

《規劃》明確,廈漳泉都市圈包含廈門、漳州、泉州三個設區市除華安縣、永春縣、德化縣以外的區域,陸域國土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海岸線1242公里、占全省的34%,2023年末常住人口約1838.9萬人、占全省的44%。

內容解讀

第一部分為“發展目標”。到2030年,廈漳泉都市圈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一體化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基礎設施實現新聯通,“軌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時通勤圈”更加成型。產業創新邁上新台階,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公共服務得到新提升,跨城鄉和跨區域流轉銜接制度不斷完善。生態環保取得新成效,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閩南文化得到新傳播,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話語體系。協同發展機製取得新突破,提供更多全國首創的都市圈協同建設經驗。到2035年,廈漳泉都市圈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都市圈的樣板。
第二部分為“最佳化都市圈發展布局”。著力構建“一帶兩軸三核多片”空間格局。一帶集聚:依靠福廈高鐵、福廈鐵路、漳汕高鐵、廈深鐵路、城際鐵路R1線和瀋海高速、國道G324、G228等互通互聯的沿海交通網路,建設人口與產業集聚、創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鎮發展帶。兩軸協同:依託廈龍鐵路、廈蓉高速公路等骨幹交通建設廈門—漳州北部山海協同發展軸,依託興泉鐵路、廈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設廈門—泉州北部山海協同發展軸,打造貫通山海、聯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三核引領:充分發揮三市主城區的核心引領作用,功能調整、最佳化開發,形成“分工協作、錯位發展”的格局,構築“閩南金三角”的支點。多片合作:以跨行政區城鎮圈為抓手,共建一批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區域發展功能平台,率先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同時,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城鄉融合帶動鄉村振興。
第三部分為“共建高效一體的基礎設施網路”。主要包括:完善內聯外暢的立體交通網路,強化都市圈內部整合與外部聯通。建設清潔低碳的能源水利網路,加大重大能源設施建設,完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區域防汛抗旱能力建設。打造共享共治的智慧城市網路,構建先進制造工業網際網路體系。
第四部分為“共築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產業鏈群”。主要包括:構建區域科技創新走廊,實現從“技術研發—產品轉化—成果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聯動打造創業孵化熱土,推進技術成果商業化、雙創孵化和創業服務能力提升。共建現代優質產業鏈群,合力壯大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紡織鞋服製造產業,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共促核心產業鏈整體提升,堅持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三市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
第五部分為“共營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主要包括:深化人才就業服務保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先保障就業和人力資源,便利百姓跨市就業置業。推動教育資源交流共享,實現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強化公共衛生健康合作,統籌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和基本醫療政策對接,豐富衛生健康服務供給。加強平安閩南治理合作,守護平安邊界安全防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優質生活圈。
第六部分為“共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圈”。主要包括:推進美麗海灣協同保護,守護共同的生態本底,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岸帶、海島和海域的系統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共同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重點片區修復和污染防治攻堅,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第七部分為“共同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主要包括: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向新高度,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協同搭建跨國產業鏈合作平台。推進海峽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土地、金融、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一體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第八部分為“共建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主要包括:共同促進閩南商脈發展壯大,推進新時代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經貿生態圈發展。加快閩南文化聯動現代產業,實現商、文、旅、科融合發展。推進閩南文脈和城脈深度融合,建設有溫度、有煙火氣、有人情味的現代都市圈。共建面向台港澳僑的閩南祖地,增進與台港澳僑溝通往來,打造“新老閩南人”的共同家園。
第九部分為“推動規劃有效實施”。主要包括:機制創新,破除行政區經濟利益藩籬與政策壁壘,建立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機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項目帶動和資源要素保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推動規劃主要指標和任務落地落實。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