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宮革命老區紀念館

為了緬懷當地革命先烈,在當地村民、74歲老黨員吳宜備的帶頭下,同時也在當地村兩委的支持下,2007年廈宮村民主動捐款4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廈宮革命老區紀念館”。2008年5月該館落成,並作為下宮鄉黨委確認的紅色教育基地對外開放,供各地民眾免費憑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宮革命老區紀念館
福州連江下宮鄉廈宮村,一處靠山瀕海的美麗鄉村,5000多人口,又因它緊挨著可門港而遠近聞名。與下宮革命老區紀念館相輝映的則是下宮慧明堂
歷史上廈宮還是有名的“紅色村”。20世紀30年代,閩東工農紅軍第十三獨立團、中共閩東特委後方辦事處、閩東特委交通站、紅軍海上游擊隊連羅總隊、紅軍廈宮兵工廠、紅軍廈宮總醫院等組織都曾設立在這裡,烈士數量也是全鄉第一。
為了緬懷當地革命先烈,在當地村民、74歲老黨員吳宜備的帶頭下,同時也在當地村兩委的支持下,2007年廈宮村民主動捐款4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廈宮革命老區紀念館”。2008年5月該館落成,並作為下宮鄉黨委確認的紅色教育基地對外開放,供各地民眾免費憑弔。
在鉤沉史料的過程中,村民們發現了有關紅軍在廈宮村的不少故事。像是紅軍廈宮總醫院的歷史,90歲以上的村民才會記得。
村民為紅軍醫院獻門板
1934年8月中旬,紅軍廈宮總醫院成立,至今該醫院的院部舊址還保存著。醫生、護理隊、傷病員都分開住。少數輕傷員分散住在當地游擊隊員、交通員等人家中,由醫生進行巡迴診療。
為了給病員安置舒服一些的床位,村民們把自家的門板、長椅都貢獻了出來,光是質地堅固的門板村民們就搬來300多塊。因為廈宮村沒有稻田,大夥還到鄰村搶運稻草為病員鋪設床位。
當時紅軍醫院設有五個小組,分別肩負護理、一伙食等不同職責。根據當時的環境,醫院特設了保衛組,他們嚴守海上各港口、路上各路口,出境要求有路條、外人不許入村。保衛組還組織兒童白天輪流防守、游擊隊員夜晚布控警戒,確保了紅軍病員的安全。
紅軍喬裝截擊國民黨客輪
在紀念館展出的史料上,還記載了一件紅軍海上游擊隊截擊國民黨客輪的壯舉。
1934年6月的一天,紅軍海上游擊隊10多名短槍隊隊員化裝成乘客搭乘上“祥安號”客輪,而游擊隊隊長、副隊長等人則預先埋伏在一處島上。夜幕降臨,“祥安號”駛近該島時,埋伏在島上的游擊隊隊員用蒙著紅布的手電筒發出信號,隱藏在客輪上的短槍隊隊員迅速解除了“祥安號”乘警的武裝,並安排船上旅客離開客輪,然後將“祥安號”截擊。
經過談判,游擊隊與“祥安號”業主達成協定,“祥安號”被放回,船長親自送來20支駁殼槍以及一批子彈作為交換。從此,“祥安號”成了紅軍海上游擊隊的義務交通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