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校刊

《廈大校刊》創刊於1936年,1937年6月第1卷第17期因抗日全面爆發校址遷移“既因物力財力艱難,遂告停刊”;1946年1月抗戰勝利後,隨著國家開始進行各行各業的建設,該刊重新復刊,卷期重起,至1949年1月第4卷第4期停刊。該刊由廈門大學校刊委員會編輯,廈門大學校刊部發行。半月刊或月刊,屬於學校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大校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9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月刊
人員編制,主要欄目,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鄭朝宗、黃典誠、朱良灝、古文捷、汪德耀及程維民等。

主要欄目

主要欄目包括公牘、校聞、規則、校聞、專件及啟事等。

刊登內容

該刊以促進學術文化發展,發揚廈門大學精神,聯絡畢業同學為主要目的。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刊登學術論文、教育部的訓令、公牘、學校的校務概況、規章制度、布告、報導學校動態、圖書館訊息、社團活動及一些文藝作品等。專號有《圖書館中日文期刊目錄專號》。
該刊載有程維民的《我的廈大生活》、《國父紀念周:校本部與新生院分別按期舉行》、《三四十年度本大學教員姓名錄》、黃秩同的《洛神賦是否感甄后面作》及邱比德的《一九三六年美國大選競選之檢討》等文章。
其中陳夢韶的《孔子的教育主張》一文將孔子對教育的意見分為五大方面,分別是:主張普及國民教育、主張教育均等、主張生產教育、主張軍國民教育、主張教育須以親職教育為基礎。在文末作者才說出此文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將孔子的主張用於兩千年後的當時社會。黃玉齋的《亞當斯密與偉(傅)科》一文不僅介紹了兩位學者的一生並道出了作為學者的幸與不幸。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汪德耀
夫大學之有校刊,猶社會之有日報;社會借日報以傳達各方之動態,大學借校刊以互通內外之聲息;皆所以謀彼此之嘹解,而求群策群力之效也。
本校在私立時代,原有校刊,歷有年所。登載學術,報導校務,足為今日檢討校史之資鑒。迨改國立,薩前校長視事之日,適七七抗戰突起之時,鷺島危急。倉惶遷校,既因物力財力艱難,遂告停刊……
……
是以本刊內容,純主忠實報導,不作虛偽宣傳。凡所記載注重校務之進展,各院之情況,員生之動態,使校內聲息相通,連成一氣,而本校之精神,得因之發揚而光大也,至於流布社會,則可昭示本校之真像;投送校友,亦為聯絡畢業同學之工具。是則余於本刊之印行,當無窮之希望焉,特於其發刊伊始,屬此以弁其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