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龍雲,男,朝鮮族,1961年11月出生,吉林延吉市人,工學博士,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龍雲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日期:1961年11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日本京都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新能源
- 職務: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 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 籍貫:吉林延吉市
- 任職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學術成果,綜述,科研項目,著作譯著,授權專利,獲獎榮譽,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8月 理學學士 延邊大學 物理系(Yanbian University CN)
1996年3月 工學碩士 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Kyoto University,JP)
1999年9月 工學博士 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Kyoto University,JP)
工作經歷
1982年 9月至1993年5月, 延邊大學理工學院 講師
1999年10月至2001年5月, 東京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特別研究員
2000年3月,被聘為文部省東京工業大學教官(任助手)。
2001年6月至 2006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學機電系副主任, 副教授
2006年7月至今, 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 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中國朝鮮族科技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節能協會副會長
日本電氣工程協會會員
廣東省節能協會副會長
日本電氣工程協會會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系統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時進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教育教學
擔任《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與電力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教學。
學術成果
綜述
承擔並參與國家863計畫項目、日本Myway技研會社國際合作項目、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專項及企業橫向等課題多項。已發表SCI及EI論文60多篇,已授權專利14項,出版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方面的編著和譯著4部。2006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011年獲“廣州十大優秀留學歸國人員”榮譽。累計培養碩、博研究生40多名。
科研項目
承擔並參與國家863計畫項目、日本Myway技研會社國際合作項目、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專項及企業橫向等課題多項,包括但不限於:
(1)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新型機電熱一體化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2)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電動汽車電池組和電池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3)東莞市科技計畫項目“高能量密度大動力李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團隊”;
(4)南方電網科技項目“電動汽車產業關鍵技術調研”;
(5)廣州市電網公司項目“廣州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規劃與運營模式研究”;
(6)南方電網新能源規劃項目“南方電網新能源技術領域發展方向研究”;
(7)日本Myway技研公司合作項目“太陽能電動汽車研究與開發”;
(8)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實時最優效率算法仿真與系統研製”;
(9)日本Nedo機構項目“小型分散電源系統套用研究”;
(10)國家“863”計畫項目“多能源分散式發電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1)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新型機電熱一體化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2)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電動汽車電池組和電池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3)東莞市科技計畫項目“高能量密度大動力李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團隊”;
(4)南方電網科技項目“電動汽車產業關鍵技術調研”;
(5)廣州市電網公司項目“廣州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規劃與運營模式研究”;
(6)南方電網新能源規劃項目“南方電網新能源技術領域發展方向研究”;
(7)日本Myway技研公司合作項目“太陽能電動汽車研究與開發”;
(8)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實時最優效率算法仿真與系統研製”;
(9)日本Nedo機構項目“小型分散電源系統套用研究”;
(10)國家“863”計畫項目“多能源分散式發電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著作譯著
1)汽車環保新技術,(日)松本廉平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電動汽車最新技術,(日)電氣學會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3) 新能源汽車與電力電子技術,康龍雲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4)生態能源電動汽車的構造原理與設計製造,(日)太陽能協會,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授權專利
1. 基於電感儲能的串聯電池組雙向無損均衡電路,華南理工大學。
2. 串聯太陽能電池電流匹配電路及其控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3. 一種電感電流最小相不控的PWM整流器控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4. 一種電感電流最大相不控的PWM整流器控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5. 一種電壓源型PWM整流器啟動衝擊抑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6. 一種基於飛輪儲能的交流電源及其控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7. 一種4節串聯電池組雙向充放電均衡電路,華南理工大學。
8. 一種多電平逆變器空間矢量脈衝寬度調製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9. 一種高效的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電路,華南理工大學。
10. 一種電子電容電路及其控制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11. 一種異步發電機組並聯運行穩壓系統及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12. 一種日光燈調光電路及其工作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13. 太陽能與壓電發電互補充電器,華南理工大學。
14. 一種電動汽車電池保護電路,華南理工大學。
15. 一種光伏電池最大輻照量自動跟蹤裝置及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16. 一種功率因數調整電路和調整方法,華南理工大學。
獲獎榮譽
2011年7月,獲得國家發改委“‘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一等獎。
2011年12月,獲得第二屆“廣州十大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技術發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