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邕
- 國籍:中國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首都師範大學
- 代表作品:《瀛台》、《流水音》、《靜谷》、《太液秋波水雲榭》
主要貢獻,評論文章,
主要貢獻
李可染先生第三代傳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西城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發表於《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法報》、《書法世界》、《解放軍畫報》、等報刊雜誌,並被中國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南海、國務院新聞辦、李苦禪藝術館、莞城美術館等多家單位收藏。
評論文章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是李可染藝術精神的核心思想。藝術家一生堅持“精讀大自然與傳統”這兩本書,只有對自然與傳統深度的感悟,才能使藝術表現的心性不斷得到充實;同時也要反覆實踐,把源於對自然和傳統文化的感動轉變為具有個人化和時代感的表現性結構語言、並在此基礎上,有“膽”識的去不斷探索、發現水墨表現新的可能性。康邕是我的學生,也是藝術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他始終以李可染“實者慧”的態度,潛心研究學習,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我相信他在以後的藝術道路上,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李小可2012年11月於北京
2012.11
藝術作品欣賞
<p>中南海始建於金,經過元,明,清三代不斷興建,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古代文化遺存。園內殿宇樓榭氣勢恢宏,亭台館軒精巧雅致,奇石名木應有盡有。康熙、雍正、乾隆幾代皇帝不僅在此遊玩,節慶賞宴王公卿士,而且在勤政殿召見官員,處理國務,接見進京朝覲的外藩屬國使臣,迎接凱旋迴朝的出征將領。新中國成立後,中南海成為了黨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場所,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也居住於此。
我有幸在中南海工作、生活了十多個年頭,對於紅牆內的一磚一瓦,一樹一石都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水墨中南海”是我很早就開始思考的一個創作命題,因為中南海這個題材在古代繪畫和當代美術創作中一直是一個空白,從來沒有畫家真正地畫過中南海。我想這可能和它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有關。直到2006年應西城文聯之邀,參於了《西城賦—美術卷》的創作任務,我畫了《中南海新華門》和《靜谷》兩幅作品,雖然在首都博物館展覽時得到了社會各屆的好評。但是創作中困難重重,很多問題一直讓我困頓不前,要用中國畫的程式化語言表現這樣一個以建築為主體的客觀對象,在傳統的文人畫中是沒有的。傳統繪畫中的建築多是點景之用,寥寥數筆,一揮而就。在當代的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可以參考的資料和作品也是極其有限,有很多問題難以克服,比如形與變形的問題,色與墨的問題,平面與空間的問題,但我一直沒有放棄用傳統中國畫獨特的筆墨方式表現我眼中的中南海的願望。直到2009年進入中國國家畫院李小可工作室,經過對“李家山水”的系統研究學習,大量的深入生活的對景寫生和在李小可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才逐漸解決了創作此類作品的一些問題。從2010年開始,我重新開始了對中南海的寫生和創作,先後有《瀛台》、《流水音》、《靜谷》、《太液秋波水雲榭》等三十餘幅作品創作完成,也引起了學術圈和收藏界的相繼關注。今天,我通過整理,挑選了部分寫生和創作作品匯集成冊,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