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遠飛, 中國90後百強作家風雲榜第49名,新銳作家、記者;所作青春小說《逃》在網上點擊量超過200萬;採訪過張一山、徐譽滕、西單女孩、山野等數十位藝人;2012年進軍廣告界,任陝西五威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2013年7月,當選為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主席並發起成立五威文學基金;2014年3月,成立陝西遠飛商貿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2017年12月,榮登中國出版集團發布的2017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4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遠飛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岐山縣
- 出生日期:7月18日
- 職業:作家,廣告人
- 主要成就:中國90後百強作家風雲榜第49名
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主席
遠飛集團董事長
五威文學基金髮起人 - 代表作品:《逃》、《誰顛覆了我的青春》
- 星座:巨蟹座
個人簡介,主要成績,擔任職務,參加活動,關於《逃》,代表作品,主要事跡,社會評價,
個人簡介
康遠飛是陝西岐山縣人,07年開始發表作品,09年開始娛樂採訪工作並參與相關演藝活動。網友稱之為文筆犀利的“90後憤青作家”。康遠飛主要從事新聞紀實創作和人物採訪,寫過大量新聞報導和人物紀實稿件,其負責、真誠的採訪態度和真實、積極的寫作風格受到了各明星經紀人的好感,自09年至今採訪過卓君、李奇龍、黃詩佳、敬一丹、盧勤、鞠萍、王力宏徐譽滕、山野、西單女孩、胡楊林、張一山等數十位明星,所寫稿件發表在《大學生》、《前衛》、《深圳青年》、《風流一代》、《愛你》、《北京紀實》等雜誌。
其部落格里發表數篇批判90後文學現狀和社會腐敗現象的博文,曾受到眾多網友關注,但也不乏受到了一批90後青年的攻擊和謾罵。他的桀驁不馴和狂妄自大為其吸引了數十萬讀者,特別是一篇中學生校園生活的百科全書——《逃》更是將康遠飛推舉到巔峰。通過《瘋狂作文》雜誌、中國原創小說網、康遠飛騰訊空間、散文線上、榕樹下等網站雜誌數據顯示,《逃》閱讀量已超過200萬次。
主要成績
自07年至今,在《知心姐姐》、《知心姐姐網》、《讀寫月刊》、《小作家天地》、《詩人與詩》、《瘋狂作文》、《優秀作文大點評》、《中國校園文學史》、《中學生閱讀》、《散文線上》、《成長讀本》、《淮安線上》、《讀在長安》、《青年文摘》、《風流一代》、《新青年》、《致富時代》、《課堂內外》、《新作文》、《紅都》、《愛你》等雜誌報刊網站發表新聞紀實、詩歌、小說、散文、雜文等四十多萬字。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第五屆“中華情”全國主題寫作大賽年度銅獎、2009年“世紀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第一屆團中央“中少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作文大賽二等獎、第四屆“青少年作家記者杯”全國三等獎、第六屆全國少兒文化書信文化大賽寶雞賽區二等獎等十多個文學獎項。2009年度《知心姐姐》雜誌優秀學生記者,2009年度《中國少年報》優秀兒童評論獎,2008年度岐山縣優秀學生幹部等。
2010年到2011年是康遠飛風光十足的時間,一直高調行事,錄製央視節目,參與人民大會堂活動,首部長篇小說《逃》也開始了連載。近期卻一直低調沉默,關於他的訊息很少。因康遠飛很少透露採訪事宜,除了央視的專訪和寶雞日報的專訪之外,康遠飛目前沒有接受其他媒體採訪。2011年11月康遠飛在騰訊部落格發表訊息稱,將辭去一切記者、作者、主編職務。他的突然之舉讓很多讀者留有惋惜。
2012年1月,康遠飛復出,空間一篇《2012,陝西藝考潛規則》為他賺足了人氣,在騰訊空間一發此文,即刻吸引數千位網友關注,其後網上貓撲論壇等點擊量更是超過百萬,一下子將康遠飛推到了風口浪尖。因而,也有網友罵聲一片,提出康遠飛藉機炒作的嫌疑。就此事康遠飛未做任何回應。
2012年7月,一篇《90後作家康遠飛系文抄公》的帖子被廣泛傳播,康遠飛捲入抄襲門並被人質疑代表。此後,康遠飛就事件在網上公開做出回應,解釋其中原由,笑稱我只是小眾作家,不是韓寒,質疑者不用這么大張旗鼓的宣傳。後又發文願封筆一年,停止各類與文字相關活動,原計畫出版的長篇小說《逃》也將推遲。此後到2014年,康遠飛再無新作品發出,讓人深感遺憾。
2013年康遠飛連續註冊商貿公司,收購餐飲酒樓,入股空氣淨化器研發,隨後成立集團公司,可謂風光十足。
擔任職務
曾擔任愛報導工作室簽約記者、《達州日報》校園記者、《知音》特約記者、《中國少年報》記者等。《瀟陽》文學社社長、“校園之聲”廣播站站長、“中少杯”、“中華情”全國作文大賽寶雞賽區特邀聯絡員,《知心姐姐》雜誌社寶雞學生記者站站長,藍楓文化工作室總編,《成長拾憶》雜誌主編、《high長安》雜誌主編等。現任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主席,五威文學基金創始人,陝西遠飛大學生電影基金創始人等。
參加活動
2010年曾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傾聽孩子的心聲新聞發布會”,並做了發言,央視主持人敬一丹稱讚他為“了不起的西府小作家”;隨後接受中央電視台《成長線上》節目的專訪。2011年4月起,第一部長篇小說《逃》(又名《誰顛覆了我的青春》)在《瘋狂作文》雜誌開始連載,目前正與出版社簽約。2011年6月,應北京某出版社邀請,創作第二部小說(名稱不詳)。2011年7月,受邀參加第二屆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2011年10月,接受《寶雞日報》記者採訪,探討寶雞90後作家發展。2012年8月,接受《寶雞日報》、《華商報》專訪。
關於《逃》
記錄真實校園生活的長篇小說《逃我們這些搞藝術的》是康遠飛的首部長篇小說,2011年4月在《瘋狂作文》雜誌和康遠飛騰訊部落格一經推出,便給他帶來了數千位讀者的追捧,其騰訊部落格點擊量更是飆升。2011年11月,通過各大網站及《瘋狂作文》雜誌的數據顯示,這部中學生活的百科全書小說《逃》,至少給一直默默做記者的康遠飛帶來二十多萬冬粉的追捧,從網上點擊量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康遠飛目前沒有聲明,所以此事真假有待確認。另外,《逃》已被三家出版社同時看中,到底簽約哪一家成了讀者現在最關注的事情。但一直高調行事的他最近沒了訊息,所以很多訊息無從考證。據他此前發布的訊息稱,《逃》將連載到2012年10月份左右,前半部分是大喜後半部分是大悲。至於出版事宜,暫時沒有透露。據康遠飛騰訊空間發布訊息稱,2012年開始將辭掉所有記者、作者職務。這與他此前騰訊空間兩個多月沒有更新的情況發生了交集。如果《逃》不在騰訊空間連載,那只能等2012年下半年的單行本了。2012年11月,康遠飛在騰訊空間發表訊息稱,小說逃將在後期自行出版。
代表作品
詩歌:《我在江南遇見你》、《遷就》、《雲鬢輕挽的女子》等
散文:《留守的歲月,打工的時光》、《懷念那些花繩子》等
小說:《逃》(長篇)、《誰顛覆了我的青春》(短篇)等
雜文:《中國為什麼多憤青》、《所有不以服務讀者為目的的創作都是耍流氓》
主要事跡
1995年7月18日出生於陝西岐山縣。
2007年8月,加入當代文學藝術中心校園作家委員會。
2008年年底,成為團中央《知心姐姐》雜誌學生記者。
2009年年初,成為《中國少年報》、《校園周刊》學生記者。
2009年3月,發表首部詩歌在陝西省刊物《讀寫月刊》。
2009年7月,在北京星星雨特殊學校進行採訪,撰寫稿件《星星的孩子不寂寞》發在《知心姐姐》雜誌。
2009年9月——10月,組建成立《知心姐姐》雜誌寶雞學生記者站,任站長;組建世界華人少年作家協會寶雞分會,任會長。
2010年3月,成為“中少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寶雞賽區聯絡員。
2010年5月,被評為《知心姐姐》2009年優秀小記者,《知心姐姐網》優秀兒童評論獎。
2010年10月,被選為《瀟陽》文學社社長,校園之聲廣播站站長。
2010年10月,參與錄製了央視《成長線上》節目。
2010年10月,加入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
2011年4月,開始在《瘋狂作文》雜誌連載第一部長篇小說《逃》。
2011年4月,簽約京都報導工作室,開始新聞紀實類稿件撰寫。
2011年4月,採訪影視童星黃詩佳。
2011年6月,成立藍楓文化工作室,任總編。已簽約首批青年作者若干人,並為全國各地雜誌供稿。
2011年6月,獲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中國少年兒童書信大賽二等獎,文章入選《中國校園文學史@第三版》。
2011年7月,受邀到重慶南川參加第二屆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
2011年9月,採訪武打影星、製片人李奇龍。
2011年9月,成為《知音》雜誌特約記者。
2011年10月,接受《寶雞日報》記者採訪。
2012年1月,藝考落榜,一篇《2012,陝西藝考潛規則》在網路獲得100多萬點擊量。
2012年7月,註冊成立西安對流層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進入商界。後收購陝西五威廣告策劃有限公司並任總經理。
2012年8月,接受寶雞日報專訪。
2012年9月,採訪新加坡歌手蔡淳佳,並參加華龍網節目錄製。
2012年12月,與北京自由撰稿人王發財等人合著《我是農民:王發財成長記》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7月,當選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主席。
2013年8月,成立五威文學基金。任《臆想時代》名譽主編、《淘漉詩韻》名譽主編。
2013年9月,接受《文化河南》雜誌專訪。
2013年11月,註冊成立陝西遠飛商貿有限公司。
2013年12年,收購陝西森海味道餐飲酒樓。
2014年3月,註冊成立陝西遠飛集團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2014年4月,由陝西五威廣告公司主辦在西安召開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新聞發布會,會後接受中國日報、騰訊大秦網、華商報等多家媒體採訪。
社會評價
康遠飛不是我刊作者里最有悟性和天分的一個,但是他卻是我刊作者最勤奮最主動的一個。
——《知心姐姐》雜誌
他的作品極具幽默色彩,看了就讓人有種捧腹大笑的感覺。但是同時也不失有更深刻的批判意義在裡面。
——《瘋狂作文》雜誌
康遠飛是我見到的為數不多的邏輯思維嚴密且勤奮好學,又很有思想的90後作者。
——北京自由撰稿人王發財
恪守道德,不斷付出。
——《寶雞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