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浪平

康浪平

康浪平,原名康良年,曾用名康寧、康志崗、康瑞源,1921年出生於廣東省順德縣龍江鎮一個店員家庭里。他的父親原在廣州市一家私人商店當店員,母親是家庭婦女。勤儉持家。1931年,康浪平父親的老闆從廣州遷至廣西南寧開商店,康浪平全家六口隨之來到南寧落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浪平
  • 別名:原名康良年,曾用名康寧、康志崗、康瑞源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1年
  • 逝世日期:1945年3月
  • 畢業院校:南寧尚實中學
  • 職業:官員
  • 出生地:廣東省順德縣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又名志剛、瑞源。早年在南寧尚實中學讀書。畢業後當店鋪工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南寧市工人支部書記。1940年日軍入侵廣西時,受黨組織指示,到“南寧區戰時工作團”做抗日救亡民眾工作。1941年在上國鎮當教師,任邕寧中心縣委委員兼邕北鎮支部書記。1944年冬,日軍再次入侵廣西時,打入邕寧八尺區公所任職,並任中共南路特支書記。1945年3月,在邕寧縣被當地惡霸殺害。
康浪平 (1921~1945) 革命烈士。原名良年。廣東順德縣龍江鎮人。10歲時隨家人從廣州遷居南寧。1936年在南寧尚實中學讀書期間,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參加抗日宣傳,成為學生骨幹。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革命活動,發動工人開展抗日救國運動。1939年11月桂南淪陷後,參加南寧戰時工作團,赴邕寧、上思、綏淥、扶南、同正、隆安等縣農村,發動各界民眾抗日。1940年11月南寧光復後,在南寧上國鎮國小任教,任校中共支部書記。1942年8月,被派往上思縣發展地下黨組織。1943年2月,任中共南路特支書記;11月,中共南路特支撤銷後,轉到邕寧縣八尺區領導民眾武裝抗日。1945年3月29日,赴那蓮鄉參加慶祝反“掃蕩”勝利民眾大會時,被當地國民黨當局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9年9月,中共邕寧縣委、縣人民政府在那蓮鄉建立“康浪平烈士紀念碑”。

人物事跡

1936年6月,桂系李宗仁與粵系陳濟棠聯合發動抗日反蔣的兩廣事變。為了製造輿論,擴大聲勢,廣西省政府當局決定各中學停課,全體師生一律到各地宣傳抗日救亡。康浪平隨師生們下鄉宣傳,十分活躍。從廣東來南寧維鎮中心國小任教的共產黨員李俊成和吳燕賓老師在宣傳隊中發現康浪平思想上進、聰明機警,便有意培養。康浪平在李、吳兩位師長的引導下,課餘秘密研讀了《社會發展史》、《唯物辯證法》和《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思想更趨成熟,更熱心參加抗日宣傳活動,遂成為尚實中學的一名得力骨幹。
同年秋,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後,廣西當局把外來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驅逐出境。李俊成和吳燕賓這兩位教師於是年被無理解聘返回廣東。李、吳在離開南寧之前找到康浪平,語重心長地勉勵他不要為時局所惑,繼續努力,追求光明。對老師的諄諄教導,康浪平銘記心頭。
康浪平與李、吳兩位恩師惜別後,決定輟學,以便減輕家庭負擔。他的父親介紹他到本市智利布店當店員。在布店期間,他抽空自學黨的有關抗日的方針和政策,學習黨的知識,嚴格要求自己,提高了政治覺悟,加深了對黨的認識。1937年,年僅16歲的康浪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8年6月,康浪平辭去了智利布店夥計的工作,冒著生命危險,專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主要是在南寧發動工人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當時,黨的經費非常有限,脫產搞地下工作的同志沒有工資,亦無補貼,生活艱難,有時連一日兩餐稀飯都沒有著落,但康浪平不怕苦,不怕窮,忠心耿耿幹革命,出色地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1939年11月,日軍入侵廣西,桂南各縣市相繼淪陷,南寧也成了敵占區。這時,中共南寧特別支部召開骨幹會議,研究新形勢下黨的中心工作,決定派黨員梁寂溪利用社會關係打入南寧民團指揮部,對愛國將領、民團指揮官梁瀚嵩做統戰工作。梁瀚嵩出面組建了南寧戰時工作團,梁寂溪任副團長,輔助他工作。於是,南寧各黨支部藉機發動一批黨員和愛國青年、學生進入戰時工作團,並在該團成立了黨支部,由阮集群任支部書記。
康浪平按組織的安排,參加了戰時工作團的工作。他和一批黨員奔赴綏淥、扶南、同正、隆安等縣的農村,發動民眾,團結社會各階層,堅持抗戰。當時戰時工作團的工作人員是沒有工資的,每月只有九元(桂幣)的一伙食費,僅僅夠吃飯,而工作任務則十分繁重緊張。康浪平毫無怨言,吃苦耐勞,竭盡全力,深入鄉間,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提高民眾的覺悟,使這幾個縣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起來,也為日後在這些地區發展黨的組織和建立游擊武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0年冬,南寧光復。1941年初,南寧戰時工作團的同志奉命回到南寧。康浪平、張聲震、唐健、何巨之等黨員被安排在上國鎮國小任教。黨組織在該校恢復了黨支部,康浪平任支部書記。這個時期的主要工作是協助桂西南特區搞好中上層人物的統戰工作,掩護地下黨活動,並在廣大農村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同年7月,康浪平派唐健到邕寧那蓮鄉接任那蓮黨支部書記;8月,又安排何巨之、詹樹南、韋樹高三位黨員到邕寧那陳中心國小任職,在該校建立黨小組,開展農村工作。
1941年,上思縣成立中共特別支部。為了加強對該縣工作的領導,1942年8月,康浪平根據中共桂西南特派員覃桂榮的安排來到上思縣,協助上思特支書記林克開展工作。康浪平服從工作需要,來到邊遠山區上思後,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上思特支的領導成員之一,又代表桂西南特派員覃桂榮指導上思特支。在上思縣,他的公開職業是該縣東安中心校的教師。在那裡,他秘密宣傳革命思想,物色和培養骨幹,有計畫有步驟地發展黨的力量。經過數月的努力,在1943年間先後發展了黃澤金、黃高煌、劉斌等一批進步青年為黨員。這些同志,為日後在東安建立黨支部和開展武裝鬥爭奠定了基礎。
1942年,桂林發生了“七九”反共事件。接著,1943年1月南寧相繼發生“一一五”反共事件,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遭到國民黨頑固派逮捕,一些革命同志紛紛離開南寧到郊區暫時避難。黨組織要把他們轉移到安全地方卻又難以安排。此時,康浪平利用寒假回南寧探親得悉此事後,便把陳國境、唐啟明、張聲震、雷達、黃顯志等黨員先接到上思縣,再通過各種社會關係安插到欽縣、防城縣鄉下國小任教,有效地保護了這些黨員骨幹。康浪平本人也隨即轉移到廣東欽縣(今廣西欽州)大寺鄉國小教書。
1943年2月,中共廣西省工委代理副書記黃彰在武宣縣通挽鄉召開桂西南黨員骨幹會議。會議根據時局特點,決定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應放在農村和邊界山區。會上還決定成立南路特別支部,將從南寧、上思撤到欽縣、防城一帶的黨員集中起來,領導開展農村工作,發揮他們的作用,康浪平被任命為中共南路特支書記。
康浪平受命後,根據上級指示和武宣會議精神,把欽、防一帶的黨員分片組成三個黨支部和兩個黨小組,大多數的黨員仍以鄉村教師為職業,活躍在欽縣、防城的鄉間,進行秘密活動。他們一方面認真教學,上好文化課,精心育人,深得校方、學生和家長的好評;另一方面,他們對高年級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抗日、民主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走向革命。在這些黨員教師的教育下,部分思想進步的學生參加了革命隊伍。
康浪平在南路工作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工作又十分繁重。作為黨支部書記,他還要做好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每逢星期六下午,他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都要深入到很分散的各個基層組織檢查指導工作。當時的黨員大都分布在窮鄉僻壤,離他的駐地都不近,最近的也相距10多華里,遠的達幾十華里。他從不怕苦不畏難,跋涉於崎嶇的山間,親自到各個點組織同志們學習、談心,鼓勵大家堅持鬥爭,戰勝困難,使黨員們堅定了信念,提高了覺悟。當時黨的經費十分拮据,康浪平當國小教師每學期收入才1000多斤稻穀。他省吃儉用,除維持生活的最低需求外,把剩餘全部交給組織作為黨費。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同志們也紛紛把薪俸除留下基本生活費用外,其餘的都交給組織作活動經費。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在這一地區得以順利開展,打開了局面。
1944年秋,日本侵略者為打通東亞大陸交通線,再度入侵廣西。廣西的很多縣市相繼淪陷。為了根據形勢的變化部署工作,康浪平於10月中旬從廣東欽縣回到廣西上思縣,與中共上思特支書記林克共同研究,商定以上思的東安鄉為據點,由林克出面籌辦青年訓練班,培養骨幹力量,以便建立抗日武裝隊伍。經過宣傳、物色和動員,有10多名熱血青年自願參加,於同年12月開課。此時,康浪平已回欽縣工作,他特地兩次趕來給學員做抗日戰爭的形勢報告,宣傳共產黨關於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當時由於日軍很快就從上思撤走,中共南路特支的大部分同志也隨之離開了上思,因而組建抗日武裝隊伍的計畫未能實現,但這些經過培訓的青年成了日後上思地下黨發動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鬥爭的革命種子。1947年10月,上思起義時,該訓練班的大部分學員都成了武裝起義的骨幹分子。
1943年到1944年間,康浪平活動於廣西上思和廣東欽縣、防城之間,因為離上級黨組織太遠,很難匯報工作和聽取指示,但康浪平獨立工作能力很強,能把握大方向,正確分析形勢,緊密依靠民眾,在粵桂邊境的十萬山區打下了較牢固的工作基礎。
1944年11月,為了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共廣西省工委決定撤銷南路特支,把所有黨員調回廣西重新安排。後來,一部分同志到興業縣參加桂東南武裝起義,一部分同志回到原來的工作地,發動民眾投入抗日游擊戰爭。早在1939年南寧第一次淪陷期間,地下黨就在邕寧縣三官區的大塘和八尺區的那蓮兩個鄉活動,已有一定的民眾基礎。省工委便決定由康浪平負責,組織力量到這兩個鄉發動民眾,開展抗日鬥爭。
康浪平接受任務後,在邕寧縣積極開展工作。同年12月,派黨員李煜、詹樹南、周學全到該縣三官區重新建立大塘黨支部,帶領當地民眾抗日。1945年1月,他和張聲震、黃芳、梁慧姬等人離開欽縣,來到邕寧八尺區工作。
八尺區原來就有抗日游擊隊活動,民眾基礎較好,康浪平到此地後,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積極活動,團結和爭取原有的抗日武裝,並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力量。他為了便於開展工作,通過八尺區區長滕達富(曾加入黨組織,後脫黨)的關係,打入該區公所任辦事員,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其後,張聲震也通過其他人介紹當了那蓮鄉副鄉長,黃芳和梁慧姬在那蓮鄉烏蘭村當教師。在康、張、黃、梁等同志的深入發動和廣泛宣傳下,那蓮鄉各階層人士紛紛動員起來,大力支持抗日武裝鬥爭,民眾性的抗日救亡活動有聲有色。同年春,康浪平發現那蓮鄉游擊隊副大隊長陳高與八尺區區長滕達富有矛盾,及時調解,做細緻的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危險。
1945年3月28日,仍盤踞在南寧的日本侵略軍突然到那蓮鄉大舉“掃蕩”,地下黨立即率領游擊隊和各村民眾奮起反擊,終將日軍趕跑。第二天,那蓮鄉政府為了激勵游擊隊和全鄉人民的抗日鬥志,擴大影響,召開了聲勢浩大的反“掃蕩”勝利慶祝大會。康浪平等人從八尺區公所興沖沖地趕來那蓮參加慶祝活動。大會尚未開始,大約在上午10時許,街上突然傳來“日本鬼子又來了”的叫喊聲。游擊隊員馬上機警地奔出圩頭布防,迎接戰鬥。參加大會的各村村民迅速疏散。實際上,當時日軍並沒有出動,而是地方上的反動分子故意搗亂,精心策劃的一個陰謀。他們趁人們疏散混亂之際,開槍殺害了康浪平。這位年輕有為、才氣橫溢的共產黨員不幸遇難,時年2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