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Constantin Daicoviciu;1898年3月1日——1973年5月27日)羅馬尼亞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左翼愛國政治家、國務活動家,考古學博士、考古學和古代史教授、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克盧日-納波卡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校長,特蘭西瓦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達伊科維丘是歷史民族主義的代表,羅馬-達契亞延續論的主要創立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 外文名:Constantin Daicoviciu
  • 國籍羅馬尼亞 
  • 民族羅馬尼亞人 
  • 出生地:奧匈帝國卡瓦蘭鄉 
  • 出生日期:1898年3月1日 
  • 逝世日期:1973年5月27日 
  • 畢業院校:克盧日大學、羅馬的羅馬尼亞學院 
  • 職業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政治家 
  • 代表作品:《古代特蘭西瓦尼亞》、《達契亞》 
  • 主要成就:羅馬-達契亞延續論的主要創立者 
    創建特蘭西瓦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 
    創建薩爾米澤傑圖薩考古博物館 
  • 學位博士 
  • 學術稱號: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 
  • 榮譽稱號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 職稱:大學教授
人物傳記,考古研究,治校,著作,榮譽,

人物傳記

1898年3月1日,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生於奧匈帝國巴納特地區卡瓦蘭鄉(今羅馬尼亞卡拉什-塞維林縣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鄉)的一個東正教神職人員家庭。幼年時在家鄉和盧戈日教會學校接受國小教育,國小畢業後獲得卡蘭塞貝什教區希臘東正教學校羅馬尼亞教師會議提供的獎學金,1909年——1916年在盧戈日和卡蘭塞貝什念中學,1916年被征入奧匈帝國軍隊,並派到義大利戰場參加戰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1918年,達伊科維丘在錫比烏大都會教堂“伊曼紐爾·古都”文化基金會獎學金的資助下就讀於克盧日大學,1919年春天他又被徵召入伍,編入克盧日第83步兵團,被授予少尉軍銜,從事翻譯工作,這次他隨部隊被派到了蒂薩的前線。
1920年——1924年,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就讀於克盧日-納波卡“斐迪南一世國王”大學歷史與哲學系,專攻古典文獻學、拜占庭史和考古學,1922年在考古學和錢幣學研究所完成實習。1923年畢業後在大學考古、古典文獻學和金石學系任教。1924年創建薩爾米澤傑圖薩考古博物館。1925年——1927年,他從在羅馬的羅馬尼亞學院獲得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在義大利進行學術交流
回到克盧日後,1928年任克盧日大學考古、古典文獻和金石學系助理講師,1932年任副教授,1938年——1968年任克盧日大學考古學、古典文獻學和金石學教授。在1920年至1941年間,他曾擔任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歷史古蹟委員會秘書。1929年——1940年任蒂米什瓦拉巴納特博物館《巴納特年鑑》期刊編輯。1930年攻讀博士學位,1932年獲得古代史和考古學博士學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艱難歲月,克盧日大學遷移到錫比烏避難,1940年10月——1941年5月任克盧日大學文學與哲學系主任,1941年12月——1942年7月任副主任。1944年8月羅馬尼亞解放後,1945年再次擔任系主任。1945年——1973年任克盧日特蘭西瓦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多年來,他擔任克盧日大學古代史和考古學系的負責人以及克盧日大學古典研究所所長。
在政治上,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是羅馬尼亞國家自由黨的左翼成員,積極支持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和羅馬尼亞共產黨,1945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年—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1946年11月1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王國國民議會議員,1946年12月1日——1947年12月30日任羅馬尼亞王國勞動和社會福利部副部長。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後,1948年3月——1949年3月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秘書。1948年3月28日——1973年5月27日當選為第一至第六屆大國民議會代表。
1948年6月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歷史科學部通訊院士,1955年7月2日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歷史科學部院士,1959年——1963年任羅馬尼亞科學院歷史科學部主任。1949年5月——1973年5月任羅馬尼亞科學院克盧日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1956年——1959年任克盧日“維克托·巴貝什”大學校長,1959年——1968年任克盧日“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校長。1961年3月21日在羅馬尼亞第四屆大國民議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1965年3月17日、1967年12月9日、1969年3月12日連任國務委員會委員。1969年——1970年任卡拉什-塞維林縣歷史博物館《巴納特卡》年鑑編輯委員會主席。1970年2月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和政治科學院歷史和考古學部院士。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還是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等國的致力於歷史和考古學的學院、研究機構、協會和機構的通訊院士或通訊會員。他作為報告員參加了一系列國際論壇和會議。1932年被選為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1962年被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通訊院士。
1973年5月27日,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院士在克盧日-納波卡逝世,享年75歲,安葬於克盧日-納波卡市中央公墓。在他去世後,他的家鄉以他的名字命名,1977年克盧日-納波卡歷史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樹立了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的半身銅像。

考古研究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在他的職業生涯開始時,就對羅馬人在達契亞的存在有著濃厚的興趣,1924年至1936年間,他在古達契亞國國都烏爾比亞·特雷亞納·薩爾米澤傑圖薩、波洛西姆古羅馬兵營和米西亞古羅馬兵營的進行考古活動。 1942年,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帶領考古隊對奧勒什蒂耶山區的達契亞堡壘(比利達魯、科斯泰什蒂、薩爾米澤傑圖薩-雷吉亞、皮亞特拉-羅希等)的遺址展開考古發掘,在那裡取得了重要的發現。
達伊科維丘在他的研究中總是結合歷史和考古方法。他的工作領域是羅馬尼亞人在古羅馬人和羅馬時代的古代史,他用羅馬尼亞語、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出版了許多專著和論文。他特別關注羅馬古蹟和拉丁文字。 一個重要的研究重點是羅馬尼亞人民和古羅馬達契亞的淵源。 達伊科維丘除了他的學術著作,還用羅馬尼亞語和德語撰寫了非小說類文學作品,這些書籍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被發表。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教授

治校

1959年3月至7月,羅馬尼亞黨和國家領導層決定,將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的大學合併,在克盧日建立一所單一的國立大學。自1959年9月開始,新學府被稱為巴貝什-博堯伊大學,並在創建時建立了6個院系:數學和物理學院、化學系、自然科學和地理學院、語言學系、法律系、歷史與哲學系。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教授擔任了巴貝什-博堯伊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巴貝什-博堯伊大學建立後,總共有702個教學職位,而整合前為782個。 在1959至1960學年,巴貝什-博堯伊大學的學生人數為4502人,其中3159名羅馬尼亞族人、1285名匈牙利族人、36名德意志族人和22個其他國籍的學生。1959年至1970年期間,克盧日大學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學院、系、專業、課程和學術研究計畫的重組過程。1961年經濟系成立。此後加入該大學的共有16個院系、37個全日制學習專業、11個兼職學習專業和20個遠程教育專業。在此期間,克盧日大學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了新的投入:建成了哈什代烏宿舍區和學生文化館。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校長

著作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著有200多部書籍、章節、研究論文、考古報告。學術專著有《特蘭西瓦尼亞拉丁指南》(1929年)、《達契亞的真正紀念碑》(1931年)、《在薩爾米澤傑圖薩的發掘工作》(1938年)、《古代特蘭西瓦尼亞》(1938年初版、1943年德文修訂版、1943年義大利文版)、《達契亞的連續性問題》(1940年)、《奧勒什蒂耶山區的達契亞定居點:卷1.定居點的地形測量;卷2.定居點的書目研究》(1951年)、《皮亞特拉-羅齊的達契亞城堡:考古專著》(1954年)、《羅馬尼亞通史》第一卷(1960年)、《烏爾比亞·特雷亞納:羅馬薩爾米澤傑圖薩》(1962年、1966年二版,1963年法文版、1963年德文版)、《羅馬尼亞人及其的語言的形成》(1963年)、《達契亞國和羅馬達契亞》(1964年)、《羅馬尼亞人和羅馬尼亞語的出現》(1964年)、《特蘭西瓦尼亞簡史》(1964年)、《關於羅馬尼亞人的起源的最新研究和發掘》(1967年)、《安德烈·阿里切斯庫神話》(1968年)、《達契亞》(1968年)。非小說類文學作品有《羅馬尼亞的歷史》(1960年)、《圖拉真柱》(1968年)、《古代和早期的羅馬尼亞》(1970年、合著)、《羅馬尼亞》(1972年、合著)。

榮譽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曾榮獲榮獲羅馬尼亞科學院大獎(1932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獎金(1950年、1962年)、“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鐵錘和鐮刀”金星勳章(1968年)、國際赫爾德獎(1968年)。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
康斯坦丁·達伊科維丘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