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譯名的商榷

《康德譯名的商榷》是賀麟所著作品,出自於《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康德譯名的商榷
  • 作者:賀麟
  • 作品出處: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們知道中國哲學史上有幾大柱石,如孔、孟、老、莊、程、朱、陸、王等,而同樣西洋哲學史上,亦有其大柱石,亦有其孔、孟、老、莊、程、朱、陸、王。這些哲學史上的柱石便叫做經常的哲學家(classical philosophers)。所謂“經常的”哲學家,大概是指他們的著作不時間的淘汰,打破地域的阻隔,是比較有普遍性,不拘任何人在任何時、任何地翻開他們的著作來讀,都可以有“深獲我心”的感覺的。還有一層,“經常的”(classical)三字,有時又稱為“古典的”,意謂這些經常哲學家或他們的著作,與古典或古董有類似的性質。古典每每源遠而流長。而古董的特色就是流傳的時間愈久地域愈遠,而價值有時反愈高。譬如魏碑不如漢碑,唐碑不如魏碑,明版書籍不如宋版——這是說流傳的時間愈久而價值愈高。又譬如,佛學在印度本地並無何勢力,而流到中土,便大放光明,而中國的很多古玩字畫,到了外國人手裡,反愈顯得價值——這是說流傳的地域愈遠而價值愈高。我上面這些例子也許失之呆板而並不十分確切,但至少可以表明,中國的古董哲學家,也許在西洋比在中國更流行更受歡迎,是可能的事;同時西洋的古董哲學家也許在中國比在西洋更流行更受歡迎,亦是可能的事。譬如,我們試放縱我們的幻想,假使我們中國人皆如所說,把所有的線裝書盡行擲入廁所里,則我相信,英國的倫敦博物館裡,美國的國會圖書館裡,仍然會有人在那裡誦讀中國書籍的。假如西洋果如斯賓格勒書中所預言,竟歸沉淪,那么我相信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的精神火炬也會仍在東方燃燒的。這就足見得經常哲學家的真價值和不朽的所在。更足以見得研究哲學從研究經常哲學家著手,介紹西洋哲學從介紹西洋經常哲學家著手是極可推許的途徑,是極值得努力的工作。三十年前,王靜安先生四讀康德而不得其解,竟至改變興趣;梁任公先生作,雖算走上正軌,惜甚簡淺而未繼續深造。設以二先生之魄力,而於當時即專志作西洋經常哲學家之翻譯與介紹,則現在中國哲學界當必大為改觀了。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先生,字自昭,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並以研究與翻譯斯賓諾莎、黑格爾哲學著稱於世。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後留學於美國(奧柏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抗戰前夕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等學府。賀麟治學凡六十餘年,中西會通、古今會通,在諸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尤其是早年力求“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自創“新心學”,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融匯歐陸唯心論,發揚陸王心學之菁華,自成一個體系,與馮友蘭、金岳霖、熊十力等人的新儒學,鼎足而立,一起構成了一代中國儒家思想的新圖景,對後世中國思想之發皇,影響深遠。編者簡介高全喜,賀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62年生,江蘇省徐州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員。現任教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法理學和憲政理論。有《休謨的政治哲學》(2004)、《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2005)、《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2009)、《立憲時刻:論〈清帝遜位詔書〉》(2011)等多部著作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