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羅女,相傳為庵羅樹花生出之女,出生於古印度毗舍離國,“庵羅”為印度的一種果樹,又稱庵摩羅,庵摩洛迦。後嫁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為妃,生子耆婆。佛陀和弟子們居住、修學、弘法的庵摩羅園,是由優婆夷庵羅女所捐贈的。庵羅女非常的虔誠、聰慧,因佛陀的機緣度化,成為了一位阿羅漢。
概述圖:五百羅漢第三五七尊 庵羅滿尊者(蘇州西園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庵羅女
- 外文名:Amrapali
- 別名:庵摩羅女、庵樹女、庵羅樹女、奈女、柰女、庵摩羅 、庵羅滿尊者 、阿姆拉帕里
- 職業:舞者
- 主要成就:將庵羅樹園施與佛祖及其弟子,此處成為佛教初期活動的重要場所
- 所處時代:佛陀時代
- 信仰:佛教
- 出生地:古印度毗舍離國
人物介紹,相關內容,相關記載,家庭成員,
人物介紹
庵羅女又名庵羅樹女,相傳為庵羅樹花生出之女,摩哈那瑪(Mahanaam)在芒果樹下看到一個用白布包裹著的物體,他走過時發現是個女孩。由於是在芒果樹下發現的孩子,摩哈那瑪給她取名“Amrapali”。摩哈那瑪和其妻子作為她的養父母撫養她長大。庵羅女也稱庵摩羅女,她美麗端莊,為人純真善良。庵羅女能歌善舞,是古印度毗舍離國一位出色的藝妓。她被授予“最美麗的女子”的稱號,在授予她“nagarvadhu”的頭銜後不久,她根據毗舍離國的要求成為宮廷藝妓。有說法是,庵羅女11歲時就成為宮廷藝妓,後來成為“rajnartaki”宮廷舞蹈家。她是一位美貌與才華結合的舞者,在古典藝術方面擁有無與倫比的技藝。她非常熱愛古典音樂和舞蹈,這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她還精通詩歌、騎馬、射箭和狩獵等。
奧蘭加巴德石窟第七窟刻有庵摩羅女舞蹈石刻,整組石刻由七位伎樂構成,庵摩羅女立於正中,舞姿造型生動。庵摩羅女雙腿微曲,雙膝朝外,重心放置於左腿,而右腳自然狀態腳尖點地,右手提掌於腰間,左手托掌於跨前,體態嫵媚且神情恬淡。她後來嫁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為妃,生子耆婆。耆婆長大後成為王舍城著名醫生,皈依佛教,醫術高明,且佛理淵博,以行醫勸說眾生信奉正法,庵羅樹女在其影響下也信奉佛教。庵羅樹女曾將庵羅樹園施予佛祖及其弟子。佛祖及其弟子在園內居住、講法傳道,此處成為佛教初期活動的重要場所。隨後,頻婆娑羅王也皈依佛教。《維摩詰經》中佛陀和弟子們居住、修學、弘法的庵羅樹園也叫庵摩羅園,由優婆夷庵摩羅女所捐贈。這個地方也是佛陀經常講經說法的地方,是五大精舍之一,而且《維摩詰經》就在這裡形成。庵摩羅女也是當時佛陀的大護法之一,她非常的虔誠,非常的聰慧。她家財萬貫,擁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數,佛向庵摩羅女宣講‘離欲’之道後,庵摩羅女“止素妖冶情,堅固智增明,能斷於愛欲,端心斂儀容”。庵羅女皈依了佛門,她因佛陀機緣度化,成為一位阿羅漢。
相關內容
耆婆耆城同為一人,觀同本異譯經題一雲奈女耆域因緣經,一雲奈女耆婆可知(二經共為後漢安世高譯,但少有具略相違),敘其出姓。前揭之二經以為柰女與萍沙王(頻婆沙羅王)之子,毗那耶雜事二十一所載,與此同。然四分律三十九謂為王舍城倡女婆羅跋提與瓶沙王(頻婆沙羅)子無畏王之子,就提叉屍羅之賓迦羅學醫雲。
《翻譯名義集》載:“或雲耆域,或名時縛迦。此雲能活,又雲故活。影堅王之子,善見庶兄,奈女所生。出胎即持針筒藥囊,其母惡之,即以白衣裹之,棄於巷中。時,無畏王,乘車遙見,乃問之。有人答曰:此小兒也。又問死活耶?答云:故活。王即敕人,乳而養之,後還其母。”
相關記載
《佛說奈女祇域因緣經》
本經記述佛在羅閱祇國(指摩揭陀國王舍城)時,柰女(又作“奈女”)之子只域(宋元明本作“耆域”)成為一代名醫的故事,以及母子兩人的佛教因緣。另外,有關柰女請佛及眾比丘到她的園中飯食一事,也見於《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中本起經》卷下《度柰女品》。但《長阿含經》卷二說,與柰女爭著供佛的是毗舍離的“五百隸車”族人,並說在供飯以後,柰女將自己的花園獻給了佛。《中本起經》卷下也說,與柰女爭著供佛的是維耶離國城內的“五百長者子”,並非國王。
《釋迦牟尼佛傳 第四十六章·從越只國到毗舍離國》
家庭成員
養父:摩哈那瑪(Mahanaam)
丈夫:頻婆娑羅王
兒子: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