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木日依,是塔吉克族彈撥弦鳴樂器。又稱庫木里。外形和多朗熱瓦甫、熱布卜相同,一般用於宗教。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在漫長的舊社會,它和巴朗孜庫木一樣,封建迷信為庫木日依罩上了一層宗教色彩,不論是喜慶、婚禮的歌舞,還是在日常的娛樂中,人們都不能彈奏庫木日依,而只能在為死者送葬、演奏《卡素依》哀樂時才能彈奏,在它和巴朗孜庫木的伴奏下,去世的人才可以進入天堂;20世紀50年代以後,塔吉克人破除迷信,才把庫木日依用於民間歌舞伴奏中,它屬於低音彈弦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木日依
- 類型:低音彈弦樂器
- 起源:塔吉克族
庫木日依介紹,組成,演奏,
庫木日依介紹
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地區。琴身碩大,用杏木製成,全長約93厘米,音箱呈圓形,長約57厘米,寬27厘米。蒙大馬皮,弧形背板雕有精美的花草禽鳥紋飾,音箱上端飾木翅狀裝置,琴桿正面即指板,桿中空,上窄下寬,以利共鳴。琴頭後曲,槽內置六或十個琴轉,另琴桿左上側亦置一琴轉,上張七或十一根羊腸弦。演奏時,將琴斜抱懷中,左手按弦,右手執舌狀木片撥彈。音色低柔、渾厚。十一弦式庫木日依,定弦法如下:舊時為伊斯蘭教阿旬所專用,於送葬時演奏《卡素依》(塔吉克族除薩里庫勒部落以外,專用於葬禮的樂曲)。
組成
傳統的庫木日依,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組成(圖)。通體用杏木製成,琴身較大,全長84厘米~93厘米。共鳴箱呈扁瓢形,正面蒙以大馬皮或氂牛皮,面徑27厘米,有的還在琴箱內張以兩條鋼絲作為琴膽。琴頭從弦槽處向後呈直角彎曲,兩側設有六個或十個T形弦軸,左右各半。琴桿較短而中空,上窄下寬,正面平直為按弦指板,背面呈圓弧形,不設品位,琴桿左側面另設一個高音弦軸。琴桿下端與琴箱相接處的兩側,設有呈長方形木翅狀的護身裝飾。皮面中央置木製實心琴馬,橫截面呈銳三角形。張七條或十一條羊腸弦。
塔吉克民間藝人製作的庫木日依非常講究。我國民族音樂學家周宗漢先生,曾於1976年到帕米爾高原採風,他在《塔吉克族樂器》一文中描寫道:“我在塔什庫爾乾有幸見到一把傳世的庫木日依:那是一件製作非常精美的樂器,杏木為身,背部整個雕刻花草、禽鳥紋飾,全身 呈紫墨色。”這真是一件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樂器。
演奏
演奏時,琴身斜置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木製撥片彈弦發音。七弦的庫木日依,定弦為:#f、A、#F、B、e、b、b,兩條外弦為主奏弦,其餘為共鳴弦。十一弦的庫木日依,除高音弦外,其它每兩弦定為同音,兩條外弦為主奏弦,其餘九條均為共鳴伴奏弦,定弦為:d2、G、G、c、c、e、e、a、a、d1、d1。發音低厚、音量較大、音色深沉。演奏中不換把位。
庫木日依和巴朗孜庫木一樣,舊時也為宗教性樂器,只能在送葬儀式上演奏《卡素依》哀樂時使用。今天已用於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和舞蹈伴奏。待塔吉克民族樂隊進一步發展,經過改革的庫木日依,一定會成為理想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低音彈弦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