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嶺見長城

《度嶺見長城》是初著名回族詩人丁澎一篇七言律詩。丁澎少有雋才,與仲弟景鴻、季弟瀠均以詩風言近詣遠、語有盡而意無窮而名世,時人稱為“三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度嶺見長城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丁澎
  • 作品題材:詠長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度嶺見長城
嶺坂風回樹郁盤②,長城如帶霧中看。
隨陽雁斷天疑盡③,背日風高夏若寒。
滄海不沉秦女石④,浮雲欲動楚臣冠⑤。
伊州一曲先揮淚⑥,況是親經行路難。

注釋譯文

①度嶺:登越山嶺,或指金山嶺長城
②嶺坂:山嶺起伏崎嶇。風回:山高如壁阻擋空氣流通,氣流到此折回。
③“隨陽”句:太陽漸漸下沉,光線漸漸昏暗,天上的大雁越飛越遠,直到看不見,疑為已飛到天的盡頭。
④秦女石:山海關旁有石,名望夫石,傳說是秦代孟姜女尋夫哭倒長城之處,今遺蹟猶在,建有姜女廟,為旅遊景點。
⑤楚臣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伊州:唐教坊的曲調名,白居易詩《伊州》:“老去將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

作品鑑賞

清代詠長城的詩,這首七律是比較優秀的。與一般山水風景詩的結構相同:前半寫景,後半抒情。第一聯寫登嶺見長城,山嶺崎嶇起伏,峰迴路轉,樹木茂密盤結,長城在山霧中隨山的起伏像一條帶子蜿蜒伸展。望大雁南飛,太陽將落,光線漸弱,直至看不見,使人疑為大雁飛到了天的盡頭。高高的山峰背陰處,在夏天也覺得像冬日一樣苦寒。後四句寫詩人登峰後的所想,他想到的是孟姜女、楚囚、《伊州》曲。末句說“況是親經行路難”,是作者的悲嘆,該句中的“路”,不僅是指詩人旅行的登山之路,而且是指他的人生之旅,他心中也隱藏著許多苦楚。

作者簡介

丁澎(1622—1686年),字飛濤,號藥圓,浙江省仁和人,回族。他出身於一個世代詩書家庭,祖父丁鶴年是明朝(1368—1644年)著名的詩人。他從小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他的兩個弟弟也是如此,當時人們稱他們為“三丁”。1655年他考中了進士,開始在公門裡擔任官職。晚年他回到家鄉,參加了浙江省地方志的編修工作。
早在他擔任朝廷職務的期間,就經常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國使節交往。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伊斯蘭地區的風土人情,從而對伊斯蘭教以及各派的淵源有了很多了解。在這種基礎上,丁澎撰寫了著名的《天方聖教序》和《真教寺碑記》。他在著作中認為,伊斯蘭教是在儒、佛、道三種宗教之前的最純粹的宗教,該教的教義也是最清楚而真實的;並且認為,伊斯蘭教的教義其實與儒家思想是互相融合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