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公平,不是“低水平”的公平,“底線”是指一種界限,是指不能含糊、不能推卸、必須堅持、必須做到的事情;在道德上,它是指與尊嚴、榮譽、良心能否守住攸關的言行標準和規範。底線是表示性質的概念,或做到或沒有做到,或盡職或失職,沒有中間狀態。它具有道德規範含義,是應該做到的公平。作為社會安全網,它體現了社會公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底線公平
- 概述:水平”的公平,“底線”是指
- 原則: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制度
- 機制:福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大多
原則,機制,意義,
原則
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制度對實現底線公平具有關鍵意義。對生命有直接保護作用的是三個因素:衛生、保健和醫療。
在醫療保險的制度框架下,醫療被置於優先地位,其實,研究證明,衛生對人的健康和壽命影響最大而花費最小。其次是保健,也是花錢少而受益大。以預防為主,搞好公共衛生,對廣大人群構成威脅的傳染病、流行病、地方病等等就可以減少甚至消除;中華民族健身傳統證明,只要具有良好的處世態度、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危害大規模群體的如糖尿病等“富貴病”和愛滋病等病症就可以避免。這些都可以降低保護生命的社會成本。在衛生保健之後的手段才是醫療。但由於現代醫療技術的發達和醫療費用的提高,只能依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醫療保障制度。從社會醫療保險的情況看,幾乎所有實行這項制度的國家包括已開發國家都出現巨大的赤字。開發中國家對此只能量力而行。
底線公平對於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意義 對於養老保障來說,一個老人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加上衛生保健和醫療救助,就可以獲得最基本的社會保護,這是政府的責任。如果再有企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儲蓄,以及有巨大發展餘地的社會服務,並且充分發揮家庭的養老功能,那么他就可以保障體面的老年生活。這後一方面,主要是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責任。
機制
福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大多建立於它們的經濟成長較快的時期,當時,對於GDP與社會保障水平之間的恰當比例關係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因而它們不是尋找社會保障的底線,而是在不斷衝擊高線,造成社會保障水平居高不下。另一個原因,是在政黨競選中,社會福利成為拉選票的手段,造成社會福利水平節節攀升。總結以往的經驗,開發中國家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中,要形成一種富有彈性的調節機制:一方面,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過程中,這種機制能起到激勵作用,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而在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以後,它又能起到約束作用,以便把它限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底線公平正是形成這樣一個調整機制的基礎。
引入底線公平概念的作用就是把社會保障的剛性部分限定在一個範圍內,讓出更大的部分給柔性機制的發展:激勵和支持非政府組織、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在社會保障中擔當重要角色,實現社會保障主體多元化。
意義
底線公平對於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意義
對於失業者來說,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加上衛生保健和醫療救助,他就可以維持基本生活。如果輔以積極的就業培訓、就業服務和社會互助,他就不僅可以獲得體面的生活保障,還可以儘快重新就業。
僅從以上兩個方面即可看出,在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內部有層次的關係,底線公平是基礎的層次,這是由政府來負責的。其他制度可以置於底線公平的基礎之上,這是通過社會、個人採取市場機制來實現的。前者屬於雪中送炭,是必保的,硬性的;後者屬於錦上添花,是靈活的,可調控的。這樣,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就有了一個合理的內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