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體散文

【序跋體散文】 序文與跋語的合稱。用在書籍、文章的前邊或後邊,評介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撰寫緣起、經過或出版意圖、編次體例,或評論作家作品、闡發對某一問題的研究。清·姚鼐《古文辭類纂》中有“序跋類”。
“序”,通“敘”,或稱引、小引、引言、弁言等。晉以前,多列於書末;如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敘》。後來一般放在正文前,有如今日書中的“前言”。序的體式,因人因事而異,或記敘為主,如《太史公自序》,或偏於議論,如宋代曾鞏《戰國策目錄序》,或重在抒情,如柳宗元《愚溪詩序》。從唐代開始,亦稱序為“引”。如劉禹錫父名劉緒,緒、序同音,為避父諱,他便改“序”為“引”,寫有《彭陽唱和集引》、《吳蜀集引》等。
唐初形成的一種新文體也稱“序”,實為“贈序”,似今日之“贈言”。如韓愈《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都是贈序。都有深刻的社會內容,不是一般的應酬之作。
“跋”,足後為跋,故題詞於書、文之後者稱“跋”,如同今日書中的“後記”。跋亦稱“後序”r如宋代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但跋的名稱比後序出現要晚,約在宋代才有跋,如歐陽修文集就有幾十篇“跋”。跋的體例與序略同,用以評介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等。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按蒼崖《金石例》云:‘跋者,隨題以贊語於後,前有序引,當掇其有關大體者以表章之,須明白簡嚴,不可墮入窠臼。’”
“題跋”,與“序”相似,或補充序言之未盡處,其語言簡潔道勁,不及序豐富細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