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5年改幽蘭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設鎮。1997年,轄幽蘭街居委會及牌坊,竹林、塗村、青塘、南山、幽蘭、東田、流芳、楊樹、胡陶、厚田、楓林、少城、南湖、新莊、馬游、園藝場17個村委員會。鎮政府駐幽蘭街,距市區中心21千米。2001年渡頭鄉併入。
附:渡頭鄉位於南昌縣東部,青嵐湖西岸。1958年屬先鋒、東風公社,1968年改渡頭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轄渡頭街居委會及渡頭、東聯、新榮、黃坊、灌溪、潭林、田坪、亭山、羅舍、桃嶺、江陂、洲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渡頭街,距
南昌市區中心32千米。2001年10月22日,撤銷渡頭鄉,劃歸幽蘭鎮(贛民字[2001]482號批覆)。
行政區劃
幽蘭鎮轄幽蘭街、渡頭街等2個居委會,牌坊、竹林、塗村、青塘、南山、幽蘭、東田、流芳、楊樹、胡陶、厚田、楓林、少城、南湖、新莊、馬游、園藝場、渡頭、東聯、新榮、黃坊、灌溪、潭林、田坪、亭山、羅舍、桃嶺、江陂、塗洲等28個村委會,1個園藝場,1個居委會。有211個自然村,3座小城鎮。
區劃代碼
[代碼]360121104:~001幽蘭街居委會 ~002渡頭街居委會 ~200牌坊村 ~201竹林村 ~202塗村村 ~203青塘村 ~204南山村 ~205幽蘭村 ~206東田村 ~207流芳村 ~208楊樹村 ~209胡陶村 ~210厚田村 ~211楓林村 ~212少城村 ~213南湖村 ~214新莊村 ~215馬游村 ~216園藝場村 ~217渡頭村 ~218東聯村 ~219新榮村 ~220黃坊村 ~221灌溪村 ~222潭林村 ~223田坪村 ~224亭山村 ~225羅舍村 ~226桃嶺村 ~227江陂村 ~228塗洲村。
經濟發展
2005年全鎮財政總收入完成101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468元。
幽蘭鎮是南昌東南郊的農業大鎮,發展農業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全鎮共有耕地面積8.5萬畝,水產面積2.7萬畝。改革開放以來,幽蘭充分利用這一產業優勢,成功打造了“灰、白、藍、綠”四條農業特色產業帶。一是以江陂蛋鴨基地為中心的灰色產業帶。江陂蛋鴨基地占地208畝,養鴨100棚,年產經濟效益150多萬元。在江陂蛋鴨基地的輻射帶動下,截止到2008年,全鎮共發展鴨棚358棚,參養農戶220多戶,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以潭林生豬養殖為中心的白色產業帶,帶動了塗洲、羅舍、灌溪、田坪、桃嶺、南山等數十個村農戶積極參與養殖,全鎮年生豬存欄數達70000頭。三是以厚田珍珠養殖為中心的藍色產業帶,示範帶動水面豐富的村,積極採取招商引資的手段,吸引外地資金和技術養殖珍珠,到2008年,全鎮珍珠養殖面積達到5000畝。四是以東聯藜蒿和青嵐冬瓜、蕃茄基地為中心的綠色產業帶,他們採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有效地調優了全鎮農業結構。在它的帶領下,到2008年,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為農民增加收入找到了門路。同時,全鎮在四條特色產業帶的帶動下,各村“一村一品”發展形勢喜人,如幽蘭燕家計程車運輸、亭山米粉、楊樹米糖、青嵐湖魚蝦等品牌響譽南昌。
2008年,全鎮財政總收入實現1311.6萬元。
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加快。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打造都市農業基地。一是打造藜蒿基地。2008年,全鎮藜蒿基地面積由原來的2000畝擴大到300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二是發展養殖業。在鞏固發展江陂蛋鴨基地的基礎上,新發展了東田蛋鴨基地,發展鴨舍70棚,蛋鴨7萬羽。充分發揮塗洲、羅舍、潭林、灌溪等養豬專業村的特色產業,形成一條白色產業帶。2008年,全鎮生豬存欄100頭以上的養專業戶有139戶,存欄達到7.2萬頭,全年生豬出欄 17萬頭;三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鎮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7家,新發展12家。2008年12月,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場會在我鎮召開。四是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全鎮有農業龍頭企業5家,其中潭林食品、玉林興農牧科技、金鑫實業為市級龍頭企業,天和食品、青嵐食品為省級龍頭企業。
3、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2008年,全鎮新農村建設試點涉及11個村委會,12個示範點。共投資237萬元,完成了“改水、改廁、改路”,硬化生產生活道路11.74公里,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改廁390所,改水390戶,綠化1050平方米,按照“五無”要求,對全鎮主幹道進行了整治,統一購置了垃圾車,建立健全了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一大四小”綠化造林工程,總投資90萬元,完成了主幹道總長24.16公里的綠化,征地569畝,培土11200萬方,栽種楊樹31000株,杜英7000株,桂花樹3100株,夾竹桃12000株。全鎮村莊綠化重點打造了8個村莊和82個自然村,綠化面積完成2100畝。造林綠化工作得到上級充分肯定,全省造林綠化工作會來我鎮視察,接待了多批次兄弟市縣來我鎮參觀,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
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全鎮共發放社會救助資金405.9282萬元,其中城鎮低保救助金158.4656萬元,農村低保救助金247.4426萬元,發放義務兵196740元,全鎮共有五保老人871名,其中集中供養38人,分散供養349名,城鎮居民低保484人,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靠”。
認真做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2009年,全鎮新增就業人數282人,與小藍工業園區用工對接430人,完成再就業人數401人,建立勞動力資源台帳31506人,組織農村勞動技能培訓3次,達600多人次。完成了186萬元的小額貸款,辦理失業保險42份。做好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全鎮參保居民786人,2009年報支15.2萬元,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3)投資2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規劃,鋪設了彩色人行道板,設定了五套健身器材,規劃建設了老年人休閒活動場所,硬化了通往敬老院的路面。
(4)爭取上級資金,啟動了亭山至渡頭、渡頭街至羅舍、幽涇公路等全長14 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
(5)新型合作醫療進展順利。2008年,全鎮參合人數59547人,報醫藥費用總額達到1487餘萬元,實際報銷總額531.67萬元,直接受到新型農村醫療的實惠的有3858人次,杜絕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
(6)學校危房改造成效顯著。2008年,鎮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全鎮共投資179.5萬元,對聯合國小進行了危房改造(含新建渡頭寄宿學校),消除了隱患,完成了幽蘭實驗學校申報工作,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營造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7)農村農業技術服務不斷加強。2008年,農技部門組織農技員培訓10次,其中縣裡組織培訓3 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多份,接待農民諮詢3萬多人次,送科技入戶5000多家,建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種植面積12.69萬多畝。獸醫部門做好了春秋兩季的防疫工作,接種家禽153萬羽次,生豬13.6萬頭次,耕牛0.6萬頭次,發放疫苗47.8萬頭份,對全鎮6759頭能繁母豬進行了調查登記,發放母豬補貼67.6萬餘元,為全鎮能繁母豬辦理了保險,大大提高了民眾養殖母豬的積極性。
發展優勢
資源
幽蘭鎮人文與自然景觀有機相融,資源優勢明顯。延綿起伏,古樹參天的馬游山因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在此放牧戰馬而得名,山上風景優美,瓜果飄香,盛產梨、柑桔、桃、西瓜等水果。山下有幾十萬畝碧波蕩漾的青嵐湖,鎮內的芳溪湖、姜家湖、落沙塘水面將近一萬畝,水資源非常豐富。山中有乾隆皇帝御筆書名的佛教聖地東禪寺,鎮內還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過的龍華寺,有解晉親筆題寫“龍津煙雲”的龍津庵,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姜家湖的明朝皇妃墓和羅舍的貞節牌坊。2008年前後幾年,幽蘭鎮積極整合旅遊資源,設立“旅遊休閒小區”,誠招外地客商來此投資興業,將幽蘭打造成為南昌東南一帶最大的集佛教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聖地。
區位
幽蘭區位優勢突顯。南昌市東外環(樂溫高速)貫穿南北,
昌南大道又在此與之相連,南浹公路穿境而過。又是上溯贛撫,下達鄱湖,通達長江的水系要衝,更加突現了幽蘭鎮優越的地理位置。圍繞3000畝芳溪湖水面,南昌縣在這裡規劃了20平方公里土地用於商住、旅遊項目的招商落戶。幽蘭圍繞10公里長的
樂溫高速公路連線線,在公路兩旁全力打造“能人創業小區”,廣納各地賢能來此投資興業,截止到2008年已有上海景觀花樹、青嵐食品、南昌橫峰針織公司在此落戶,預示著這裡蘊育著無限商機。
政策
2009年來,南昌縣幽蘭鎮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管為切入點,依託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農經視窗,對村集體“三資”實行代理服務,有效解決了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有力推動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據悉,該鎮制定了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制度,為每個行政村分別建立了資金管理台帳、資產管理台帳和資源管理台帳,按照“家底”清楚、產權明晰,監管到位、制度完善、運行規範、保值增值的工作原則,採取“六統一”模式,即統一領導、統一平台、統一制度、統一核算、統一公開、統一歸檔,對行政村“三資”使用和處置進行監管,有效堵塞了“村官”暗箱操作、擅自處置集體“三資”的漏洞。
地域文化
幽蘭,據史料記載始於唐代,地處青嵐湖汊。因青嵐湖水運便利和地理位置優越,昔時是商旅輻輳之區,因成集鎮。唐高宗鹹亨年間(670-673年),唐代名臣魏徵之四子出任洪州刺史,因懷念其父
魏徵葬在長安峴山,遂改位於幽蘭鎮東南南湖鳳凰山為峴山,始建東禪古寺。清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訪路過江西,特來東禪古寺看望表兄大乾,並御題“峴山禪林”寺匾,東禪古寺故受歷史人文墨客的青睞,從而幽蘭聲名遠播。
幽蘭鎮因古寺揚名,其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是該鎮最大的特色,且佛教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有機相融,特色顯著。在幽蘭鎮境內有30餘座寺院,其中以歷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東禪古寺、文昌講寺、地藏寺、龍華寺、廣渡寺、龍津寺等為代表。記者了解到,幽蘭鎮已被我市列為重點打造的佛教文化特色鄉鎮,當前,該鎮正在以此為契機,著力挖掘佛教文化資源,加快推進特色鄉鎮建設。
為加快佛教文化特色鄉鎮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擴大幽蘭佛教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13年5月13日,該鎮舉辦了2013年南昌幽蘭首屆佛教文化旅遊節暨南昌市佛教慈善周啟動儀式,由南昌市佛教協會主辦、南昌縣佛教協會和幽蘭鎮文昌講寺承辦。
據悉,活動將從5月13日起至19日,除了13日的開幕式外,還包括文殊菩薩聖誕日祈福法會、生態文化放生活動;《壽康寶鑑》、《文昌陰鷙文》、《宗教不宜混亂論》講記、《淨土決疑論》講記(傳印長老講著)等佛教弘法典籍的出版流通儀式;佛教書畫展義賣活動,所有款項均捐給慈善活動周;幽蘭佛教特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特色鄉鎮打造研討會等。
旅遊事業
幽蘭鎮歷來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休閒農業文化交相輝映。延綿起伏、古樹參天的馬游山因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在此放牧戰馬而得名,山下是碧波蕩漾的青嵐湖,山上有乾隆皇帝御筆書名的佛教聖地東禪寺,鎮內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夜宿過的龍華寺,有解縉親筆題寫“龍津煙雲”的龍津庵,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姜家湖的明朝皇妃墓和羅舍的貞節牌坊……
其中,馬游山則為幽蘭鎮生態資源的代表,萬頃稻花飄香,湖水碧波蕩漾,山上風景優美,瓜果飄香,盛產梨、柑桔、桃、西瓜等水果,山下有芳溪湖、姜家湖、落沙塘水面近萬畝,水資源水產品非常豐富,如珍珠彩帶鑲嵌幽蘭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