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并遊俠兒

曹植《白馬篇》中的詩句。

幽并,幽州和并州的並稱。約當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遼寧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幽并遊俠兒
  • 類型:文言詞語
  • 出處:曹植《白馬篇》
基本解釋,出自,曹植白馬篇,原文,注釋,賞析,王昌齡塞上曲,

基本解釋

1.古代幽并二州多豪俠之士,故用以喻俠客。語出三國曹植《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 兒(兒) ér 小孩子:兒戲。年輕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兒。兒女情。男孩子:兒子。生兒育女。在古代 :女子也有兒的稱呼

出自

中國古代活躍在今天河北、山西、遼寧一代邊疆地區的遊俠義士,以扶危解難、報效國家為己任,統稱為遊俠兒。因為這一地區屬於古代幽州、并州轄區,所以又被稱為幽并客,曹植有一篇名為白馬篇的詩文專門歌頌這一群體,幽并遊俠兒一詞也來源於這首詩。
唐代以後遊俠兒這一群體因為其好武的形象與儒家正統思想不符,所以多被古代文人墨客所貶低。其以武犯禁的行為方式也和封建國家的建國體制衝突,所以受到了政府的嚴厲打擊,唐及唐以後已經銷聲匿跡。
近代的武俠小說或多或少受到了這一群體的影響。

曹植白馬篇

原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注釋

〔1〕《白馬篇》是樂府歌辭,詩用開頭的兩個字命題。 〔2〕羈(jī),馬籠頭。金羈,金色的馬籠頭。〔3〕連翩,鳥飛的樣子,這裡形容駿馬飛奔。〔4〕幽,指幽州,古地域名,大致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並(bīng),并州,古地域名,大致在今內蒙河北、山西太原一帶。遊俠兒,指闖蕩江湖、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人。〔5〕垂,流傳,傳揚。〔6〕宿昔,夜裡睡覺。昔,夜。〔7〕木苦(hù),荊一類植物,莖可做箭桿。參差,長短不一,這裡言其多。〔8〕控弦,開弓。的,箭靶。〔9〕摧,射裂。與上句“破”同義。“月支” 也是練習射箭用的箭靶。〔10〕猱(nao),猿類,善攀援。〔11〕馬蹄,也是古時練習射箭用的箭靶。 〔12〕矯捷,壯健敏捷。 〔13〕勇剽(piāo),勇猛輕捷。螭(chī),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如虎而食虎。 〔14〕羽檄(xí),插有羽毛的告急征討的文書。上插羽毛,意欲其疾飛,必須速遞。〔15〕厲,奮起。〔16〕凌,欺凌,這裡指制服。鮮卑 (xiān bēi),我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東北、內蒙一帶。〔17〕棄身,投身。鋒刃端,指戰場。〔18〕籍,名冊。〔19〕忽,輕視。意謂把死看得很輕。

賞析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并遊俠兒”,概寫主人公遊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遊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遊俠兒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遊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遊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遊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鬥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後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遊俠兒由衷讚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覆詠嘆,讚揚遊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遊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王昌齡塞上曲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與《白馬篇》以相對比,兩首詩對幽并遊俠兒的態度迥然不同,體現了幽并遊俠兒這一群體在政府和文人心中形象的變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