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都督府

幽州都督府

隋唐時期北邊是不安寧的。強大的突厥勢力時常南下,威脅著中原王朝的安全。隋煬帝時,突厥被打敗,分裂成東西兩支,此後東突厥成為北方的主要威脅。為了加強對突厥的防禦,隋文帝在幽州設立了總管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幽州都督府
  • 國籍:中國
  • 形成原因:煬帝大敗突厥後
  • 時間:煬帝
形成原因,其轄區,

形成原因

煬帝大敗突厥後,北邊壓力減輕,一度撤銷該總管府。隋末唐初,東突厥趁中原王朝戰亂之機,東山再起,重新成為中原王朝的嚴重威脅,加以幽州附近常有因河北義軍活動而構成的內部的威脅,於是唐高祖李淵在建唐之初便承隋制,在幽州設總管府,任已經歸唐的羅藝為總管,管幽、易、平、檀、燕、北燕、營、遼8州。

其轄區

北到長城,東至山海關,包括關外遼寧省南部地區,形成一條大致與長城平行的帶狀防禦區。其轄區北到長城,東至山海關,包括關外遼寧省南部地區,形成一條大致與長城平行的帶狀防禦區。唐政權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大大增強,但東突厥的威脅更嚴重了,遂提升了總管府的等級,擴大了它的管轄範圍。武德七年改稱幽州大都督府。武德八年,東突厥大軍又南犯,深入到幽州西南面的定州(今河北定縣),唐高祖命太子李建成往幽州,秦王李世民往并州,坐鎮禦敵。武德九年,為不使地方權力過重,在不損害幽州地區防禦能力的情況下,對幽州大都督府作了調整:改為中都督府,督管幽、易、景、瀛、東鹽、滄、蒲、蠡、北義、燕、營、遼、平、檀、玄、北燕等17州。州數雖有減少,但仍包括當時河北的大半地方。貞觀四年(630),唐太宗一舉討平了東突厥,北方出現了一個較長的太平時期。與此相應,貞觀八年。唐廷將幽州都督府的管州大大減少,僅剩幽、易、燕、北燕、平、檀6州,為入唐以來最少者。平靜的局面維持了近40年便被東突厥的復興打破了。高宗末年,東突厥再度興起,幽州及河北其它地區時受侵擾。永淳元年(682)突厥騎兵南犯媯州(今北京延慶縣),垂拱元年(685)又進至昌平(今北京昌平縣)。與此同時,居住在東北地區南部,日見強盛的奚、契丹,也伺機向唐王朝發難,則天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唐在東北地區的前哨陣地營州(今遼寧省錦州市西北的朝陽市),進而威逼幽州,攻陷了幽州、冀州的許多城邑。此時幽州擔負著兩個方向的繁重防禦任務。為了加強該地區的防禦,唐廷相繼派狄仁傑、唐休礨等重臣擔任幽州都督,不惜工本地向那裡轉輸糧秣、軍需,同時擴大了幽州都督府的轄區和許可權。其等級也終於在玄宗開元十三年(725)恢復為大都督府。景雲二年(711),改節度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