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的饕餮盛宴——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研究》是李輝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11月。
該書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文化消費的理論進行梳理,追溯其理論源泉,對代表性人物的觀點進行總結和批判,尋找其歷史發展衍變過程中的轉型,並總結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的經驗和教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幻象的饕餮盛宴——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研究
- 作者:李輝
- 首版時間:2012年11月
- 字數:283千字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研究的理論源泉。認為馬克思的消費思想以及關於異化、商品拜物教和意識形態的理論,盧卡奇的物化理論以及葛蘭西的文化霸權(領導權)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石。第二部分則論述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消費理論。該部分對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和虛假需求理論、弗洛姆的異化消費理論、本雅明對拱廊街商業形態的研究以及關於複製技術和靈韻的關係進行了總結和批判。第三部分則是論述了法蘭克福學派之後文化消費研究的轉向,以伯明罕文化研究學派的菲斯克和消費社會研究的思想家鮑德里亞為例進行論述。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的理論來源 | 第二部分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消費思想 | 第三部分 法蘭克福學派之後文化消費研究的轉向 |
---|---|---|
第一章 馬克思的消費思想以及異化、意識形態理論 第二章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 第三章 葛蘭西的文化霸權(領導權)理論 | 第四章 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 第五章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消費社會單向度的消費者 第六章 弗洛姆:異化的消費 第七章 本雅明:離經叛道的消費思想 | 第八章 菲斯克:我買故我在 第九章 鮑德里亞:符號視野下對消費社會的全面批判 第十章 他山之石:文化消費與中國語境 |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與其他學派相比,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消費研究呈現出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批判的態度。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立場使其對現存的社會持一種反思和批判態度,力圖超越當代的社會制度,表現出對人類理想生活的追求。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們繼承了這一傳統。他們對消費社會展開了激烈的批判,認為消費社會並非是人類的理想社會,它依然無法讓人擺脫異化狀態,依然沒有實現人類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們必須對現存的社會體制進行反思,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和模式進行探索,尋找解決人類前途的新思路。(2)採用了意識形態和異化的理論視角。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以及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研究的兩個重要理論視角和理論基石。(3)對文化消費的批判是與對大眾文化批判、國家批判、科學技術批判、意識形態批判以及現代性批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該書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研究有兩個視角和理論基石。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正是從意識形態角度批判了文化工業以虛假的承諾、成功的神話來維護意識形態的統治;馬爾庫塞看到,意識形態並沒有終結,而是改頭換面,融入到科學技術和文化消費之中,讓人成為單向度的人。菲斯克亦由意識形態角度,對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認為文化消費者不是被動地接受意識形態,而是躲避、抵抗意識形態。第二個視角和理論基石是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弗洛姆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異化消費的概念。他看到,異化已經從生產領域蔓延到整個的生活領域和文化消費領域。如果說法蘭克福學派強調的是物對人的控制的話,那么鮑德里亞看到,人不僅被具體的物品所控制,而且陷入巨大的符號體系中,被符號所異化。
該書論述了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兩大轉折。(1)菲斯克開始從法蘭克福學派統治階層意識形態的關注轉向了對文化消費者主體性的關注,認為文化消費者不只是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消極順從,亦是在進行躲避和抵抗。他從原來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注轉向了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從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轉向了微觀政治的方法。(2)鮑德里亞開始從法蘭克福學派強調物對人的異化轉向強調符號對人的異化,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轉折。
該書總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研究的經驗、教訓及意義。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既堅守了意識形態和異化的理論,吸取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髓,又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採取了多元化、靈活化的研究策略,從而使其研究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為人類文化消費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4年,該書獲山東省第二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幻象的饕餮盛宴——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消費理論研究》 | 2012年11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15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