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星球報告

幸福星球報告

所謂幸福星球指數是在對生活滿意度、生態和環境保護,以及預期壽命三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分之後計算出來的,反映的是國家最有效地以自然資源換取人民的健康與快樂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幸福星球報告
  • 時間:2009年
  • 國家:英國
  • 組織:新經濟基金
簡介,不靠譜指數之一,不靠譜指數之二,幸福指數的提出者,往往是“常勝將軍”,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個人化精神體驗,在經濟生活方面,在文化生活方面,在政治生活領域,中國百姓不相信“幸福指數”,指數只是變相的政績遊戲,是否幸福,要看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幸福,要看有沒有途徑去改變現狀,

簡介

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日前公布2009年度《幸福星球報告》,哥斯大黎加榮膺世界最幸福、最環保的國家。中國內地也高居第20位,相反香港則位列於第84位,美國114位,幸福指數比伊拉克及伊朗更低。 “幸福指數”近來在中國成了頗熱門的話題,很多地方政府都堂皇將這項指標列入施政指標,一些人絞盡腦汁,為中國或本地區爭取在全球、全國的幸福指數排名,更有不少學者苦心孤詣,推出一個又一個自認為最公正、最完美的“幸福指數標準”。問題在於,一個國家的人幸福不幸福,幾個指數能說明什麼?

.
..

不靠譜指數之一

實際只是“國民賺錢指數”
國民幸福指數的計算方法千變萬化,但大體上分為兩個體系。第一個體系的公式如下:國民幸福指數=收入的遞增/基尼係數×失業率×通貨膨脹 這個公式的所有數據都是確定的客觀數值,這有利於給出一個“客觀化”的數據,但如此測算出的,其實並非“國民幸福指數”,而只是“國民賺錢指數”,所能衡量的只是國民的經濟生活狀況,而其它和幸福有關的,如精神生活、環境保護、個人自由、家庭幸福等等,則一概不在考慮之內,照這個標準,一些禁止電影甚至西洋棋的國家、一些實行一夫多妻、禁止婦女選舉權的國家會高居排行榜前列,至少對於相當一部分人而言,這樣的排名是頗不靠譜的。

.
..

不靠譜指數之二

數據完全是可控可調的
第二個指標體系的公式比較複雜:國民幸福指數=生產總值指數×a%+社會健康指數×b%+社會福利指數×c%+社會文明指數×d%+生態環境指數×e%。其中a、b、c、d、e分別代表各項指數所占的權數,而具體權重的大小取決於各政府所要實現的經濟和社會目標。 這個公式看似全面而公正,實際上問題更大。首先,5大指數中除第一項,全是非客觀數值,其中很容易根據調查者的喜好上下其手;其次,這原本就不太靠譜的5大指數,又要分別乘以不同百分比係數,而這一係數是完全可控可調的,這樣一來,自然是加倍地不靠譜了。

.
..

幸福指數的提出者,往往是“常勝將軍”

從統計結果也可看出幸福指數體系的不靠譜來:第一個公式起源於北歐的丹麥,而基尼係數低、失業率和通脹率長期穩定的北歐福利國家顯然是這一評判標準的受益者;第二個公式則源出號稱“國民幸福指數發起國”的不丹王國,而這個半隔絕狀態的南亞山國,正是這個由本國提出的“幸福評判”的常勝將軍。 正因為各種參數人為可調,不同傾向的調查者,會拿出完全不同的幸福指數排行榜,曾經一份排行榜將太平洋島國西薩摩亞評為第一,理由是“島民擁有快樂心情”;英國“新經濟基金”的排行榜把冠軍頭銜送給哥斯大黎加,理由是該國沒有軍隊,到處都是自然保護區,人民享有“純粹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排行榜大多出自注重環保、自然主義這些時尚理念的歐美非政府組織之手,如果是西薩摩亞或哥斯大黎加的某個組織進行類似排名,結果怕是完全兩樣的。

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個人化精神體驗

做飯對上班族而言是苦刑,對廚藝愛好者而言是享受;遠足對驢友而言是最高樂趣,而對宅男而言簡直是充軍。但對於一個社會,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怎樣才算幸福,還是能找到不少共識的,而這些共識與硬邦邦的指數無關。

.
..

在經濟生活方面

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至少應該能保證全家過穩定、富足的生活,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有保障,不但要比自己過去強,也不能比“左鄰右舍”低;醫療保障、社會福利體系、子女教育都應該切實到位,讓自己和全家無後顧之憂。比如在就業和住房方面,畢業生不會為找不到工作而憂慮,找到工作的人不會為失去工作而憂慮,絕大多數的家庭都不會為住房負擔而擔憂。能否做到這些,關乎國人的幸福。

在文化生活方面

文化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多樣性是否得到充分保證,傳統文化有沒有真正恢復活力,新文化元素有沒有得到發展的必要空間,新文化與舊文化,“主流文化”與民間文化間能否協調共生。比如一個地方的古木、古建保護得如何,民風民俗涵養得怎樣;比如一個地方一年有多少個藍天,孩子能一口氣說出幾種見過的野鳥……這些也關乎國人的幸福。

在政治生活領域

民主是否充分,法制是否健全,社會對行政、司法體系是否擁有足夠的信任度,這些官方體系能否為國民提供公正、高效、制度化的服務。比如一個地方犯罪率高不高,黑惡勢力多不多,貪腐案件是否頻繁,群體衝突是否頻發……這些同樣關乎國人的幸福。 幸福就是人們對生活——包括物質的、非物質的——的一種美好感受,是前面那些實實在在元素的複合體,如果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大多數人,在上述大多數方面存在這種美好的感受,那么就可以說,這是一個幸福的國家,幸福的地方。

中國百姓不相信“幸福指數”

幾年前,中國國家統計局以及一些地方統計機構就聲稱推出幸福指數、社會和諧指數等。但每次數據出台,都要受到老百姓的冷嘲熱諷。顯然,指數並不能真正反映民眾的真實內心體驗,民眾因而不能接受這些關於他們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片面論斷。更何況,比是否幸福更關鍵的是,民眾是否能夠自由選擇生活方式,民眾是否擁有去改變不幸福的現狀、或者提高幸福感受的渠道和途徑。

.
..

指數只是變相的政績遊戲

國民幸福指數評比在國外都是非官方的,儘管不靠譜,卻也算得一家之說,畢竟能從某一個側面比較各國的情況。而在中國,方興未艾的國民幸福指數卻要由統計局等政府機構來主導,顯然,在“數據政治”掛帥的今天,不論採取第一或第二種公式,最後的結果恐怕都不外乎兩種:或是變成變相的GDP競賽,或是變成想讓自己排第幾就排第幾的政績遊戲。 事實上國內有些類似指數統計甚至更不靠譜,據《北京晚報》報導,一項據稱在全國6城市開展的“開心城市”評比,居然採用在候車亭安裝電子裝置、供乘客隨機點擊的方法來進行,北京最終用如此方式所奪得的“全國最開心城市”稱號,含金量如何,怕是只有天知道。

是否幸福,要看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自由選擇

幸福感其實與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權有關。按照薩特的自由選擇原理,自由選擇是要負責任的,即在求生存的選擇中要對自我或社會負責任。如果生活方式是民眾自己選擇的,那么,"我選擇,我承受",對於選擇的生活方式不管幸福不幸福,民眾的承受力是比較大的,因為是一個自我選擇的結果。 相反,如果選擇是別人做出,自己只是被動服從,那一旦選擇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民眾的幸福感很低,那抱怨就會很大。近年來,中國老百姓每每對各種公布的"幸福感"指數、開心指數表達強烈的不滿情緒,根源就是如此。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文化、政治領域,民眾自由選擇的餘地不大,更多的是被政策和體制所左右。

.
..

是否幸福,要看有沒有途徑去改變現狀

幸福感其實更多來自對“明天幸福”的憧憬——大家都渴望著“明天,明天,明天比蜜甜”。縱使今天不如意,只要有途徑、有希望去改變現狀,人們的幸福感就不至於太低。今天錢少點沒關係,只要明天多起來就好;今天房子小點沒關係,只要明天能大起來就行;今天有這樣那樣的社會不公可以理解,但明天一定要好起來…… 但倘在眾多國人觀感中,醫保、社保難以到位,房價卻以越來越瘋狂的速率攀升;社會上的黑惡現象不見扭轉趨勢,法治進程總是步履蹣跚;“保護傳統”越喊越響,身邊的傳統卻越來越少;“保護環境”越唱越高,周圍的環境卻越來越糟……則他們非但感受不到“今天的幸福”,也對“明天幸福”的許諾和藍圖無法產生信心,其幸福感只能每況愈下。 幸福其實是很難量化的,是無需也無法排名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他們並不奢望看見自己成為“最幸福國度”的國民。那些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要比任何“國民幸福指數”更靠譜。  對於各級政府而言,與其把心思花在調弄那些“幸福指數公式”的游標和螺絲上,不如實實在在地讓老百姓收入穩定、福利健全,讓畢業生不愁工作,讓普通家庭不愁房價。如果暫時還不能讓國民們一下都幸福起來,那么至少讓大家相信,“我們在努力,明天會更好”。如此,即使在幸福指數榜榜上無名,也不失為一個幸福的國家、幸福的地區,幸福的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