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康乃馨》是上海女性叢書《玉蘭正盛開》、《曼妙的玫瑰》、《芬芳紫羅蘭》、《絢麗鬱金香》的姐妹篇。書中講述了張瑞芳、秦文君等19位上海優秀女性的故事。每一篇作品都蘊含了編委、編輯和記者對女主人公的敬仰,他們濃彩重墨地描寫、挖掘了優秀女性生命軌跡中最核心的價值觀及特有的氣質,對女性心路歷程中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捅有的慈愛——這一快樂生活的源泉給予了展現,對女性品格鑄造中的可貴元素給予了讚頌。 《幸福康乃馨》由徐佩莉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幸福康乃馨: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歷程
- :
-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1頁
- 開本:16
- 作者:徐佩莉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1898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徐佩莉主編的《幸福康乃馨》寫了19位上海各行業的傑出女性,真實記錄了她們在走向成才、走向成功人生歷程上的艱辛歷練和生命感悟,年齡結構分老、中、青三代,家庭出身有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也有部隊大院、平民草根,社會職業有電影大明星、兒童文學家、大學教師、近代史學家、高級工藝師、公關活動家、建築設計師等,其中電影大明星張瑞芳、漢語教育名家桂碧清,已逾九秩之年,依然老而彌堅,比德如玉,在世風趨利、人心澆薄的當下,她們以義相幫、與善相處的人生精神,讓人感懷不已。
圖書目錄
張瑞芳:紅色洗禮,瑞草更芳華/1
紅色啟蒙
三段姻緣
火的洗禮
永遠的紅色
郝洛西:她點亮了“世博之光”/16
一場視覺盛宴
水墨“夜西湖”
我們都有顆樂觀的心
保全眼中的“辛苦人”
陳雲琪:上海表情/29
磅礴在大地的史詩
從青海到上海
出好作品是最重要的
母親的心
建築是歷史
秦文君:為孩子們的快樂而快樂/43
童年·少年·青年
走上文壇
“賈里的媽媽”
幸福快樂的小家庭
小香咕閱讀之家
何賽飛:大紅燈籠高掛後/57
難忘“小百花”
走上大銀幕
藝多不壓身
薪火永相傳
無奈母子情
舉家落申城
華雯:霜葉紅於二月花/73
小戲痴抱得梅花獎
紅氍毹上的戲精靈
唱滑稽收穫了愛情
几上幾下的拚命三娘
幾乎折斷藝術的翅膀
史依弘:從武旦到青衣,她“依舊弘揚京劇”/87
體操改行
改學青衣
合作的啟示
創新與自信
從小自信
潘肖珏:—個女人的精、氣、神/100
倔強、愛出風頭的女孩
一心想上大學
事業成功,與死神賽跑
艱難的康復道路
通達的人生哲學
高亞莉:一首生命的讚歌/116
春天在哪裡
向前,向前,向前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
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
陳磊:走進孩子的心靈/136
從實踐者到改革者
學會觀察孩子
永遠走在出發的道路上
女人是家庭最溫暖的部分
陸蓮蓮:藝術人生人生藝術/149
命運般的入場
有一點完美主義的傾向
從工匠到大師
對生活蓮一般的悠然
新的出發
宋路霞:近代上海豪門的“不速之客”/164
與上海結緣
與豪門歷史結緣
與歷史學家結緣
與採訪者結緣
李柯玲:我真誠,所以我快樂!/179
曾經年少也輕狂
機遇源自努力
十年磨一劍
向著目標前進
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
王府梅:願為飛絮衣天下/193
人生大事件都契合著時代大轉折
忘記得失,就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世界在我們眼前流轉
純樸的心,就是工作的心
看更遠的風景
桂碧清:曇花開時,我通知你來看花/206
路盡頭、花開處,余香裊裊
玫瑰葡萄、留聲機和PARTY里的童年
從賣草帽到“搶帽子”
中國第一套兒童節目的播出
她把《白毛女》傳到了蘇聯
花開在眼前
安翊青:“律政佳人”的劍膽琴心/220
成 長
服 務
履 職
搭橋
凝聚
於朝暉:三尺講台上的“外交家”/233
結緣上外 一個閃電般的決定
輾轉之後重回三尺講台
構建國家形象 一個終身命題
正班正點 職場女性新規劃
是母女,如朋友,似姐妹
樂靖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244
奧運勇奪金
總要找一些真心喜歡的事來做
請了教練,教會兒子游泳
夢想與感悟
想在上海開游泳學校
陳鈺:溫情“白玉蘭”/257
學生時代的憧憬:日後當一名老師
成為“新上海人”:甘當一名入殮師
詮釋和領悟:心裡藏著一個動人故事
為逝者送行:踐行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後記 心繫大愛玉蘭香/269
紅色啟蒙
三段姻緣
火的洗禮
永遠的紅色
郝洛西:她點亮了“世博之光”/16
一場視覺盛宴
水墨“夜西湖”
我們都有顆樂觀的心
保全眼中的“辛苦人”
陳雲琪:上海表情/29
磅礴在大地的史詩
從青海到上海
出好作品是最重要的
母親的心
建築是歷史
秦文君:為孩子們的快樂而快樂/43
童年·少年·青年
走上文壇
“賈里的媽媽”
幸福快樂的小家庭
小香咕閱讀之家
何賽飛:大紅燈籠高掛後/57
難忘“小百花”
走上大銀幕
藝多不壓身
薪火永相傳
無奈母子情
舉家落申城
華雯:霜葉紅於二月花/73
小戲痴抱得梅花獎
紅氍毹上的戲精靈
唱滑稽收穫了愛情
几上幾下的拚命三娘
幾乎折斷藝術的翅膀
史依弘:從武旦到青衣,她“依舊弘揚京劇”/87
體操改行
改學青衣
合作的啟示
創新與自信
從小自信
潘肖珏:—個女人的精、氣、神/100
倔強、愛出風頭的女孩
一心想上大學
事業成功,與死神賽跑
艱難的康復道路
通達的人生哲學
高亞莉:一首生命的讚歌/116
春天在哪裡
向前,向前,向前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
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
陳磊:走進孩子的心靈/136
從實踐者到改革者
學會觀察孩子
永遠走在出發的道路上
女人是家庭最溫暖的部分
陸蓮蓮:藝術人生人生藝術/149
命運般的入場
有一點完美主義的傾向
從工匠到大師
對生活蓮一般的悠然
新的出發
宋路霞:近代上海豪門的“不速之客”/164
與上海結緣
與豪門歷史結緣
與歷史學家結緣
與採訪者結緣
李柯玲:我真誠,所以我快樂!/179
曾經年少也輕狂
機遇源自努力
十年磨一劍
向著目標前進
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
王府梅:願為飛絮衣天下/193
人生大事件都契合著時代大轉折
忘記得失,就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世界在我們眼前流轉
純樸的心,就是工作的心
看更遠的風景
桂碧清:曇花開時,我通知你來看花/206
路盡頭、花開處,余香裊裊
玫瑰葡萄、留聲機和PARTY里的童年
從賣草帽到“搶帽子”
中國第一套兒童節目的播出
她把《白毛女》傳到了蘇聯
花開在眼前
安翊青:“律政佳人”的劍膽琴心/220
成 長
服 務
履 職
搭橋
凝聚
於朝暉:三尺講台上的“外交家”/233
結緣上外 一個閃電般的決定
輾轉之後重回三尺講台
構建國家形象 一個終身命題
正班正點 職場女性新規劃
是母女,如朋友,似姐妹
樂靖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244
奧運勇奪金
總要找一些真心喜歡的事來做
請了教練,教會兒子游泳
夢想與感悟
想在上海開游泳學校
陳鈺:溫情“白玉蘭”/257
學生時代的憧憬:日後當一名老師
成為“新上海人”:甘當一名入殮師
詮釋和領悟:心裡藏著一個動人故事
為逝者送行:踐行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後記 心繫大愛玉蘭香/269
文摘
童年·少年·青年
南昌路上有一處房子,是秦文君度過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地方,所以那種刻骨的好感與親切是難以磨滅,甚至帶點偏執的。
記得小時候,按照母親立的規矩,每天必須睡午覺,如果不睡,就取消當月的零花錢,這可是對付小孩子的撒手鐧。當母親在一旁時,秦文君和弟弟假裝熟睡的樣子,一旦母親離開,兩人立馬起來,想出各種各樣無聲的遊戲,盡情地玩耍。
比如把兩條草蓆捲成筒形後接起來做成地道,敵我雙方都從地道里鑽進鑽出;或是把拖鞋當手榴彈扔,當然,堆起的被子就是現成的掩體。有時,姐弟倆練倒立,一律頭朝下緊貼在牆上,如果這時母親進來,準會嚇得昏過去。
還有一次,把帆布床四個腳紮緊後,掛在屋樑上,算作森林吊床。秦文君躺上去,剛想像盪鞦韆一樣搖晃,忽然“砰”的一聲,連人帶床一起墜落下來。秦文君以為自己昏過去了,結果什麼事也沒有,她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和弟弟把床恢復原狀,等到母親聽到響聲,進來瞧分明時,姐弟倆早已“睡”得很熟很熟,嘴裡還在說著夢話呢!
有時,秦文君把床當舞台,與弟弟演起戲來,弟弟總是扮壞蛋,她總是扮演仙女,玩得不亦樂乎。
母親在水電部上海辦事處任職,有個大大的辦公室,秦文君常常溜進機關的花園去玩。那裡終年停著一輛舊黃魚車,周圍有碎石搭起的石景,她總是先設法從石景上掰下兩塊石頭,然後坐在黃魚車上,一待就是半天,潛心琢磨著如何讓兩塊石頭“摩擦生電”;有時則到傳達室去聽幾個老頭閒聊,其實,說是老頭,只不過三十多歲,但對一個年幼孩子來說,眼睛裡看出來就是個老頭。
別以為秦文君好動貪玩,坐定後,她就是個愛看書的孩子。她出身於書香門第,父母都是文學愛好者,因為從小看到雙親迷戀讀書的樂趣,所以也喜歡聽故事,看小說。
記得讀國小的時候,秦文君即開始閱讀《紅岩》、《紅珊瑚》、《歐陽海之歌》和《芬芬為什麼願意剃光頭》等小說,那成了她最早的啟蒙讀物。她還喜歡作文,讀國小四年級時,老師布置寫一篇題為《雪》的作文,她一揮而就,老師閱後不禁大聲叫好。不日推薦到少年宮展出,被公認為“作文尖子”,學校獎給她一張少兒圖書館的借書證。
拿著借書證,秦文君的心裡像開了一朵花,高興極了。走進少兒圖書館,看著高高的書架子,猶如站在知識的大門口。她借的書很雜,有民間傳說、歌曲集和快速心算等。與一般的兒童一樣,秦文君最喜歡看童話和小說,工人作家胡萬春的《過年》、《骨肉》和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的《童年時代的夥伴》等書,更給了她無窮的迷戀和歡樂。她一邊看書,一邊開動小腦筋,非常留意書中的景致和氛圍,對書中的一些細節,至今仍然記憶猶新,經久難忘。
秦文君是7l屆國中畢業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她穿上那個時代最時尚的軍裝,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黑龍江大興安嶺“修地球”去了。這對於從未坐過火車的女孩來說,簡直太嚴峻、太新鮮了。臨行前,她收集了國小至國中最滿意、最心愛的作文為自己壯行。 在離家前的幾十個小時裡,母親抖索著雙手為她整理行裝,心中充滿著無名的恐慌,父親的臉上強掛著笑容,只有不懂事的弟弟,戴著姐姐的新帽子,神氣活現地蹦跳著,還不時地發出稚嫩的笑聲。衝破“父母在,不遠行”的老傳統,回響“好兒女志在四方”的偉大號召,16歲的女兒即將遠行數千里,快和爸爸、媽媽、弟弟拍一張合家歡吧!照片裡的秦文君,眼光真摯,茫然中帶著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傲然。
去黑龍江的時候,正值冬天,氣候達到零下40度,上海知青住的是帳篷,四面通風。有時半夜斷了火,帳篷中的空氣冷得快凝固了,連熱水瓶里的水也凍住了。於是大家乾脆起來,整夜地在帳篷內跑動,才不至於出意外。
在黑龍江,秦文君當過油鋸手、燒爐工、廚師,也搬過木頭、伐過木,親眼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木頭壓死。然而在葬禮上,他們沒有一個流淚,而是猛吹口琴,唱熱情的歌,鼓舞同伴們勇敢奮鬥下去,不做逃兵。那時,他們還都是十六七歲的孩子……這種磨鍊和苦難,給秦文君鑄就了一種堅忍不拔的抵抗力。
幹了幾年後,秦文君被調到一所國小教書,帶一個班,有50個學生。她接受的這個班,是鄉村學校有名的亂班。班裡的女生對她襪子的顏色大發議論,還積極打探她在食堂里買什麼飯菜;班裡的男同學擁有許多她無法破譯的鬼點子,總是想方設法破壞教室里的安靜,總之這是一群處處和班主任作對的“野孩子”。秦文君沒有用通常人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責備孩子,而是用寬容感動學生,讓他們懂得原來上課的時候搗亂是自私的,也是愚蠢的。
終於有一天,班裡走出一個男生。他不起眼,瘦小身軀,夏天總穿大號背心,背帶歪斜。就是這個不起眼的男孩成了秦文君的支持者。有一次全班看電影,一個女生不小心丟了票,急得抹眼淚。秦文君拿出自己的票讓女孩進去,自己站在電影院門口,準備等到電影散場。這個男孩捏著票也站在門外,想留下來陪秦老師。這一幕感動了檢票員,破例放兩人進場。儘管兩人小心翼翼,努力不發出聲音,可還是驚動了影院裡的孩子們,他們歡呼雀躍。那一刻,秦文君久久難忘。
秦文君不僅天天教孩子們識字,做算術,而且還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碰到大冷天,沒有燃料取暖,秦文君同孩子一起跳舞呀,跑呀,靠身體發熱,來抵抗嚴寒。
因為教育落後,那兒的孩子基礎很差,比如說,讓他們把書翻到第一頁,但沒人知道什麼叫“第一頁”,沒有這個概念。秦文君只能輪番走到每一個學生的座位前,告訴他們什麼叫“第一頁”。那兒天冷,孩子冷得常常跑廁所,有時就要提醒他們,否則就會尿濕褲子。有的孩子甚至還不會系褲帶,秦文君還得幫助他們系褲帶。
在與這些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秦文君也發現許多成人與孩子的差異。有一次,她給一個學生補課,他有些字不認識,碰到了障礙。秦文君便問道:“為什麼書上的字你都認識,而黑板上的字你卻不認識?”
“你的字寫在黑板上就大了。”學生如實回答。
聽了學生的話後,秦文君心想,有些孩子識字,是把字當成一種圖畫來識的,於是以後就把黑板上的字儘量寫得小一點,不想,這卻成為了習慣。
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天天和學生在一起,這5年的教書生活,幫秦文君熟悉了孩子的童年,讓她感受到兒童期的感情是非常豐富的。特別使她難以忘懷的是,她臨別那天,學生都跟著火車追她,直到看不見影子還不肯離去。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秦文君寫了很多筆記,沒想到,這段生活為她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P44-47
南昌路上有一處房子,是秦文君度過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地方,所以那種刻骨的好感與親切是難以磨滅,甚至帶點偏執的。
記得小時候,按照母親立的規矩,每天必須睡午覺,如果不睡,就取消當月的零花錢,這可是對付小孩子的撒手鐧。當母親在一旁時,秦文君和弟弟假裝熟睡的樣子,一旦母親離開,兩人立馬起來,想出各種各樣無聲的遊戲,盡情地玩耍。
比如把兩條草蓆捲成筒形後接起來做成地道,敵我雙方都從地道里鑽進鑽出;或是把拖鞋當手榴彈扔,當然,堆起的被子就是現成的掩體。有時,姐弟倆練倒立,一律頭朝下緊貼在牆上,如果這時母親進來,準會嚇得昏過去。
還有一次,把帆布床四個腳紮緊後,掛在屋樑上,算作森林吊床。秦文君躺上去,剛想像盪鞦韆一樣搖晃,忽然“砰”的一聲,連人帶床一起墜落下來。秦文君以為自己昏過去了,結果什麼事也沒有,她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和弟弟把床恢復原狀,等到母親聽到響聲,進來瞧分明時,姐弟倆早已“睡”得很熟很熟,嘴裡還在說著夢話呢!
有時,秦文君把床當舞台,與弟弟演起戲來,弟弟總是扮壞蛋,她總是扮演仙女,玩得不亦樂乎。
母親在水電部上海辦事處任職,有個大大的辦公室,秦文君常常溜進機關的花園去玩。那裡終年停著一輛舊黃魚車,周圍有碎石搭起的石景,她總是先設法從石景上掰下兩塊石頭,然後坐在黃魚車上,一待就是半天,潛心琢磨著如何讓兩塊石頭“摩擦生電”;有時則到傳達室去聽幾個老頭閒聊,其實,說是老頭,只不過三十多歲,但對一個年幼孩子來說,眼睛裡看出來就是個老頭。
別以為秦文君好動貪玩,坐定後,她就是個愛看書的孩子。她出身於書香門第,父母都是文學愛好者,因為從小看到雙親迷戀讀書的樂趣,所以也喜歡聽故事,看小說。
記得讀國小的時候,秦文君即開始閱讀《紅岩》、《紅珊瑚》、《歐陽海之歌》和《芬芬為什麼願意剃光頭》等小說,那成了她最早的啟蒙讀物。她還喜歡作文,讀國小四年級時,老師布置寫一篇題為《雪》的作文,她一揮而就,老師閱後不禁大聲叫好。不日推薦到少年宮展出,被公認為“作文尖子”,學校獎給她一張少兒圖書館的借書證。
拿著借書證,秦文君的心裡像開了一朵花,高興極了。走進少兒圖書館,看著高高的書架子,猶如站在知識的大門口。她借的書很雜,有民間傳說、歌曲集和快速心算等。與一般的兒童一樣,秦文君最喜歡看童話和小說,工人作家胡萬春的《過年》、《骨肉》和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的《童年時代的夥伴》等書,更給了她無窮的迷戀和歡樂。她一邊看書,一邊開動小腦筋,非常留意書中的景致和氛圍,對書中的一些細節,至今仍然記憶猶新,經久難忘。
秦文君是7l屆國中畢業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她穿上那個時代最時尚的軍裝,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黑龍江大興安嶺“修地球”去了。這對於從未坐過火車的女孩來說,簡直太嚴峻、太新鮮了。臨行前,她收集了國小至國中最滿意、最心愛的作文為自己壯行。 在離家前的幾十個小時裡,母親抖索著雙手為她整理行裝,心中充滿著無名的恐慌,父親的臉上強掛著笑容,只有不懂事的弟弟,戴著姐姐的新帽子,神氣活現地蹦跳著,還不時地發出稚嫩的笑聲。衝破“父母在,不遠行”的老傳統,回響“好兒女志在四方”的偉大號召,16歲的女兒即將遠行數千里,快和爸爸、媽媽、弟弟拍一張合家歡吧!照片裡的秦文君,眼光真摯,茫然中帶著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傲然。
去黑龍江的時候,正值冬天,氣候達到零下40度,上海知青住的是帳篷,四面通風。有時半夜斷了火,帳篷中的空氣冷得快凝固了,連熱水瓶里的水也凍住了。於是大家乾脆起來,整夜地在帳篷內跑動,才不至於出意外。
在黑龍江,秦文君當過油鋸手、燒爐工、廚師,也搬過木頭、伐過木,親眼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木頭壓死。然而在葬禮上,他們沒有一個流淚,而是猛吹口琴,唱熱情的歌,鼓舞同伴們勇敢奮鬥下去,不做逃兵。那時,他們還都是十六七歲的孩子……這種磨鍊和苦難,給秦文君鑄就了一種堅忍不拔的抵抗力。
幹了幾年後,秦文君被調到一所國小教書,帶一個班,有50個學生。她接受的這個班,是鄉村學校有名的亂班。班裡的女生對她襪子的顏色大發議論,還積極打探她在食堂里買什麼飯菜;班裡的男同學擁有許多她無法破譯的鬼點子,總是想方設法破壞教室里的安靜,總之這是一群處處和班主任作對的“野孩子”。秦文君沒有用通常人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責備孩子,而是用寬容感動學生,讓他們懂得原來上課的時候搗亂是自私的,也是愚蠢的。
終於有一天,班裡走出一個男生。他不起眼,瘦小身軀,夏天總穿大號背心,背帶歪斜。就是這個不起眼的男孩成了秦文君的支持者。有一次全班看電影,一個女生不小心丟了票,急得抹眼淚。秦文君拿出自己的票讓女孩進去,自己站在電影院門口,準備等到電影散場。這個男孩捏著票也站在門外,想留下來陪秦老師。這一幕感動了檢票員,破例放兩人進場。儘管兩人小心翼翼,努力不發出聲音,可還是驚動了影院裡的孩子們,他們歡呼雀躍。那一刻,秦文君久久難忘。
秦文君不僅天天教孩子們識字,做算術,而且還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碰到大冷天,沒有燃料取暖,秦文君同孩子一起跳舞呀,跑呀,靠身體發熱,來抵抗嚴寒。
因為教育落後,那兒的孩子基礎很差,比如說,讓他們把書翻到第一頁,但沒人知道什麼叫“第一頁”,沒有這個概念。秦文君只能輪番走到每一個學生的座位前,告訴他們什麼叫“第一頁”。那兒天冷,孩子冷得常常跑廁所,有時就要提醒他們,否則就會尿濕褲子。有的孩子甚至還不會系褲帶,秦文君還得幫助他們系褲帶。
在與這些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秦文君也發現許多成人與孩子的差異。有一次,她給一個學生補課,他有些字不認識,碰到了障礙。秦文君便問道:“為什麼書上的字你都認識,而黑板上的字你卻不認識?”
“你的字寫在黑板上就大了。”學生如實回答。
聽了學生的話後,秦文君心想,有些孩子識字,是把字當成一種圖畫來識的,於是以後就把黑板上的字儘量寫得小一點,不想,這卻成為了習慣。
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天天和學生在一起,這5年的教書生活,幫秦文君熟悉了孩子的童年,讓她感受到兒童期的感情是非常豐富的。特別使她難以忘懷的是,她臨別那天,學生都跟著火車追她,直到看不見影子還不肯離去。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秦文君寫了很多筆記,沒想到,這段生活為她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P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