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活著

幸福地活著

《幸福地活著》是2013年4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中和。本書主要介紹了如何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前提下,收穫足夠的快樂與幸福。

基本介紹

  • 書名:幸福地活著
  • 作者:田中和
  • 頁數:292
  • 定價:35.00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 裝幀:軟精裝
  • 書號:978-7-302-31753-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語,目錄,文摘,

基本信息

書名:幸福地活著
書號:978-7-302-31753-1
出版時
定價:35.00
作者:田中和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版次:1
頁數:292
字數:227千字
印刷時間:2013-04-01
開 本:32
紙 張:70克膠
印 次:1
包 裝:軟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自愛”本性,以幸福生活為目標,通過對生命力的開發和修養的提升,逐步實現愛心、力量和修養的發展和完善,從“愛己”走向“愛人”,做到“愛己及人”。
進而,以“愛己及人”為精神動力和能量源泉,綜合道家的“獨立自由”,兵家的“自為全勝”和“民主與科學”等思想,對儒家的“內聖外王”理想進行改造,提出“自強濟世”的新理念。
然後,改進《大學》的“八條目”,提出“心誠、守信、互愛、互利、敬業、富家、報國、濟天下”。最後踐行“自由、平等”,增進“民主、法治”,為“愛己及人”和“自強濟世”提供新的制度保障。這是一種可以極大釋放潛力,極大實現人生價值,收穫足夠快樂和幸福的“新生活”。
作者簡介:
田中和,原名田參軍,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資深律師。

編輯推薦語


中和先生從“人是什麼?”問題出發追溯幸福生活,而探索“人是什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人的本性是什麼。這便回到了源頭探索幸福。
——杜麗燕(北京社科院哲學所所長)
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和先生這本格言體著作中,字裡行間滲透著的那個時代以來歷史的足跡,以及思想和文化激盪的力量。
——朱紅文(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目錄

代序
自序
引言幸福是什麼
第一部分人(人是手段,又是目的)
第一章人的內涵
一、人
二、我是誰
三、我從哪裡來
四、我到何處去
五、我為什麼活著
第二章人的本性
一、人有無本性
二、什麼是人的本性
三、本性自愛
1、什麼是自愛
2、自愛的傾向
3、自愛的發展
第三章人的生命力
一、人的生命力
二、生命力的內涵
1、體力
2、腦力
3、心力
三、生命力的開發
1、剛健
2、柔韌
3、中和
4、日新
第四章人的修養
一、人的修養
二、律己
三、助人
四、贊天地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一、道
二、歷史中的道
1、《周易》之道
2、道家之道
3、儒家之道
4、兵家之道
三、傳統國人之道
四、傳統文化的近代轉型
第二章新道
一、新道的來源
二、新道的內涵
第三章新道的要求
一、心誠
二、守信
三、互愛
四、互利
五、敬業
六、富家
七、報國
八、濟天下
第三部分新人
第一章新人
一、前人的足跡
二、新道與新人
三、新人
第二章新人的追求
一、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二、自愛(愛自己,愛別人)
三、自強(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四、自修(修束言行,涵養心靈)
五、自由(我的生活我做主)
六、平等(你和我和他一樣)
七、民主(大家的事大家說了算)
八、法治(幸福生活的保障)
第三章新人的成功之道
一、為可為(凡事要量力而行)
二、勝必勝(不打無把握之仗)
三、不居功(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四部分新生活
第一章生活
第二章自己的生活
第三章新生活
結語做個幸福的人

文摘

引言什麼是幸福
---幸福其實就是人們按照自己內心的嚮往和信念,在主動選擇和追求能使自己生命得到珍愛,生活過得充實,人生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過程中,所達到的身心安適、滿足愉悅的精神狀態---
一、
人活著,大都不歡迎痛苦。
痛苦是幸福的天敵,快樂的殺手,是暗無天日、幽深難測、徹骨透髓的地穴冰窟。它消磨人的意志,吞食人的生氣,使人厭倦、頹廢、絕望。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遠離痛苦,過上無憂快樂的生活。
千百年來,無數的中國人為了幸福,頑強追求,執著探索,辛勤勞動,勇敢抗爭,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如“后羿射日”,“愚公移山”,“梁祝化蝶”,“牛郎織女”等等。在西方,那裡的人們對幸福的追求更為直接和強烈。比如法國人認為追求幸福是天賦人權。美國人更直接在其憲法中,明確地將追求幸福列為公民與生俱來的神聖權利。
的確,我們都有權追求幸福,配得上任何幸福美好的生活。任何貶低人的尊嚴,壓制人的活力,阻撓和破壞人對美好未來和幸福生活追求的所有企圖和行動,都是不正當的,都應當受到人們的嚴厲譴責和堅決反擊。
在現代法治國家,政府不僅建立了完善的法制保障我們的這種權利,它還採取種種措施鼓勵我們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幸福。一種好的制度,一屆好的政府,總是以增進它所服務人民的快樂和幸福為宗旨。
所以,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追求幸福,不遺餘力地增加和擴大自己的幸福。然而,在邁開大步奔向幸福樂土之前,有個問題需要我們先想清楚:什麼是幸福?
二、
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幸福的概念,那我們就有會犯如下兩種錯誤。
其一是,自己明明已經很幸福了,可我們偏偏覺察不到,還在“這山望著那山高”,巴巴地羨慕別人的幸福生活。這就是俗話所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可悲。
另一是,把偽幸福的東西當成了幸福來追求和享受。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酗酒、賭博、吸毒等等。它們雖然也能給人帶來一時的歡快,但這種歡快不過是精神的麻醉,會侵蝕人的健康,這更可憐。
三、
要真正把握幸福的內涵,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幾千年來,不同的人們都對它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直到今天,大家對幸福的理解仍然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去甚遠。
在古希臘內部,就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派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比較重視理性,崇尚德性,認為幸福和善密切相關,實現幸福應當抑制感情和本能;另一派以伊壁鳩魯為代表,他們從人的本性出發,認為幸福就是追求快樂。古希臘人這兩種對幸福的認識,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西方人的幸福觀。
在基督教看來,幸福就是要信上帝,愛上帝,聽上帝的話,跟著上帝走,用虔誠的心和不懈的努力,來贖掉自己身上的原罪和本罪,爭取上帝的寬恕,以便將來能順利地通過末日審判,從而有機會和上帝住在一起,盡享天國的快樂和美好。
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基本上認為,人生是無盡的苦海,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人要想得到幸福,就應當清心寡欲,潛心修行,不去招惹是非。而且,最好能徹底看破紅塵,完全斬斷塵緣,做到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六道輪迴,免受人世之苦,才能獲得真正的超脫和寧靜,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我們中國,人們一向都很務實。在對待幸福的問題上,我們很少象外國人那樣,把它寄托在縹緲的天國或未測的來世。恰恰相反,我們的先人們很早就知道幸福只在今生今世,要得幸福也能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
在這其中,很典型的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道家的人都比較注重自我和自由。他們不信鬼神,不求來世,只想好好地活在現實的世界裡。後世的道家還非常留戀現實的生活,想出種種辦法來延長生命,希望能夠長生不老。總的來說,道家的人更加在意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他們主張“無為”,順應自然,希望通過減少人力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生死兩忘”,“物我化一”的境界中獲得快樂、寧靜和美好。
當然,最現實的還是儒家。他們也不太管來世,也不大過問鬼神之事,只醉心於在現實中構建幸福的生活。通常,他們的幸福總是以親情人倫為基礎,把“忠孝仁義”放到第一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身要務,極力追求“內聖外王”,企圖身後不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