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漆器

平陽漆器

平陽漆器製作技藝已在青街李氏一家傳承90多年。漆器製作主要採用天然生漆、陳年瓦灰、夏布等原料,純手工製作。從選料、制模、塑胎、髹飾至成品,需要數十道至上百道工序,工期長達三個月。作品莊嚴美觀,保存年限長,收藏價值高,生產過程環保無污染。於2012年被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陽漆器
  • 名錄: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工藝流程,歷代傳人,

工藝流程

陽漆器的製作非常考究且頗為不易,從選料、制模、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要經過數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藝非常複雜,製作和陰乾等都十分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珍品則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具體製作工藝流程有13個步驟。
1.塑造泥胚:先用木料以佛像結構訂製骨架,然後以江土混合麻繩捆實形成佛像大體動態與姿勢,再充實肌體進行面部表情處理,最後修光。
2.胚模製作:根據佛像的結構原理進行規劃切片,然後以軟硬模版相結合進行翻制,最後再對模版進行細部銜接處理至胚模製作完成。
3.選料:選用天然生漆、陳年瓦灰、夏布(苧麻布)。
4.洗麻、浸麻:將夏布(苧麻布)浸泡清水數十分鐘,晾乾後使用。
5.裱布:在胚模上,先用水裱上兩層毛邊紙,刷上脫離劑兩道,再刷上推光漆,然後用生漆刷上數道作粘合劑裱褙上夏布。
6.上細灰:用生漆加陳年細瓦灰調製成漆,將調成的細灰均勻刮附於胚模上,陰乾。
7.上漿灰,陰乾。
8.布布、布麻:用料灰將夏布、麻絲貼實於胚模及接縫處以增加接縫處的牢固。
9.上粗灰:用生漆加陳年粗瓦灰調製成漆,刮附於陰乾後的夏布上。要求颳得平整,厚薄均勻,並達到一定厚度。鑲嵌工藝除底灰外,還要上一次細灰。
10.刮漿:用薄灰料將胚孔隙刮平。
11.脫模:待漆灰完全陰乾後,逐步脫去胚模,留下漆布“雛形”。
12.砂磨:砂磨分粗磨和細磨;粗磨主修邊,細磨主修面部、衣紋及手腳部位;然後以生漆和細瓦灰進行修補;最後進行整體磨光。
13.裝飾上彩:(1)先以黑漆、朱漆做底形成統一色調,然後根據色彩調和及搭配做好主面積色彩;再分別運用大、中、小及勾線筆根據佛像形態設計描繪出相應圖樣。(2)先用稀朱漆做一次底,等陰乾後再二次用朱漆做底;然後根據季節變化調製生大漆做粘合劑,利用經驗控制好乾濕程度,最後進行傳統按金。以上兩種裝飾方法都要進行最後的透明漆處理,使漆器佛像能產生深沉古樸、瑰麗神奇、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每一步驟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也正是這種獨特而細緻的工藝才能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完美的漆器作品。

歷代傳人

1920年,第一代傳人李行撐在福州學習並從事漆器製作技藝。1955年,李行撐與其子第二代傳人李盤忠創作了大批優秀的漆器作品,其中《皓月紅燭》《拉網》《老子出關》在全國美展中獲獎。1956年,李行撐、李盤忠父子回到家鄉平陽,在順溪陶瓷廠工作,從事並傳承漆器製作技藝。1980年,李盤忠創辦平陽縣青街陶瓷工藝廠,開始較大規模地生產漆器,其製作的《觀音》《西方三聖》等作品銷往各地。1990至1998年由李盤忠之子第三代傳人李信江、李建明兄弟創作的漆器作品《三寶佛》《玄壇元帥》《四大天王》《四面地藏王》分別被福建太姥山蝙蝠洞、被武夷山、被江蘇南通南山寺保存和收藏。李信江之子第四代傳人李偉創作的漆器作品《觀音三十二應身》被青田佛教會購買。他的《釋迦牟尼說法像》《合掌觀音》《滴水觀音》等漆器作品被平陽縣非遺館收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