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瑤嶺摩崖石

平瑤嶺摩崖石

平瑤嶺摩崖石,位於廣東清遠,明朝末年,官府腐敗,軍寮排憤然而起,各排紛紛回響。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五月始,明王朝會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近五萬兵馬於連州,由連州"進剿"排瑤起義。排瑤面對遠大於自己的強敵,豪不畏懼,團結一心,勇於抗擊封建王朝的鎮壓,給予"會剿"官兵以重創。

“平猺嶺”:據有關記載,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排瑤發起暴動,總兵鄭芝龍(就是鄭成功他老爸)奉命統率3萬漳潮兵鎮壓,攻破里八峒、火燒坪、大掌、軍寮等瑤排,焚燒殆盡。特令隨軍監紀董梅鼎刊“平猺嶺”三字,刻於懸崖石壁上,以記鎮壓眾瑤事。“平猺嶺”三字刻在高8米、寬6米的石壁上,楷書陰刻,每字高0.60米、寬0.6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瑤嶺摩崖石
  • 位於:廣東清遠
  • 平猺嶺三字:刻在高8米、寬6米的石壁上
  • 每字:高0.60米、寬0.60米
官軍為了掩蓋"會剿"的失敗,將仇恨向軍寮發泄,在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八月兩月間,四"剿"軍寮,將軍寮夷為平地,並在排前"百步梯"的峭壁上刻"平猺嶺"三字,在排頂燒紙堂懸崖又鐫"大兵掃蕩瑤穴京觀處"九字,仿勒石"紀功",以自欺欺人。
有關文字上說自唐末至民國時期,粵北瑤族規模較大的武裝鬥爭就達七十多次,而每一次的鬥爭都是一出血淚史,讓人不堪回首。在封建統治下經常受到各種力量的擠壓和打擊的八排瑤人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為了生存,也會奮起反抗。
“瑤”字變成了“猺””字,這是恥辱的文字!這是當時對八排瑤人的蔑視!時過境遷,“平猺嶺”石刻不再是一種蔑視,而是表達了排瑤祖先對外敵豪不畏懼,團結一心,勇於反抗的一種民族精神。
今天除了欽佩瑤人為守護家園的英勇反抗外,也敬佩官兵為保地方太平的無畏。了解歷史,更讓人感到解放後民族政策的難能可貴,今日值得各族共同珍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