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善廟,俗稱“王廟”,坐落於平海古衛城南門外西至(即現在的平海灣畔)。在平海星羅棋布的寺院中,小巧古樸的彰善廟毫不起眼,卻是最具當地本色的一座廟宇。彰善廟規模不大,卻氣勢不凡。據史冊記載:彰善廟創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是平海人民為了紀念抗倭英雄朱、戴兩將軍而建造的。彰善廟幾經重修,現存的是1980年重建的。為單間單進的硬山頂穿斗,重修後仍保持清代建築結構。占地面積僅200多平方米。中為正殿,殿門上的木牌匾上書三個黑色大字:彰善廟。框沿雕刻著兩雙栩栩如生的龍鳳呈祥。牆上的彩繪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卻依然色彩鮮艷,形象逼真。兩邊各有一小室,門上分別書著“觀海若”,“聽潮音”。殿頂中間雙龍護脊,兩邊雙鳳呈祥。青石壘砌的圍牆,灰白色的水泥埕,牆頭上,一對石獅子張牙舞爪,昂首傲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海彰善廟
- 地理位置:平海古衛城南門外西
- 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
- 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簡介,民俗活動,
簡介
廟裡所供奉的朱將軍(朱聖彬),平海當地人,舉人出身,官至守備,為戚繼光部將。戴將軍(戴嘉祉),渠橋人,官至副將。據傳,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再犯莆田(原興化),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拯救莆陽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朝廷派兵來莆破倭剿寇。朱、戴兩位將軍奉命追隨戚繼光,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平定倭禍後,兩位將軍奉命鎮守平海衛城,他們帶領士兵築堤建澳,修房鋪路,幫助平海人民重建家園,發展生產。在戰後遭遇的瘟疫中,朱將軍精通醫術,又帶領士兵四處採藥,為當地百姓把脈看病、傳授醫術,深受平海人民愛戴。傳說,朱、戴兩將軍逝世後,他們的卓著功勳,令平海人民念念不忘,緬懷不盡。平海人民請求戚繼光將他倆的事跡上奏朝廷,朝廷封他們倆為“東南王”。 平海人民便在平海衛城南門外修建廟宇奉供他們英魂,讓他們永遠安居在平海灣畔“觀海若,聽潮音”, 希望他們的魂靈繼續“化靝行化”、“護國庇民”,巡視東南沿海,保護一方百姓平安。 兩位將軍即使升天成神,有關於他們倆仍然在暗中保佑平海漁民的許多傳說在平海幾乎是婦孺皆知。傳說曾有平海漁船在海上遭遇颱風,眼看船上七條人命將被大海吞沒,情急中有人仰天呼喚:“東南王,有靈有聖,救苦救難!”話音剛落,黑暗中漁船前方突然亮起一盞漁火,漁民們駕駛漁船隨行,最終化險為夷安全抵達浙江溫州港。絕處逢生的漁民感念“東南王”的再造之恩,特地在溫州依樣建造了一座“彰善廟”,甚至連建造廟宇的土木材料均由平海運至龍門。
民俗活動
彰善廟的本色還體現在以它為主體展開的民俗活動上。
每年農曆正月十七日元宵夜,平海村西至百姓都要在彰善廟舉行慶祝活動。他們在自家大擺筵席,請來親戚、朋友共享“元宵飯”,一起歡度“元宵夜”。晚飯後,大家攜老帶幼,呼朋喚友一起來到彰善廟前。此時,廟前的沙灘上已燃起熊熊大火,一年一次獨具莆仙特色的跳火活動又在這裡舉行,吸引平海鎮鄉民不遠百里前來圍觀。沙灘上,銀色的月光下,吶喊聲,歡笑聲,掌聲,擂鼓加油聲響徹整個鄉村,煞是熱鬧。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六月十二日、三月十三日是朱將軍、戴將軍、哪吒誕辰,也會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