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法官何允芝》劇本以“全國法院辦案標兵”何允芝的事跡為藍本進行創作,展現了平民法官何允芝辦案、學習、生活等情況,講述了基層法院法官“人民法官為人民”的感人故事,體現了亳州法院幹警“服務大局、為民司法”的精神面貌。
基本介紹
- 集數:4集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電視劇,系列劇
- 首播時間:2011年6月8日
- 導演:劉琳
- 編劇:溫士朋
- 主演:姚啟玲
- 中文名:平民法官何允芝
- 出品時間:2011年6月8日
- 拍攝地點:亳州市
基本信息,相關資料,主創名單,總顧問,片名題字,總策劃,策劃,法律顧問,導演,領銜主演,編劇,攝像,監製,總監製,何允芝同志簡介,
基本信息
劇名:平民法官何允芝
類型:電視劇、系列劇
集數:4集
開機日期:2011年6月8日
相關資料
據了解,該劇是由亳州市委宣傳部、亳州廣播電視台、渦陽縣人民法院等單位聯合拍攝的,由亳州廣播電視台《藥都人家》欄目組自編、自導、自演,力求通過電視劇這一形式,讓人民民眾能夠更加具體地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工作。 2011年6月8日上午,四集電視系列劇《平民法官何允芝》開機儀式在渦陽縣人民法院隆重舉行,標誌該劇已正式進入開拍階段。該片已經公開播出,它真實地展現了平民法官何允芝同志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獲得了廣泛好評。
主創名單
總顧問
湯 涌(中共亳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部長)
駱方平(中共亳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賈 臻(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片名題字
張學群
總策劃
鞏 中(中共渦陽縣委書記) 戴 力(中共渦陽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策劃
張鳳海 解子德 邵利明(渦陽縣人民法院院長)
修 薇 樊建軍 王 偉
法律顧問
李文超(渦陽縣人民法院副院長) 孫浩傑(渦陽縣人民法院副院長)
馬六一(渦陽縣人民法院工會主席)
導演
劉 琳
領銜主演
姚啟玲(亳州著名戲曲演員)
編劇
溫士朋
攝像
杜 山
監製
陳 亮
總監製
杜愛玉 (中共亳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何允芝同志簡介
何允芝,女,45歲,1986年參加工作,安徽渦陽人。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先後做過打字員、書記員、審判員、審判長、副庭長等職,現任渦陽縣人民法院訴訟調解服務中心負責人。她二十五年紮根基層,默默奉獻,視人民民眾為親人,始終把化解民眾的矛盾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處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她公正、廉潔、高效的辦案作風獲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信賴,民眾稱她為“知心法官”。她先後多次獲得“優秀法官”、“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辦案能手”、“優秀審判員”、“三八紅旗手”、“十佳幹警”、“十佳審判長”等榮譽稱號。
2010年,何允芝同志被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評為“全市優秀法官”,被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法官”,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辦案標兵”。2011年6月,她又被中共安徽省委評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被中央政法委員會評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部”。
摘要:
何允芝,女,中共黨員,1986年參加工作,1995年入黨,現任渦陽縣人民法院訴訟調解服務中心負責人。她紮根基層,默默奉獻,以公正、高效、廉潔的辦案作風贏得人民民眾的信賴,被民眾譽為“知心法官”,2012年,被授予“全國模範法官”榮譽稱號。
黨讓幹啥就幹啥
參加工作20多年來,她擔任過打字員、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審判長、副庭長、訴訟調解服務中心負責人等職。剛參加工作時,院裡安排讓她臨時頂替打字工作,這一頂就是六年,可是她無怨無悔。因當時還是鉛字列印,全院的文書都由她一個人列印,繁重的工作使她患上了嚴重的肩肘炎,病情發作時手臂都抬不起來。1992年,由於民事審判任務繁重,她被調到民事審判庭任書記員,後因工作成績突出、業務精湛被任命為審判員、審判長等職。2006年,因再審案件增多,需要由有耐心、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過硬、人民民眾信賴的法官處理再審案件,她又被選派到審判監督庭工作,並任副庭長。2009年,因加強人民法庭建設的需要,她又被選派到花溝人民法庭主持工作。2010年,渦陽縣法院為積極做好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項重點工作,成立了訴訟調解服務中心,全力做好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院黨組又一次決定讓調解能手何允芝同志負責訴訟調解服務中心的工作。每次對她進行工作調整,她都欣然接受,辦好交接手續後,立即奔赴到任務艱巨的工作崗位上去。有的當事人到渦陽法院打官司時,直接向院長請求把他的案件交給何法官審理,並說,“只要何法官辦案,不管勝負我都服!”
當事人就是親人
她常講:“民眾利益無小事,法官工作上的一個小小的瑕疵都可能給當事人帶來一輩子的不幸,絕不能粗心大意。”無論是辦案,還是接待民眾的諮詢、求助、配合調解組織調解案件,她都是細緻、熱情、認真,把當事人當親人。2009年,她受理了一起鄰里糾紛案件。兩家系一牆之隔的鄰居,且世代友好。因出路問題發生矛盾,並發展到吵罵、打架。經鄉鎮及村幹部多次調解,雙方未能和解。她主動到村里進行排查、了解情況,查找雙方產生矛盾的根源及解決途徑。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走訪,摸清楚了兩家的基本情況後,她主動找到雙方家人及其父母,數十次地到當事人家中與他們一起聊兩家幾代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分析發生矛盾給兩家帶來的不便。有一天因天下大雨,調解回來時她全身都被雨水淋透了,得了重感冒。晚上在法庭附近的診所吊了半夜水後,第二天她又堅持工作。在她的耐心說服教育下,雙方終於消除了誤會,兩家人又和好如初。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有多少矛盾糾紛的鄰里、親朋好友在她這裡又開笑顏。她每年均辦理案件過百件,且件件無抗訴、無信訪、無申訴、無錯案。
清正廉潔如水
辦案中,她常常告誡自己:“要做到司法公正,就必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她和愛人都生長在農村,因家境不好,沒有時髦的衣著,與她相伴的只有那身象徵“神聖”的法官服。孩子上大學沒有錢,她就找父母、兄弟姐妹借。有不理解她的親戚朋友私下議論說,“她真是個死腦筋,別人當官都有錢,她怎么就不知道撈錢”。雖然她在經濟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卻活得很踏實。她以“不羨別人千百萬,只圖清貧保平安”作為自己的廉政格言。同時她的言行也感染了其家人,共同築起一道廉潔自律的家庭屏障,在金錢、友情和法律發生碰撞時,她經受住考驗,毫不猶豫地選擇法律的尊嚴,嚴守法官的道德底線。
榮譽代表過去
“一名法官,不僅要定紛止爭、解決訴訟,更要做到勝敗皆服、案結事了。”何允芝經常這樣對同事說。她把“真情化解民眾矛盾糾紛、為和諧社會出力”作為自己的追求,在辦案中始終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原則,用熱心、耐心、細心贏得人民民眾的信賴,被譽為“知心法官”。
她先後20多次被上級相關部門評為“優秀法官”、“先進工作者”、“辦案能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審判員”、“三八紅旗手”、“十佳幹警”、“十佳審判長”等榮譽稱號。還被團省委等十多部門聯合授予“優秀青年衛士”,一次榮立“二等功”,三次榮立“三等功”。2010年,被亳州市委、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表彰為“全市優秀法官”,被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辦案標兵”,並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辦案標兵”。 2012年,又被授予“全國模範法官”榮譽稱號。
“這些光榮稱號就像賽場上的發令槍,催促我向更高的方向邁進,榮譽只能代表過去,未來才是最重要的。”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在工作中始終堅守著公正司法、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宗旨,用真誠化解一件件矛盾糾紛,用公正辦案樹立法律威嚴,在平凡審判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情懷,為實現司法公正、創造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