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天麻

平武天麻

平武天麻,是四川省平武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平武天麻,其鮮、乾品嚼之都具有粘性,初味甘而後辛,其口味滯留口內較長時間難消去。鮮、乾品都有一種特殊氣味,有“土產唯宜藥”之說。在唐代,平武天麻作為貢賦上交國家。平武天麻其有效藥用成分天麻素平均含量超0.4%,達到藥典2010版規定0.2%的兩倍,最高達0.98%。

2013年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平武天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武天麻
  • 產地名稱四川省平武縣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34號
  • 批准時間:2013年9月2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溯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專用標誌使用,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平武天麻其鮮、乾品嚼之都具有粘性,初味甘而後辛,其口味滯留口內較長時間難消去。鮮、乾品都有一種特殊氣味,習稱“馬尿味”。平武天麻具有平肝息風,預防和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及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等藥用和保健功效,其主要藥用成分為“天麻素”的含量平均超過0.4%,達到藥典2010版規定0.2%的兩倍,最高達0.98%。
平武天麻平武天麻

產地環境

平武處於綿陽北部,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東緣地帶,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地處東經103°50′~104°58′、北緯31°59′~33°02′。地處盆周山區,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觀。境內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脈、近東西走向的摩天嶺山脈和近北東至南西走向的龍門山脈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員面積的94.33%。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極高山、高山,向東南漸次過度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處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東南部最低處涪江二郎峽椒園子河谷海拔600米,兩地高差近5000米。
平武天麻平武天麻
平武縣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雲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76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

歷史溯源

歷史上對天麻的記載始見於約20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赤箭(天麻)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霉、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生川谷。
平武天麻平武天麻
平武縣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氣候、土壤條件獨特,適宜多種地產藥材種植。1980年前是零星種植,缺乏技術、資金,是中藥材產業長期處在“瓶頸”狀態,藥材潛在價值難以體現。
1985年3月該地政府開始主導平武天麻產業的發展。平武是優質無公害天麻種植科技示範區國家中藥材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的組成部分,該項目是四川啟動中藥材現代化工程首批項目之一,於1999年正式實施。

生產情況

截止到2013年9月全縣共栽培天麻20萬窩,種植面積30萬平方米,年產乾天麻90噸,帶領藥農人均年增收2000元。
平武天麻平武天麻
2010年12月,建成優質天麻育種示範基地100畝,實現年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帶領藥農人均年增收2000元。
2011年,四川泰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投資3500萬元到平武開發天麻。2011年4月,在平武該縣選定6個鄉鎮實施克AP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發展林下規範化種植600餘畝。2016年5月,遵照天麻克AP規範化種植要求,在平武縣闊達藏族鄉仙坪林場澗塘子周邊的林地先期規劃3000畝天麻種植林地,50餘戶天麻種植大戶加入,輻射帶動200名以上的農民從事天麻種植。

產品榮譽

2013年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平武天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平武天麻平武天麻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平武天麻產地範圍為四川省平武縣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平武天麻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平武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平武天麻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烏天麻、紅天麻、烏紅天麻雜交品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000米至2500米,土壤為黃棕壤至暗棕壤,有機質含量≥3.5%,pH值5.5至6.5,腐殖質層≥1厘米,環境陽山地帶。
三、栽植管理
麻種培育與留種:
⑴有性繁殖育種:選用原產於平武縣境內的單個重150克以上、粗短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無腐爛、頂芽健全無畸形的箭麻作種麻。
將種麻種下,待開花後人工同品種或紅烏天麻相互授粉,朔果成熟後,及時播種於菌床上。精心管理溫濕度,於次年栽培前取種,保證麻種生長時間,烏天麻和烏紅雜交天麻不少於16個月,紅天麻不少於6個月。
⑵無性繁殖留種:在栽培條件下烏天麻、紅天麻和烏紅雜交天麻無性繁殖的第1至3代白麻、米麻,作為麻種。
蜜環菌、萌發菌及菌材的準備:按真菌菌種生產常規,進行一至三級菌種培養。第三級菌種直接用於生產,3月初,按30:1的菌材和菌種比例培養菌材或菌枝;在5月中旬前培養好有性繁殖育種用蜜環菌床或者菌材,7月中旬至8月底按菌材和菌種比例50:1培養生產栽培用蜜環菌材、菌枝。
種植:
⑴種植時間:每年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以當年11月上旬至12月底為最宜種植時間。
⑵種植地準備:應選擇鬱閉度為50%至75%的山林的平地或45度的坡地,在林下根據地勢挖長≤2米,寬0.4米至0.6米的種植穴,寬度統一,方便菌材菌枝使用。將穴底部土壤挖松至15c米深,將挖松的土壤鋪平,再平鋪一層3厘米至5厘米厚的自然落葉,薄薄的撒上一層細土或細腐殖土,林下種植的總面積不得超過山林面積的10%。
⑶下種:種植穴內將已經培養合格的蜜環菌材按照間隔20c米擺放,菌材到穴的4周留8c米至10c米寬的空隙。麻種擺放時與蜜環菌材的接觸面儘可能大。擺種後用細土或細腐殖土將穴內空隙填實,上鋪一層落葉,再用腐殖土覆蓋,最後使用自然脫落的樹葉覆蓋保濕。
⑷管理:應根據地勢開排水溝,防止穴內積水,乾旱時注意灌水和保濕,防鼠害、蟲害,防人畜踐踏。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每年10月下旬至當次年3月上旬為採收時間,10月至12月為箭麻最佳採收時間保證其生長時間不少於一年。
五、加工
將箭麻分級洗淨、蒸至透心,60至80度乾燥至天麻表面起皺,然後密閉發汗至天麻表皮變軟,再次乾燥,至天麻表面再次起皺,再發汗,最後乾燥至水分≤13%。
六、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⑴新鮮天麻:呈橢圓形、仿錘形、長橢圓形或長條形,環紋多輪,點狀密集,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體堅實,較沉重,一端有頂芽,另一端有圓形疤痕,俗稱“肚臍眼”。馬尿味濃郁。嚼之爽脆有粘性,初味甘而後辛,其口味滯留口內較長時間難消去。
⑵乾天麻: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扁平,皺縮而稍彎曲,環紋多輪,點狀密集,體堅實,較沉重,難折斷,明顯可見頂芽和圓形疤痕。馬尿味濃郁。
理化指標:天麻素含量≥0.40%,水分≤12.8%,總灰分≤4%,浸出物≥10%。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