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香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的心情的一種媒介。焚香中產生的一種清淨、虔誠、忘我的狀態,目睹一縷清香裊裊上升直達天庭的神聖境界,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安香
- 外文名:Ping an incense
- 又稱:健達
- 地區:古印度
供香的起源,香為佛使,戒定慧解脫香,行香促解脫,平安香意義,表法,語意,如何燒平安香,燒香的意義,
供香的起源
香為佛使
香在梵語中稱健達。古印度傳說中有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為食,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後被引為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
佛教中用香,據《賢愚經》卷六載:佛陀當年住在祗園時,有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請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香菸裊裊,飄往祗園,徐徐降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據這個傳說,“香”是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故經上稱“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
《增一阿含經》中講到:“須摩提女手執香火上樓,向如來說偈日:‘唯願尊屈神,爾時香如雲。在空中餐滿祗洹,住在如來前。”阿難白世尊言:‘此是何等香?’尊曰:‘此香是佛使’。”《僧史略》中說:“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為信心之使也。”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的心情的一種媒介。焚香中產生的一種清淨、虔誠、忘我的狀態,目睹一縷清香裊裊上升直達天庭的神聖境界,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在供養中,有以香、花供養的。佛陀說法時,“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仁王經》卷上);與會大眾“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法華經.序品》)。再者,以香和燭供養也常相列。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又稱為“香火因緣”,再引伸,佛教徒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者又有稱為“香客”的。
戒定慧解脫香
佛教認為:通過修行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這五種功德,可以成佛,喻為“五分香”。這是指通過身口意的修行,使自己身心清淨,升起覺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稱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時常唱 “香贊”:“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蓋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重證寂滅。”(出《華嚴經》),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徵意義。《楞嚴經》卷五說香嚴童子聞比丘燒沉水香而悟入圓通,證羅漢果;《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中說上方有眾香佛國,一切皆以香作,乃至以香氣為語言聲音。都是與香有關的論述、記載。
行香促解脫
關於行香,在《賢愚經》卷七中載:昔有貪婪之人,蓄金七瓶,掘地深藏。後病死變為毒蛇,猶守金瓶。經墁長歲月,心生厭倦,呼行人捐金一瓶,供僧作福。行人擔蛇至一寺,遵囑行香僧前,僧為蛇說法,蛇因之而喜,復獻出六瓶金施僧,蛇因此而命終生忉利天。此為“行香”之初起。中國“行香”始於晉代道安法師。原為法會儀式,指法師升座說法時,向他燃香禮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後來“行香”一般系指佛事齋會中,由法師和主持齋者持香爐繞行壇場,或引導儀仗巡行街市。
南北朝開始,朝廷即舉辦“行香”法會。唐朝“行香”尤盛。如張籍《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中:“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自居易有詩《行香歸》中日:“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當時,朝廷舉辦“行香”法會,多用‘ 於國忌日。當然也有非忌日行香的。後又有民間以“行香”祝壽或超度亡靈的。民俗中廟會、求福、祈禱豐年、官場儀式、新官赴任、店鋪開張等都有所謂的行香,表達人們良好祝願的方式,己與佛教中的“行香”大相庭徑。
平安香意義
表法
說明現階段內家庭、工作、事業、社交等一切平安。
語意
世間無有人不想平安,平安的真正因是遵法、愛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每當家中或工作中不平安時出了平安香,即是提醒我們把現有正在做的事情作個判斷,看是否符合法律、民情,或殺、盜、邪淫等。善的發揚,惡的立即改除,這就是平安香在逆境時出現的含義。順境時出現平安香,是給我們敲個警鐘,若有不遵法,不愛國可傷害別人的行為,要立即調整,依此來保持我們時時平安。
如何燒平安香
1、淨手,面朝祖師爺神像,點燃三炷香,右手持香,左手上香,先插中間一支,後插右邊一支再插左邊一支。
2、如果要許願,插香之後,默默向神像請安,告之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以及希望實現的心愿,最後虔誠地行三拜九叩之禮,示禮謝恩。
3、面朝神像,兩眼低垂,平心靜氣;兩腳離蒲團約五寸,兩腳跟相距約兩寸,足尖相距八寸;雙手抱太極與鼻齊,在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滑落於胸口;右手畫弧線向下右環繞,同時躬身,右手心向下按在墊子上,左手離胸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形成十字;雙膝跪,雙手小臂也著在墊子上,頭叩於手背上;抬頭,左手收回捂胸口,右手緊接著收回,雙手同前再握,起身站立就叫一拜一叩,一般是三拜三叩,重要節日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燒平安香的講究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是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燒平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
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燒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燒香怎么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裡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燒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愿,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八、寺院裡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燒香的意義
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岳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有一首《三寶香》說的好:“願燒道(經、師)寶香,生生常供養”。
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里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3、召亡返魂。我們做幽事道場時,又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柱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全真儀范中有“一柱返魂香”,而廣東《散花科》中更有:“三柱返魂香”之說:“一柱返魂香,徑通三界路……”,“再柱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柱返魂香,飄渺通十殿……。”
4、清靜身心。重陽祖師有一首詞《踏莎行·詠燒香》是這么寫的:“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柱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裊祥瑞。”
綜上所述,祭祀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通過燒香,人才能與神、與鬼都結下善緣。因此說:“九天之上,唯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香’又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修學戒律,就是要遵紀守法,修十善業。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或稱十善業道。修定,就是通過念佛,或誦經,或持咒,或靜坐,或參禪等方法,培養一種安定、清淨、祥和、穩靜的心態;榮辱毀譽,泰然處之;得失隨緣,不驕不餒;遇事不慌,一心不亂;從容不迫,體動心靜。心靜,則慧生,故能恰當解決人生之種種疑難、困惑與煩惱,走出低谷,走出困境,離苦得樂。所謂大將風度,指揮若定。因此,這種心態,有益於現代人生,是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