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啄蜾蠃,頭寬略等於胸寬。額部及顱頂部黑色,僅額部中央及兩複眼內緣凹陷處各有1黃斑,密布刻點及棕色短毛。單眼棕色。頰部黑色,但兩複眼後緣上部各有1黃色縱斑,刻點略稀。分布於中國河北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啄蜾蠃
- 外文名:Antepipona deflenda lepeletieri
- 綱::昆蟲綱
- 目::膜翅目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平啄蜾蠃
拉丁學名:Antepipona deflenda lepeletieri (Bluthgen)
綱:昆蟲綱
目:膜翅目
科:蜾蠃蜂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菜青蟲
寄主危害作物:蔬菜
形態特徵
雌蜂
頭部 觸角支角突黑色,柄節外緣黑色,內緣黃色,梗節背面黑色,腹面略呈銹色,鞭節黑色,僅端部腹面銹色,兩觸角窩之間脊狀隆起。唇基黃色,中央有1三角形黑斑,端部兩側突明顯,密布較淺刻點及短毛。上顎黃色,向端部漸變棕色,基部黑色,內側3齒由基部向端部漸增大。
胸部 前胸背板前緣截狀,兩肩角明顯,前半部黃色,其餘黑色,密布粗刻點及黃色短毛。中胸背板黑色,密布粗糙刻點及黃色短毛。小盾片黃色,周邊黑色,密布粗糙刻點及黃色短毛。後小盾片黃色,向下傾斜,周邊黑色,密布粗糙刻點。並胸腹節黑色,兩側黃色,兩側刻點粗糙,布有黃色短毛。中胸側板黑色,上半部有1大黃斑,下半部黃斑略小,密布粗糙刻點及黃色短毛。後胸側板黑色。翅基片黃色,中央略呈棕色,布有細刻點。翅呈淺棕色,前翅前緣色略深。各足基節黑色,但前緣黃色,轉節均呈黑色。股節、脛節均呈黃色。跗節均為棕色。各足爪有齒。
腹部 第一節背板基半部黑色,端半部黃色,黃色橫帶中央略凹陷,密布粗糙刻點及黃色短毛,第一節腹板黑色。第二節背板黑色,端部邊緣黃色,兩側各有1黃色斑,密布粗糙刻點及黃色短毛。第二節腹板黑色,端部邊緣黃色,刻點粗糙而密布,有黃色短毛。第三、四節背板黑色,端部邊緣黃色,刻點略淺。第四節腹板黑色,僅端部兩側各有1黃斑,第三節腹板端部邊緣黃色,刻點略淺。第五,六節背、腹板黑色,僅背板中部黃色。
體長約7.5毫米。
生活習性
蜾蠃的生活習性不同於其它胡蜂,其成蟲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僅於雌蜂產卵時,才銜泥建巢,或利用空竹管做巢,每巢產一卵,以絲懸於巢內側,並外出捕捉鱗翅目幼蟲等,經蜇刺麻醉後貯於巢室內,以供其幼蟲孵化後食用,一室常貯20-30條之多,封口後,成蟲即它飛。其巢多築於樹枝、樹幹、石上、地上及建築物等處。蜾蠃有寄生習性,我國浙江省曾在農田懸掛竹管,誘其產卵藉以防治農田害蟲。 成蟲體長約18毫米。
地理分布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