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黃芩(Scutellaria sieversii Bunge),又稱準噶爾黃芩,為唇形科植物,小半灌木,木質化莖,匍匐或斜升,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邊緣具深鋸齒、粗鋸齒或圓鋸齒狀,上總狀花序頂生,花冠黃色,上唇盔狀,下唇3裂,小堅果卵形。平原黃芩可做飼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平原黃芩
- 拉丁學名:Scutellaria sieversii Bunge
- 別稱:準噶爾黃芩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唇形目
- 科:唇形科
- 屬:黃芩屬
- 分布區域:北方草原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小半灌木,高8–25otll。莖基部木質化,匍匐或斜升,多由基部分枝,常帶紫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長0.5一2.5cm,寬0.4–1.6cm,先端激尖,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具深鋸齒、粗鋸齒或圓鋸齒狀,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總狀花序頂生,苞片膜質,卵形至寬卵形,花萼長2–3mm,果時萼與盾片均增大;花冠黃色,二唇形,上唇盔狀,下唇3裂,中裂片卵圓形,先端微凹,側裂片較小。小堅果卵形。
生長環境
生長在天山北坡海拔1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陽坡礫石質土壤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俄羅斯也有。
主要價值
平原黃芩為中等飼草。在草場群落中出現不多,株型較矮小,單株產量不高。營養物質含量中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中等。青綠時綿羊和山羊採食,牛樂食,馬在飢餓情況下採食。枯黃後葉片凋落,殘留的莖稈基部粗硬,木質化成分高,家畜僅採食其頂端的細枝,因此生長在秋、冬牧場上的平原黃芩,飼用價值不大。
栽培技術
是山地冷篙(Arte-misiafrigida)十博樂蒿(Artemisiaborofalensis)十刺族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草場上的次要伴生種或常見種。該處牧草種類不超過10種,草層覆蓋度15%一30%,高20–30cm,產草量15–30kg/畝.平原黃芩為中旱生植物,抗旱能力強,夏季在氣候炎熱、少雨的情況下,能夠正常生長。再生能力差。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在土壤板結、通氣性能差的情況下,仍能良好地生長。通常4月下旬返青,花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