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傳說,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遇春傳說
- 類別:民間文學
常遇春傳說,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常遇春傳說,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歷史淵源 公道鎮谷營村有個常家莊,當地常姓人家都自稱是常遇春的後代,世代傳說著常遇春大將軍的許多有趣故事。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戰功卓著,...
關於灌湯包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義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的金華城下,由於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裡...
關於灌湯包子的形成,有一個非常感人的傳說。相傳600多年前,也就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揭桿而起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中部金華城下,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七尺,還給城門加上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破不了城,只得城外江邊安營。朱元璋和他的回回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
歷史傳說 在老柳巷人的口中,卻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明朝皇基的開創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
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采石磯時留下的。朱元鄣攻打採石,誰先登上采石磯者為先鋒官。大將常遇春,勇不可擋,他手持寶劍,拔開...
最為獨特的是當地所奉祀的龍王,不同於古代神話傳說和全國各地龍王廟裡所供奉的龍王,而是神化了的歷史人物。其中,明代開國將領占了絕大多數。在冶力關鎮常山廟裡的一個石碑上,寫著"敕封",下面依次將常遇春、馬秀英、徐達等18位大明英烈傳里的人物列了出來。其中常遇春被封為洮河龍王,馬秀英被封為九天元君金母...
甲滿鄉,1956年設立甲滿鄉。地名含義 傳說一,明初一名副將軍常遇春曾帶兵到此經過,恰逢一場傾盆大雨,將士們全身濕透,脫下晾曬,盔甲滿坳,因此名地。傳說二,同治《暫陽縣誌》載:“1855年,王甲、沈滿等人在洪羅廟聚眾起義,回響太平軍,”直搗渣江,轉戰宇石寨一帶,壘石建寨,堅持鬥爭,終因寡不敵眾,...
米脂常氏是米脂縣內第三大姓氏,相傳米脂常氏為明代開國元勛常遇春之三子常森(曾被封為“昭勇將軍)之後裔。明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篡權稱帝,常森攜家眷至山西臨縣兔番村,後因看到黃河對面的陝北很宜於隱蔽,便西渡黃河隱居於米脂佳縣交界處,易名為“僧”,住永和寺,陝北音“僧”與“森”同音,以諧音志...
終於發現這個村中有個叫常遇春的壯年漢,身高丈許,頭大如斗,腰似偏桶,腳大如扇,平時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狩獵為生,能擒虎豹、打豺狼。徐達心想這就是他要尋訪的大將,遂於常遇春的母親結為兄妹,與常遇春講明救國救民的道理,將常遇春請出山。常遇春從征後,深得朱元璋厚愛,即封為主將,帶領官兵攻徐州、破...
土山村常灣是湖北省地名,傳說,明朝初期,大將軍常遇春曾在此駐兵十萬,被稱“常十灣”,後來演變成“土山村常灣”。地名含義 常:姓氏;灣:原意為水系附近的居民點,現在泛指一般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形成於明朝初期;1954年屬石勤初級社;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屬石勤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前進大隊...
③關於回族起源和回漢團結的傳說,如《回回由來》、《宛尕斯的故事》等。④風物傳說,如《石羊子的傳說》、《鳳凰城》等。⑤解釋動植物和自然現象的傳說。⑥革命鬥爭傳說,如《毛主席在單家集》、《馬本齋的故事》等。⑦歷史人物的傳說,如《海瑞的故事》、《常遇春的故事》等。民間故事 回族民間故事有反抗剝削...
此書的創作不局限於史籍,吸取了傳說、筆記等資料,從整體看,人物的刻畫和戰爭的表現,較少傳奇色彩,想像加工不太豐富。然而,劉伯溫、胡大海、常遇春、徐達、郭英、湯和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已有較廣泛的民間基礎,說唱和戲曲自然就會受影響了,人們喜聞樂見。後來,表現朱洪武與開明英烈的故事的文藝作品,逐步從歷史...
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樸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采石磯時留下的。文獻記載 典源 《異苑》卷七 晉溫嶠至牛渚...
建春門是個最富有傳說的城門。傳說當年朱元璋手下的大將常遇春強攻、甚至堵截下游江水倒灌贛州,贛州城卻巍然不動,經久攻不下贛州的訊息逼使軍師劉伯溫親自從洪都溯贛江、過十八灘來到虔城建春門外的萬松山上,一觀察發現虔城乃浮城也,於是,設計鐵柱作釘,鎖了視為浮龜的四個城門的四隻腳,又定於由帶“春”...
江南逐漸恢復平靜,其手下大將常遇春領兵百十萬橫掃江北,故事仍然在現在民間流傳。河曲舊稱(耳奧)州,與蒙古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因此元末時期,常成為主要戰場。戰爭導致大量的當地百姓逃離,元朝末年,神木縣、河曲縣一帶幾乎空無一人。朱元璋經過幾年的征戰,統一全國,登基稱明太祖。年號洪武。考慮到...
常墩 常墩是設立於2000年的地名。地名含義 傳說明朝大將常遇春住此,並有個土墩而得名。歷史沿革 自解放前得名後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農民軍攻了過來,有一塊牌子從門上掉下來,恰巧落在大將常遇春馬前,這一下被常遇春識破了機關,一連看了幾家的牌子,反正都是兩種字樣,常遇春大怒,便把此事報告了朱元璋,朱元璋正因戰事毫無進展獨生悶氣,一聞此事更是火上澆油,立即下令常遇春率軍把懷慶府地區的百姓斬盡殺絕。常遇春領命後,即率軍向...
此後,張定邊事跡缺少可靠史料記述,有被殺、改名換姓歸隱、出家為僧等多種說法(詳見本詞條“人物爭議”部分)。惟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常遇春等北伐中原時,還曾提起武昌之戰,用張定邊據城指揮的事例,告誡常遇春不要輕敵致敗。歷史評價 朱元璋:吾前在武昌,親見遇春才遇數騎挑戰即輕身赴之。彼陳氏...
當時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負責攻打蘇州虎丘,行軍時途經震澤鎮北周生盪謝家路村時,天已將近黃昏,見這地方地理位置優越,村南是周生盪,村北就是長漾,有利於水軍駐紮和操練。於是部隊士兵紛紛脫下身上的盔甲(卸甲),準備在此宿營休息。在問及老百姓這裡是何處時,因當地百姓從未見過那么多兵進村,都嚇得膽戰...
傳說背景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開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他封6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花雲...
常遇春“夢洗五台”二說 孫傳庭夜宿城隍廟 高山與劉漢武 周羅挾石獅 朝元故事三則 駿馬易主 王丕顯進士賀會 五台英雄史陸平 抗日英雄劉有紅 不怕坦克劉玉良 磚廟村來了個聶司令 五台山楊來脫險 五台名旦“水上漂”山川史話 小五台山盡朝暉 青山聖母與小北台 縻馬座與漢文帝 茶房與劉秀 雲中對弈 這裡有座雙泉寺...
趙清獻的傳說 張縣丞揮淚斬子 高公祠 徐安貞題匾額 宋濂借書 胡公毀冊 長興縣丞吳承恩 湯顯祖以情感化囚犯 通濟堰的故事 兩個雪團送灶 兵家將帥故事 走馬退吳王 岳飛旗開得勝 岳飛不吃翻麵條 戚繼光斬子正法 戚繼光點將 戚夫人堅守新河城 戚家軍顯神威 葛總兵寶刀顯靈 侯繼高抗倭 常遇春大破衢州城 楊兵部借地 ...
冶海天池位於臨潭縣冶力關白石山與八角鄉廟花山峽谷中,是一面積為6.2平方公里的高峽平湖,因湖邊建有常爺(明將常遇春)廟,所以也稱常爺池。冶海湖海拔2700米,水深11米左右,呈翠綠色。春暖花開之時,碧波蕩漾,漣漪綽 綽。冬季湖水結冰,冰面頓現千奇百怪的圖案。由於晶體紛繁,造型多樣,站立冰面,仿佛身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