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絕滅

常規絕滅

(normal extinction) 指生命史中各個時期都以一定的規模經常性地發生的絕滅,表現為各分類群中部分物種的替代,即新種的產生和某些已有物種的消失。

絕滅,常規進化,

絕滅

古代生物在一定地質時期內的消失。從性質上看,絕滅可分為種系絕滅和終極絕滅。前者是從舊種演變出新種,譜系並未中斷,這是進化過程中的新陳代謝現象,並非真正的絕滅;後者指一個物種的所有群體都消失,譜系中斷,成為真正的絕滅。生物學上所講的絕滅,通常是指終極絕滅。從規模上看,絕滅又有大小之分,標準是某一地質時期內“科”消失了多少,小規模的絕滅,速度較慢,一般屬正常現象;大規模的絕滅,速度很快,許多“科”在較短的地質時期內全部消失。大規模的絕滅一般發生在地質時代交替期間。地史上發生過6次大規模的絕滅。第一次發生在5億年前的寒武絕末期,約有50% 動物的“科”絕滅;第二次在3.5億年前的泥盆紀,約有30%動物的“科”絕滅;第三次在2.3億年前的二疊紀,約有50%動物的科絕滅;第四次在1.8億年前的三疊紀,約有35%動物的“科”絕滅;第五次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規模最大,恐龍、菊石等全部消失;第六次在1萬年前,許多大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消失了。絕滅的原因很複雜,學者們提出過種種學說來解釋。一般說,主要原因是環境條件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而生物種群沒有產生出有關的變異來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所以絕滅了。
恐龍恐龍

常規進化

1, 當接近球形的地球團在逐漸凝固時,其外殼表面高低差別應該不會很大;可實際,海拔有4~5公里的高在全世界共有14座,最高珠穆朗瑪大於8848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在4公里下,最深為11034米。即地表的高低差接近20公里。如此大的地表高低差到底是如何形的?
2, 按照常規陸地應該是逐漸降低到海底;可實際是:開始的坡度比較小,稱之為“大陸架”;後來都變“陡坡”,有的非常陡峭,與幾千米深的海底相連,稱之為“大陸坡”。這種陡峭的大陸坡是如何形的?
3, 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公里,大陸為約33公里,高山和高原為70公里以,而大洋的海底,地殼僅約幾公里。這些數據違冷卻的原理。地殼的降和凝固,依靠向大散。散快的,結的地殼則厚。的對流傳和化吸等散的速度比依靠空散的大陸,要大的多,為什麼海洋的地殼卻如此的薄?
4,目前有不少同意:在6500萬年前,直徑10公里的行星在墨西哥撞出希克蘇魯伯隕坑(直徑約198公里)是恐龍發生絕滅的原因。2007年通過鑽探該隕坑的岩石證實:此坑出現的時間比恐龍絕滅早30萬年,從而否定了這一理論。這一驗證最大的貢獻是:過去認為由於直徑10公里的行星撞擊墨西哥,使粉塵揚遍全地球,造半年以暗無天;植物沒有光合作用而死亡,導致恐龍餓死。因這個行星的撞擊,引起全世界火山大爆發,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室體,加到是甲烷和森林燃燒,也產生許多二氧化碳,導致室效應。現在看,所有這些解釋全都是子虛烏有的臆猜!居然讓許多專家學者相信,實在令人齒冷。我們應該保護動物,愛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