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套用手冊

常用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套用手冊

《常用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套用手冊》是1998年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539013398
  • 頁數:930
  • 定價:48.00
  • 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6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較詳盡介紹了常用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
主治,現代藥理學研究,臨床套用,主要方劑,使用
注意;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醫藥學工具書。
其實用性強的表現為:①它可指導臨床醫生
(特別是“西學中”醫生與基層醫生)正確運用中醫
藥學,提高醫療水平;②它可幫助對中醫藥學有興
趣的讀者成為“半個醫生”;③它為千千萬萬個普通
讀者提供了一部有價值的中藥保健工具書。

作品目錄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基質與藥用部位
第二章 中藥的炮製
第三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與五昧
第二節 升降浮沉
第三節 歸經
第四節 毒性
第四章 中藥的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
第一節 中藥的化學成分
第二節 中藥的藥理研究
第三節 中藥的化學成分與其藥理效用的關係
第五章 中藥的配伍
第六章 用藥禁忌
第七章 中藥的劑量
第八章 中藥的用法
各論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麻黃
桂枝
荊芥
防風
細辛
羌活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薄荷
桑葉
柴胡
升麻
葛根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石膏
知母
桅子
夏枯草
天花粉
第二節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
大青葉
板藍根
魚腥草
紅藤
敗醬草
山豆根
鴉膽子
蚤休
半邊蓮
白花蛇舌草
第三節 清熱涼血藥
生地
玄參
牡丹皮
赤芍
第四節 清虛熱藥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第三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大黃
芒硝
蘆苔
第二節 潤下藥
火麻仁
郁李仁
第四章 祛水濕藥
第一節 祛風濕藥
獨活
木瓜
威靈仙
雷公藤
秦艽
防己
稀簽草
桑寄生
五加皮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黃苹
黃柏
黃連
龍膽草
第三節 溫寒燥濕藥
蒼朮
厚朴
第四節 芳香化濕藥
廣蕾香
砂仁
第五節 峻下逐水藥
甘遂
大戟
蕪花
牽牛子
第六節 利水鋸濕藥
獲苔
澤瀉
豬苓
車前子
木通
滑石
茵陳
金錢草
虎杖
第五章 溫里藥
附子
乾薑
吳茱萸
丁香
高良姜
革撥
第六章 行滯藥
第一節 理氣藥
橘皮
青皮
木香
香附
川糠子
烏藥
薤白
積實
沉香
第二節 活血藥
川芎
延胡索
乳香
鬱金
益母草
紅花
桃仁
丹參
牛膝
魔蟲
骨碎補
馬錢子
水蛭
莪術
斑蝥
第七章 消食藥
山碴
雞內金
麥芽
萊菔子
神曲
第八章 驅蟲藥
使君子
苦楝皮
擯榔
第九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小薊
地榆
槐花
苧麻根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三七
茜草
蒲黃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白芨
仙鶴草
紫珠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艾葉
炮姜
第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溫化寒痰藥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白芥子
皂莢
旋覆花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桔梗
貝母
瓜萎
竹茹
天竺黃
海藻與昆布
第三節 止咳平喘藥
百部
苦杏仁
蘇子
紫菀
款冬花
草藶子
批把葉
桑白皮
第十一章 安神藥
琥珀
龍骨
硃砂
磁石
遠志
酸棗仁
柏子仁
合歡皮
第十二章 平肝熄風藥
羚羊角
石決明
牡頗
珍珠
天麻
鉤藤
刺漠蓖
玳瑁
赭石
全蠍
娛蚣
僵蠶
地龍
靈芝
第十三章 開竅藥
麝香
冰片
葛蒲
蘇合香
安息香
牛黃
贍酥
第十四章 補益藥
第一節 補氣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朮
山藥
扁豆
甘草
大棗
蜂蜜
第二節 補血藥
當歸
熟地
何首烏
白芍
阿膠
龍眼肉
第三節 補陰藥
沙參
麥冬
天冬
石斛
硼砂
爐甘石
鉛丹
砒石
附錄藥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