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現絲蟲病

常現絲蟲病,又稱常現棘唇線蟲病,系由常現絲蟲寄生於體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腸系膜、腎周圍或腹膜後組織所致的寄生蟲病。本病通過庫蠓叮咬傳播。

基本介紹

  • 別稱:常現棘唇線蟲病
  • 英文名稱:filariasis perstans
  • 常見病因:常現絲蟲
  • 常見症狀:頭痛,關節痛,神經精神症狀,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
  • 傳播途徑:庫蠓叮咬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常現絲蟲雌蟲長,寬為(70~80)毫米×120微米,雄蟲長,寬為45毫米×60微米,微絲蚴長,寬為200微米×4微米,無鞘膜,無規則的周期性。中間宿主--庫蠓叮咬人體時,微絲蚴被吸入,約經7天在體內發育成感染期幼蟲,當庫蠓再次吸血時,感染期幼蟲即自喙逸出至人體皮膚上,經吸血創口而侵入人體,在人體內約經1年發育成熟,成蟲移行於皮下結締組織而發病。

臨床表現

常現絲蟲病可長期寄生而不產生症狀,但有些病例可出現多種臨床症狀,包括血管神經性水腫,與羅阿絲蟲卡拉巴腫相似,有頭痛,關節痛,神經精神症狀,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嚴重者可出現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

檢查

1.抽出液檢查
有積液者可穿刺抽液塗片鏡檢。
2.血象檢查
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可作為輔助檢查。血液可找到微絲蚴。厚血片染色檢查法,不但可以查到微絲蚴,而且經染色可鑑別蟲種。

診斷

血液內找到微絲蚴可以作為確診的依據。

鑑別診斷

應與盤尾絲蟲病、歐氏絲蟲病相鑑別。做蟲種鑑別,如厚血片染色檢查法。也可通過臨床表現鑑別,如盤尾絲蟲病的臨床特徵為眼部損害。

併發症

可並發關節炎、心包炎、嚴重患者出現心力衰竭。關節炎可表現處關節疼痛、關節腫大。寄生於心包的蟲體可引起心包組織病變,症狀有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出現休克、心力衰竭。

治療

1.藥物治療
甲苯達唑療效較好,2次/天,連服30天。也可採用甲苯達唑和左旋咪唑聯合療法,分次服用,療程10~14天。乙胺嗪對常現絲蟲成蟲和微絲蚴作用不夠滿意,常需幾個療程,2~3周為1個療程。
2.手術治療
對於絲蟲感染後期水腫、心包炎嚴重者可施外科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