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牧鎮

常牧鎮

常牧鎮位於?>貴德縣東南部,於2006年經全州鄉鎮區劃調整由原東溝鄉和常牧鄉合併撤鄉建鎮,是全縣以牧為主的鄉鎮。東與尖扎縣為鄰,南與貴南、澤庫、同仁縣接壤,西與新街回族鄉、河西鎮相連,北與河東鄉、河陰鎮毗鄰。鎮政府駐地周屯村距縣府18公里,總面積1231.54平方千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山丘草原,境內山巒起伏,溝壑連綿,平均海拔2510米,年平均氣溫5.2℃,屬冷溫乾旱氣。草原區地處高寒,地表植被普遍矮小,境內下崗查年平均氣溫0.8℃,全年平均降水量457毫米,農作物生長期198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牧鎮
  • 外文名稱:Changm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
  • 電話區號:0974
  • 地理位置:貴德縣東南部
  • 面積:1231.54平方千米 
  • 人口:1785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高原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青E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各村情況,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轄上查崗、下查崗、都秀、拉德、切扎、吾隆、乾果羊、周屯、上蘭角、下蘭角、色爾加、浪查、苟後扎、豆後漏、卷木、梅加、加卜查、卻加、斜馬浪、新建坪、蘭角新村、高紅崖22個村委會。民國時、解放初屬貴南牧區,1958年劃歸貴德縣常牧鄉,後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常牧公社,1963年改為常牧鄉,1972年改為常牧公社,1984年改為常牧鄉,2006年和東溝鄉合併改為常牧鎮。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貴德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自然資源

鎮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猞猁、沙狐、岩羊、黃羊、狼、赤狐、旱獺、荒漠貓等;野生禽類有岩鴿、鷹、野雞、貓頭鷹、鶴、斑鳩、雪雞等;中藏藥材有大黃、雪蓮、冬蟲草、甘草、水柏枝、當歸、麻黃等。自然景觀有貴德八景之一的“龍池靈湫”(即龍王池景區),距縣城52公里。投資1.7億元總庫容量1088萬立方米的馬什格羊水庫建設於2012年已全面啟動。

各村情況

全鎮轄22個行政村,79個自然社,總人口17852人(2017年),有藏、漢、回、土等四個民族,其中以藏族居多。鎮政府駐地周屯村距縣府18公里。
1、周屯,為常牧鎮鎮政府所在地。地理坐標北緯35°55ˊ,東經101°32ˊ。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溫日差較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寒冷,一年四季溫差較大。全村3個自然社,200戶,882人。
2、上崗查,位於鎮政府所在地周屯村南37公里處,距縣城55公里。全村轄10個社,有703戶,3042人。全村以牧為主,輔有430畝耕地。平均海拔3200米,年平均氣溫1~3.7℃。現有牲畜頭數43384頭,畜均占有草場6.08畝。村內建有3所幼稚園。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座,現有僧侶35名、活佛1名。
3、下崗查,位於鎮政府所在地周屯村南31公里處,距縣城49公里。全村轄6個社,有398戶,1745人。全村以牧為主,平均海拔3200米,年平均氣溫1~3.7℃。現有牲畜頭數43384頭,畜均占有草場6.08畝。年牲畜出欄數16420隻。村內建有1所幼稚園。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座,現有僧侶19名。
4、都秀,距貴德縣常牧鎮政府駐地43公里,地勢崎嶇,氣候條件惡劣。屬於純牧業區,自然災害頻繁。該村東鄰崗查,南接直亥雪山,西鄰拉德,北鄰豆後漏、斜馬浪、新建坪等地。境內有“龍王天池”、“雪山瀑布”等著名景觀,還有廣闊的天然平坦牧場“尕澤灘”、“扎西灘”。全村有6個自然社,367戶,1632人。該村占地面積51萬畝,其中草場面積50萬畝,耕地面積3971畝。
5、拉德,位於常牧鎮西南處距離鎮政府約20公里,全村6個自然社,281戶,1420人,勞動力670人,全村耕地面積6700畝,草場圍欄面積6萬畝,各類牲畜27033頭(只),林地面積2萬畝。黨員35名,其中女黨員2名。全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有寺院1座,僧侶13名。
6、切扎,距鎮政府9公里,全村3個自然社(純牧業),153戶,607人,轄區分布在吾隆部落以北,西接常牧鎮的上蘭角、苟後扎等部落;北接常牧鎮的色爾加、浪查和河東鄉的邊都等部落。切扎部落內有4個措哇,即環倉措哇、力加措哇、口格措哇、賀仁措哇。
7、吾隆,位於常牧鎮東南部22公里處,全村3個自然社,205戶,823人,勞動力332人。有各類牲畜19000頭(只),現有可利用草場13萬畝,其中禁牧草場7.1萬畝,草畜平衡面積5.9萬畝,實現草場圍欄面積為14.38萬畝。
8、卻加,東鄰豆後漏,南鄰周屯,西鄰上蘭角,全村2個自然社,95戶,377人,勞動力260人,全村耕地面積554畝,各類牲畜1300頭(只),林地面積500畝。黨員活動室3間,黨員31名,其中女黨員4名。
9、豆後漏,最早是一個部落的名字,後演變為村的名字;最早的部落仍然存在在三社,而後又搬遷來6個大的部落,鐵瓦寺第三世、第四世後裔以後,由寺院活佛管理,以“仁”為思想教育世人,全村共有4個自然社,176戶,824人,全村耕地面積1418.5畝;黨員24名,其中女黨員7名。
10、苟後扎,全村4個自然社,101戶,428人,勞動力203人,全村耕地面積549.7畝,各類牲畜5480頭(只),林地面積500畝。黨員活動室3間,黨員29名,其中女黨員6名。
11、加卜查,全村3個自然社,179戶,618人,勞動力345人,全村耕地面積1011畝,各類牲畜920頭(只),林地面積140畝。黨員活動室5間,黨員23名,其中女黨員4名。
12、卷木,位於常牧鎮政府11公里東側,全村2個自然社,107戶,466人,勞動力281人,全村耕地面積884畝,草場圍欄面積24000畝,各類牲畜2497頭(只)。黨員16名,其中女黨員2名。卷木村名為藏語系古代部族為名有拉貢麻、拉秀麻2個自然村本村是一百多個家庭組成的,除了一個家庭都是藏族,土地肥美氣候溫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本村村民團結友愛,熱愛勞動,但經濟收入很低,考莊稼和四處打工來維持生活,因環境的因素教育也相對落後,需要改進和發展的重要方向。
13、梅加,村名為藏語系古代部族之名拉貢麻拉哇麻拉秀麻當肉扎所在地分布在羊智河中游,東鄰吾隆村,南鄰下崗查,西鄰卷木村。位於常牧鎮政府十五公里東側,全村5個自然社,219戶,836人,勞動力408人,黨員32名,其中女黨員2名。全村耕地面積1108.3畝,草場圍欄面積10950畝。
14、浪查,共有4個自然社,104戶,410人,全村耕地面積1234.7畝;黨員15名,其中女黨員2名;全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養老保險參合率達99%。
15、色爾加,《青海記》曬爾加,藏語稱色爾加。一位來自西藏的格西色爾加拉然巴長期在此居住,形成一個較少的部落而落居。共有3個自然社,175戶,715人,全村耕地面積3620畝;黨員26名,其中女黨員4名;全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養老保險參合率達92%。
16、上蘭角,距離貴德縣城18公里;交通方便、地理環境優越。全村3個自然社即熱賽、格爾加、阿仁;共205戶,667人,以北連線色爾加村、浪查村等,西接下蘭角村;南接現常牧鎮政府所在地周屯村。
17、下蘭角,共有3個自然社,150戶,458人,全村耕地面積1202.67畝,草地14000畝;黨員37名,其中女黨員5名。
18、蘭角灘,該村村民於1985年從貴德縣尕讓鄉洛乙海、三角浪、關加村陸續搬遷至常牧鎮蘭角灘村,共有4個自然社,159戶,584人,全村耕地面積1580畝,林地12畝;黨員32名,其中女黨員4名。
19、高紅崖,東鄰都秀,西鄰拉德、高紅崖村位居中間,全村2個自然社,85戶,246人,勞動力129人,現已搬遷至其他5個鄉鎮22個村。
20、斜馬浪,位於常牧鎮政府以南6公里,全村1個自然社,97戶,376人,全村耕地面積1123畝,草場圍欄面積7000畝,各類牲畜600頭(只),林地面積400畝。黨員33名,其中女黨員10名。
21、新建坪,位於常牧鎮政府以南8公里,全村2個自然社,121戶,474人,全村耕地面積1136畝,草場圍欄面積5200畝,各類牲畜870頭(只),林地面積940畝。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5名。
22、加卜查,位於常牧鎮南面3公里,全村3個自然社,177戶,617人,耕地面積1011畝,林地面積659畝。黨員23名,其中女黨員5名。

社會事業

25個村均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村主幹道均通暢,其中52個社實現村社道路硬化,28個社為簡易砂路。基本實施電網覆蓋,解決了生產用電,尚有167戶需要解決生產用電。
醫保養老保險和低保情況:農牧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為15932人,參保率為95%,城鎮居民參保人數307人。新型農村牧區養老保險截參加人數為7282人,參保率為71%。按政策動態管理調整農村低保戶,2016年低保戶449戶,1251人。
保障性住房建設:2015年,完成農區400套獎勵性住房、150套危房改造;完成牧業六村150套遊牧民定居房建設項目。

地圖信息

地址: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