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常熟言子祠,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知縣孫應時建。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知縣王爚遷建言子祠於文廟之後,是為將言子祠納入文廟建築序列之始。
元大德間(1297~1308年),改稱吳國公祠。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建言子祠於文廟(大成殿)東。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聖祖南巡御書“文開吳會”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御書“道啟東南”額,曾俱榜祠中。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兩江總督曾國藩再修。
2017年起,常熟市共投資了4800萬元實施言子舊宅維修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並於2019年9月起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布局
常熟言子祠,今存三進:第一進祠門、第二進儀門與西廂房、第三進享殿,均為明代建築。正殿的木質結構部分保持了元代型制。言子祠現存的祠門、儀門與西廂房、享殿等三進房屋,均為明代建築,其中享殿外形為方三間單檐歇山頂,面闊和進深約10米,殿柱均由金絲楠木製成。
常熟言子祠中有墨井一口,又名言公井,是祠中僅存的言子遺蹟,已歷二千多年。井旁有湖石一塊,上刻隸書“墨井”兩字。據載,井原深十丈,闊三丈,水黑而味甘。現天已同普通水井無異。井旁原有浣衣石一塊,周三尺。
文物遺存
常熟言子祠內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祭碑、乾隆及光緒間鐫一松山房四止圖、言子墓圖、言子像等碑刻文物共6塊。
歷史文化
言子
言子,本名言偃(前506~前443年),字子游,出生於常熟,是孔子72賢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孔子去世後,他返回吳地傳學,成為啟發東南文化的先驅,被尊為“言子”。
文物價值
常熟言子祠是常熟保存最早的古代官式祠廟建築,也是中國唯一一處在文廟區域內單獨設祠祭祀孔子弟子言偃的建築,對研究和傳承儒家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
常熟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常熟言子祠,路程約2.9千米,用時約1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