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吳市中學

常熟市東吳學校一般指本詞條

吳市中學的前身是吳市國中補習班。解放初期、熱心教育的地方人士就倡議籌辦國中。1952年春季,始辦吳市國中補習班,招生20多人(大多是社會青年),附設在吳市中心國小內。52年秋,國中補習班從國小內遷出,借設在吳市鎮東街司馬氏宅(文起堂)內。經縣文教局正式備案,定為民辦性質,並續招新生。當時,在吳市區黨政領導關心下,在地方工商界人士支持下,由顧兆 、馬允武、耿於民、楊乃朴、侯福生、馬邦驊、徐紹裘等,組成吳市國中籌建委員會,發動地方工商界集資辦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熟市吳市中學
  • 占地總面積:24665M2
  • 建築總面積:11360.6M2
  • 學生總數:1100多
學校簡介,學校發展,

學校簡介

1953年元旦後,吳市國中補習班遷至吳市鎮西街端北側的"達德堂"內,(達德堂是由富戶吳乾臣在1947─1948年捐資興建的,原屬吳市中心國小分部。1952年下半年,由地方工商界集資擴建了教室3個,國小分部就併入本部),即今吳市中學舊址。1955年春,吳市國中補習班改名為常熟縣吳市國中文化補習學校。從當年秋季起,每年招收新生兩班,教師編制也有增加。 1957年上半年,由縣文教局批准,改名為吳市初級中學,由民辦轉為公辦,首任校長是孫鴻鈞。吳市初級中學成立後,師資力量得到了加強,教學生活設施都有了改善。1957年暑假在"達德堂"(老教室)北面新建教室4個,將"達德堂"用作大會堂。1959年,在吳市鎮西巷門外新建師生宿舍兩排共12間,同時在大會堂東南角新建食堂3間,之後,又逐年添置了實驗儀器、藥品、圖書資料、體育器材等。60年代,正是吳市國中的發展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陷於癱瘓。1967年10月"複課鬧革命",貧下中農和工人宣傳隊先後進駐學校,建立起革命生產領導小組,主持學校行政工作。1968年恢復招生,並始辦高中班,學制由"三三制"變為"二二制"。從1968年至1976年,學校規模有所發展,先後新建教室6隻,又遷建了食堂。

學校發展

1977年起恢復升學考試制度,學校教育又開始走上正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80年起學制恢復"三三制"。為保證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學校依靠政府撥款和捐資助學,先後七次翻建和擴建了校舍,建了教學樓3幢,教工宿舍樓一幢,實驗樓一幛,大飯廳、食堂一所。1991年建了300M環形運動場,93年翻建了廁所,94年建了門衛樓,98年建造了綜合樓,99年吳市成人教育中心校併入我校,擴大了規模,2000年翻建新教學樓四層共24隻教室。學校占地總面積24665M2,校舍建築總面積11360.6M2。
2006年9月,經常熟市教育局批准,學校與常熟市碧溪中學合併為常熟市新港中學,新校址為原碧溪中學校址。2015年9月,學校整體搬遷至常熟市碧溪新區,易名為濱江實驗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為周國新。原吳市中學校址改為外來工子弟學校----常熟市東吳學校,現任校長為夏正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