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瀟(畫家)

常瀟(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瀟,山西運城人,,2017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導師薛亮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在站博士後,導師林容生先生。

現為山西大學碩士生導師,文化部中國文藝促進會博士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三靜書畫院特聘書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瀟
  • 畢業院校:中國藝術研究院
  • 籍貫:山西運城
  • 學歷:博士
藝術成就,名家評價,作品欣賞,

藝術成就

參展:
2012年作品《太行奇雲出岫來》入選“風華三晉——山西省青年美術作品展”。
2012年作品《家在青山綠水間》入選“慶祝十八大召開——山西省美術作品展”。
2013年作品《臨王蒙青卞隱居圖》入選“2013山西省中國畫經典作品臨摹展覽”並獲優秀獎。
2013年作品《國色天香》入選“美麗山西—花鳥畫小品展暨第四屆山西省花鳥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幽谷圖》入選山西省第四屆山水畫大展。
2014年北京丹鳳朝陽美術館“山水同行——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級博士生六人展”。
2014年獲得“2014首屆藝典保利杯中國水墨大獎賽——水墨新銳獎”。
2015年北京三恆美術館“一平記——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作品展”。
2015年“妙品醉風情——美術博士江蘇交流展”南京宜興江陰。
2015年北京恭王府“早春三月——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級美術學博士生作品展”。
2015年“墨攻——藝典保利杯水墨大獎賽獲獎作品展”798藝典空間。
2015年“詩意的邂逅——新生代水墨畫家作品展”南京諸子藝術館。
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名家書畫展南京新華日報社。
2015年2015南京國際青年藝術雙年展金陵美術館。
2015年“問道丹青”——美術學博士繪畫邀請展威海半島美術館。
2016年 藝道傳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青州邀請展
2016年 第四屆全國九城藝術聯展(南京、成都)
2016年 江山多嬌——常瀟、亓文平山水畫聯展(珠江美術館)
2016年 《藝術市場》第二屆新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2016年 尺素心源——常瀟山水畫作品展
2016年 第五屆全國九城藝術聯展
2016年 “中國未來”——第二屆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2016年 融進與疊生——中國水墨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2017年 青春筆墨 時代氣象——當代十六位博士書畫迎春邀請展
2017年 山東推薦——最具潛力藝術家展
2017年 第六屆全國九城藝術聯展
2017年翰墨交契——中國畫博士六人展
2018年 首屆江蘇藝術雙年展
2018年奮進新時代 多彩新巨鹿——走進巨鹿杏花節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8年陽春格物——藝術博士書畫作品展
2018年《國色丹青》中國畫山西教育名家作品邀請展
另有多幅作品發表於《美術》、《書與畫》、《美術報》、《新華日報》、《團結報》、《現代快報》、《中國書畫報》、《文物鑑定與鑑賞》、《美與時代》、《書畫與收藏》等專業刊物。部分作品被恭王府、釣魚台國賓館以及畫廊、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出版《尺素心源——常瀟山水畫作品集》、《學一百通·青綠山水》。

名家評價

跬步千里丹青志
薛亮 (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甲午年春,余至北京閱卷,觸目眾多作品試卷,一幅青綠山水如鶴立亭亭,當得高分。即此,生於運城,長於晉地的寒門學子常瀟被納入門下。有幸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習博士生課程,既事丹青又問道於院內諸學者大家,至今已逾春秋。寒來暑往,臨池不輟,浸淫傳統,借鑑前賢,旁涉西方,寫生創作,遊目騁懷,漸有進境。學子登堂入室,坦途在前,能不為之擊掌?
所幸常瀟初涉繪畫即入正途,於歷朝歷代經典名作反覆摹寫,然略有體會而難得要領,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其悟性過人,年來,略經點撥,即觸類旁通。觀近作,構圖嚴謹縝密,知其虛而著用意於實,於畫面開合之中時見新意,設色典雅綺麗,具古艷之美。偶作水墨備色彩之韻,清雅可人。其用筆入書法之意趣,線條點畫文質自具,合古意而有自己。生於北地,筆下之景多為山巒峭拔,石骨嶙峋,有生死剛正之美,堂堂正正之韻;畫面圖式饒有別致,然正脈不倚,斯可喜也。得英才而育之,為師一幸。
學子性平靜,善待人,苛於己,勤過人。讀書真事業,磨墨靜功夫,當為常瀟來日之座右銘。先賢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願常瀟跬步而行至丹青之極境,積漸悟之功於藝事高標。假以時日,自臻千里。諸君拭目,吾言不謬。
繪意成形妙釋情懷——論常瀟的青綠山水畫
文/姜坤鵬
在當代青綠山水畫家中,常瀟是一位新秀。生活中,他溫文爾雅、外慧內秀;藝術創作上,他孜孜不倦,努力攀登藝術的高峰。他著眼傳統,反覆思忖題材、筆墨形式;又於繼承之中有探索,著意整合與重構自己的意象山水。
凡人皆能感受山川自然之美,作為畫家,常瀟的青綠山水,並非純粹的自然之境,而是將“眼中之山”不斷融為物我一體的“胸中之山”。從“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熔鑄了他的思想、趣味,以及對自然、對藝術、對人生的解讀。閒暇時的常瀟,經常在紙片上畫草稿,看似不經意,實則用心推敲畫面元素的布局,比如山的高低、遠近、虛實等。其時,他全神貫注於對象之上,以虛靜之心照物,心與物冥為一體,既是推敲畫面構成形式,更是抒發“自我”內心情境。有了胸中之山的構思,畫家“得之於心”並“應之於手”。
在題材上,常瀟著力描繪湖山景色,高人隱士、山澗垂釣等闊遠的景觀。技法上力追傳統,細緻刻畫山、石、樹木。尤其是對山石的表現上,常瀟將其符號化、意象化、裝飾化。這種經過加工後所形成的圖式同時帶有“抽象美”和“具象美”的因素。常瀟一方面在“筆道”中“模擬”自然中物像的大致輪廓,另一方面“筆法”中飽含著自身獨立“抽象美”屬性。乍一看常瀟的繪畫,對於山石表現,看似具有“一致性”,但仔細觀察確有精到之處。畫家努力追求線與線之間的和諧,如線的虛實、疏密。在用色上,為了增強畫面色墨暈染的效果,賦予作品深遠的意境,常瀟對色彩的透視、位置用心布置。他也巧妙利用水墨易洇的優點,儘量降低色彩的純度和明度,採用花青、赭石、頭綠多遍罩染,使畫面獲得厚實並通透、堅實且明快的視覺效果,畫面盡現溫蘊俊秀之美。
常瀟的作品流露出一種超越俗世的清雅與幽微,構圖飽滿。畫中的一山一石、一樹一草、一澗一溪等每個細節都耐人品味。幽幽遠山,山石樹木,懾人心魄,讓人如臨仙境,產生無限嚮往。“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畫家雖居於小小的畫室之內,但是卻在方寸宣紙間,以筆墨變為“臥遊”之具覽山水勝跡。有的作品描繪臨秋登高遠望之景。畫面上群山聳立,江河浩淼,于山嶺、坡岸、水際中布置茅居村舍,行船漁者等,刻畫精細,意態生動。畫面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漁舟遊船,蕩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對於樹布置和刻畫,有主有次,相互映襯;樹之乾、枝、葉表現技法各異,表現出“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之意境。叢林掩映之間,碧波江水之上,或有流水覓知音,或有品茶會知己,趣味盎然,讓人浮想聯翩。
因此,從“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再到“手中之山”,常瀟的作品塑造青綠山水畫當代表現形態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山水的本色回歸;他用重新整合的繪畫語言傳遞了當代青年畫家的山水情懷,其畫風既洋溢著清麗工整、溫蘊俊秀之美,又透露出陽剛雄偉、博大雄渾之境。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