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煤礦志(1958-2007)》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常村煤礦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村煤礦志(1958-2007)
- 作者:常村煤礦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30006
《常村煤礦志(1958-2007)》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常村煤礦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常村煤礦志(1958-2007)》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常村煤礦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常村煤礦志》的編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
常村煤礦志 《常村煤礦志》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村煤礦志》編纂委員會編
1958年7月開始建井,1959年10月建成投產,投資142.38萬元。由於沒有地質報告書,只靠境內21號鑽機和千秋、常村2個生產礦井提供的資料,進行設計,建井後發現有許多採空區(2~1煤層),儲量大大減少。大躍進形勢下不合理的開採,使礦井服務年限大為縮短。1966年5月,127地質隊對井田的41線以西進行了清查,41...
常村是河南省輝縣市下轄村,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4.1萬。輝縣市轄鎮。1958年設常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4年建鎮。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區7.5公里。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4.1萬。衛(輝)方(莊)公路過境。2006年,轄28個村委會:常村東村、常村西村、常村北村、荒里村、古章村、百間寺村、沿東村、沿西村...
常村鎮,隸屬河南省新鄉市長垣市,常村鎮位於長垣、封丘縣、滑縣三縣交界處,全鎮面積75.14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常村鎮人口6.5萬人。民國時屬二區,抗日戰爭時屬衛南縣,解放後屬長垣九區,1958年為常村人民公社,1964年將太行堤以南村莊劃歸封丘縣,1983年改公社為鄉,2001年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常村...
常村南溝是河南省地名,因先居者姓氏及所在地理位置命名。地名含義 因常姓先居在常村南故名。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建立常村,解放後隸屬於澠池縣,1958年屬澠池縣澠池縣常村公社梁溝生產大隊,1970年屬義馬礦區常村公社常村生產大隊,1983年屬義馬市常村鄉常村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常村鎮常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改...
1949年11月,分屬常村、栗林店、雙山3個鄉。1950年,又分屬常村、柳樹王、文集、栗林店、下馬莊、五間房、府君廟、雙山、葛莊9個小鄉。1954年,成立常村中原社。1956年,改為常村中原社為常村中心鄉。1958年8月,改為常村管理區,隸屬夏李公社。1960年6月,從夏李公社分出建立常村公社。1984年,由常...
該村原名西常村,後來發展村大人多,以村中大廟為界,分成南、北兩個村子,廟北為後西常,廟南為前西常。1948年屬二區管轄,1956年屬郭村鄉管轄。1958年10月,設立前西常生產大隊,屬布村公社管轄,1962年屬郭村公社管轄。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實行...
因所在地西常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西常村水電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水利設施,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尚未核定文物保護單位等級。據1986年版《修武縣誌》載:1958年6月22日,修武縣在西常村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開始施工。1959年10月上旬,西常村水力發電站建成開始送電,容量48千瓦。...
初被窯 初被窯是河南省的地名,初挖窯洞居住,建村後人稱今名。地名含義 是村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地點。歷史沿革 1948年屬輝縣第五區。1958年屬常村公社和漫大隊。1969年屬張村公社和漫大隊。1983年屬張村鄉和漫村委會。2007年因自然條件差而遷。
東結窪是河南省地名,以地理位置命名。地名含義 因為此處地勢較低,人們靠近窪地種植糧食得以生存,在窪地東邊居住,因此叫東結窪。歷史沿革 1958年屬澠池縣常村公社馬莊生產大隊,1970年屬義馬礦區馬莊生產大隊,1983年屬義馬市常村鄉馬莊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常村鎮馬莊村民委員會,2007年改鎮為街道 、村委會改居...
張復初又名張明善,義馬市常村人,生於1905年2月。1927年在鐵門國小任教。後到觀音堂民生煤礦,歷任教員、文牌、股長、總務主任等職。1955年9月張復初出席澠池縣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曾任教育科副科長、文化館館長。1956年升任澠池縣副縣長。1968年秋末,因受迫害致死,終年六十三歲。 [1] ...
東風溝 東風溝是河南省的地名,為與“西風溝村”相別,得名。地名含義 是村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地點。歷史沿革 1948年屬輝縣第五區。1958年屬常村公社黃道水大隊。1969年屬張村公社黃道水大隊。1983年屬張村鄉黃道水村委會。2007年因自然條件差而遷。
二仙窪 二仙窪是河南省地名,以傳說故事命名。地名含義 傳說有兩個神仙在此地結婚定居,故名二仙窪。歷史沿革 1958年屬澠池縣常村公社河口生產大隊,1970年屬義馬礦區河口生產大隊,1983年屬義馬市常村鄉河口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常村鎮河口村民委員會,2007年城鄉一體化,全村搬到居民集中居住區。
西谷水 西谷水是河南省地名,根據地理方位而得名。地名含義 村建在邊牆嶺西側山谷中的泉水旁,故名。歷史沿革 1948年屬輝縣第五區。1958年屬常村公社黃道水大隊。1969年屬張村公社黃道水大隊。1983年屬張村鄉黃道水村委會。2007年因自然條件差而遷。
鴻雁溝 鴻雁溝是河南省的地名,據傳:建村前,鴻雁遷徙常在溝中棲息,取名“鴻雁溝”。建村後以溝名村。地名含義 是村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地點。歷史沿革 1948年屬輝縣第五區。1958年屬常村公社和漫大隊。1969年屬張村公社和漫大隊。1983年屬張村鄉和漫村委會。2007年因自然條件差而遷。
西結窪是河南省的地名,以地理位置命名。地名含義 因為此處地勢較低,人們靠近窪地種植糧食得以生存,在窪地西邊居住,因此叫西結窪。歷史沿革 958年屬澠池縣常村公社馬莊生產大隊,1970年屬義馬礦區馬莊生產大隊,1983年屬義馬市常村鄉馬莊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常村鎮馬莊村民委員會,2007年改鎮為街道 、村委會改居...
張台嶺是河南省地名,建國後有一名叫張台的人于山嶺上建村,故名。地名含義 建國後有一名叫張台的人于山嶺上建村。歷史沿革 清屬大常村,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舊縣北區常村,1944年至1946年屬常村鎮,1950年歸葉縣三區,1958年屬夏李人民公社,1961年歸夏李區,1965年歸常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隸常村...
’”康熙年間,南沙河常樂村東為東馬房,常村西為西馬房。《光緒昌平州志》對東西馬房記為“常樂大馬房”,“常樂小馬房”。新中國成立後,對東西馬房稱“大馬房、小馬房,均屬昌平,蘇家坨鄉”。1958年3月劃入海淀區。西馬坊村南有清世祖玄燁的四弟恭親王園寢。史載,民國十八年(1929)、民國二十八年(1939...
1958年11月8日於台南成功大學柏楊小說系列 圖書後記 抗日熱血青年在台灣文學史最後的紀事,停留在四川沙坪壩的西南聯大和武漢大學的珞珈山。這些青年在文史最後的身影停格在火車站擁擠混亂中的生離死別。之後,這些台灣人眼裡的外省人,初來乍到剛從日本人手中接收的台灣,火車站人潮洶湧的逃難場景不再,代之以大...
趙虎生(1958--1995),男,山西省原平市人,漢族,1980年參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參加公安工作,生前是山西省原平市公安局三街派出所任民警,二級警司。個人簡介 趙虎生(1958--1995),男,山西省原平市人,漢族,1980年參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參加公安工作,生前是山西省原平市公安局...
1956年,分屬中華、上村、常村3個鄉。1958年,屬屯長縣星火公社。1959年,屬路村公社。1961年,分屬屯留縣路村、上村2個公社。1964年,增設北崗公社。1971年,撤銷貢村生產大隊。1984年4月,北崗公社改北崗鄉。2000年12月,北崗鄉改為漁澤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漁澤鎮下轄10個行政村:北漁澤村、南...
王半坡是河南省的地名,清代王姓建村于山半坡,故名。地名含義 清代王姓建村于山半坡。歷史沿革 清屬汝州,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歸葉縣,屬舊縣北區常村,1944年至1946年歸常村鎮,1950年歸葉縣三區,1958年屬夏李人民公社,1961年歸夏李區,1965年屬常村人民公杜,1984年歸屬常村鄉。2011年5月隸屬常村鎮。
衡水湖由古黃河、古漳河、滹沱河、滏陽河等多條古河流在太行山東麓傾斜平原前緣的窪地積水而成,古代廣阿澤的一部分。早在漢魏時期,衡水湖就已聞名四方,在《漢志》《水經注》中均有記載,被稱為信澤、博廣池,1958年始稱衡水湖。位置境域 衡水湖(即千頃窪蓄水工程,又名千頃窪水庫),分為東、西兩湖,原系...
張勇,男,漢族,1958年8月出生,甘肅省秦安縣人,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甘肅省玉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人物履歷 1976年12月-1989年6月在陸軍第57師守備第三團任班長、排長、參謀(副營職)等職(期間1982年9月-1984年6月參加西安陸軍學院參謀系中專班學習並畢業)。1989年6月-...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區設鄉鎮,澠池縣原三、四區合併為新二區(區署設常村),轄有義馬市大部分地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廢區設署,澠池全縣劃為11個鄉鎮,義馬市區各村分屬常村鄉和千秋鎮。1956年,撤區並鄉,義馬屬澠池縣千秋鎮,一部分地區(石佛一帶)屬洪陽中心鄉。1958年,實現公社化。1963年...
澧河上游多淺山丘崗,植被較差,部分岩石裸露,又是伏牛山的暴雨區,支流多,雨季水漲迅猛,山坡碎石砂礫順流而下數十里。孤石灘水文站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調查1896年洪峰流量5140立方米/秒。1958年修孤石灘水庫一座。葉縣境上段河道曲折,河床沖刷厲害,寬400米左右,河坡漫積石塊;鄭南公路舊縣橋以東,河道較直,...
窯上攔河閘,位於郯城縣沭河窯上村東、馬陵山斷麓、沭河西出馬陵山折彎處(俗稱龍門),是老沭河幹流上的大型攔河閘。原工程始建於1958年12月,1963年5月完工,由攔河潛堰和總乾進水閘組成。原為三大灌區之一窯上灌區(現為清泉寺灌區)的渠首工程,承擔著歸義、郯城、店子、大院子、歸昌、楊集等141個...
1949年,上湖、常村、蓮花池、蘆家莊等屬四區,段莊屬第八區。1950年,上湖、常村、蘆家莊、蓮花池等屬第四區。1952年,設常村、上湖、蘆家莊3個鄉。1955年,分屬常村、上湖、蘆家莊3個鄉。1958年,屬上湖公社。1959年,屬紅光公社。1963年,屬上湖公社。1984年,撤銷上湖公社,設立上湖鄉。2021年4月,...
西漢,置屯留縣。1958年,與長子縣合併為屯長縣。1961年,重置屯留縣。1985年,屯留歸屬長治市。2018年,撤銷屯留縣,設立屯留區。2023年,屯留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4147萬元,比上年增長4.4%。歷史沿革 《輿圖志》記述:屯留夏代屬冀州。商、周,為黎侯領地。西周末期及春秋,屯留為潞子國領地,稱為留吁,歸...